珍珠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珍珠莲 |
中文学名: 珍珠莲 |
珍珠莲[1],中药名。为桑科榕属植物珍珠莲Ficus sarmentosa buch.-Ham,ex J.E.Smith var henryi(King ex Oliv.)Corner[F.henryi King ex Oliv.]的根、藤。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脱臼,乳痈,疮疖,癣症。
功效作用
功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毒杀虫。
主治:风湿关节痛,脱臼,乳痈,疮疖,癣症[2]。
性味
苦,寒。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30-60g。
2、外用:捣敷;或和米汤磨汁敷。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消肿解毒,杀虫。主治风珍珠湿性关节炎,乳腺炎,疮疖,癣。”
2、《福建药物志》:“行气消肿。主治脱臼。”
相关配伍
1、治慢性关节痛风:(珍珠莲)藤或根、钻地风根、毛竹根各60-90g,白牛膝30-120g,丹参30-60g。水煎,冲黄酒,早、晚空腹服。
2、治乳痈:(珍珠莲)鲜根30-60g。煎服。(1、2方出自《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3、治疮疖、癣:(珍珠莲)鲜根适量,加米汤磨汁。外敷患处[3]。(《浙江药用植物志》)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切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常绿攀缘状灌木。幼枝密被褐色柔毛,后变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3.5cm;叶片近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2cm,宽2.5-3.6cm,先端渐尖或尾状急尖,基部卵圆形或楔形,全缘或略带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浅绿色,密被褐色柔毛;基生脉3出,侧脉6-8对,网脉在背面隆起成蜂窝状。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着生于叶腋,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2-2cm,顶部中央有脐状突起,基部有苞片3枚宽三角形;雄花、瘿花着生于同花序托的内壁;雌花生于另花序托内壁。瘦果小。花期4-5月,果期8-10月[4]。
分布范围
产台湾、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大苗山)、广东、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常生于阔叶林下或灌木丛中。本变种在中国分布广,各地常见。
本变种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自东向西海拔渐高,广西升至900米,陕西升至1 200米,贵州升至1 800米,云南升至2 500米,渐向var. duclouxii (Levl. et Vant.)Corner过渡。与之区别在于叶背网脉突出,多褐色长毛,榕果仅中等大,无柄,多少圆锥状或梨形,被长毛,顶生及基生苞片均达4-6.5毫米。
瘦果水洗可制作冰凉粉。
视频
农村的珍珠莲,煎汤降血压不花钱,活血祛风又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