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珍珠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珍珠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概述】

珍珠为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的功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海药本草》李珣曰:“真珠出南海,石决明产地。蜀中西路女爪出者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者彩耀。”宋•;苏颂曰:“今出廉州,北海亦有之。生于珠牡(亦曰珠母)蚌类也。按岭表录异云: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池,谓之珠池。每岁刺史亲临珠户,入池采老蚌,剖取珠以充贡。”这说明我国生产珍珠的大致情况,以今产情基本吻合。

本品为真珠贝Pteriamargariti era (L.)、马氏珍珠贝Ptariamarlensii(Burker)或蚌科的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 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贝类动物受刺激所产生的分泌物形成的颗粒(珍珠)。近来,我国大量产人工养殖珍珠,产量甚大,并远销国外。

【生活习性】

真珠贝生活于暖海,幼贝栖息地较浅,长大后渐向深海区移动;马氏珍珠贝生活于波浪较为平静的海湾、泥沙、岩礁、石砾较多的海底。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生活于江河、湖泊、池塘的水底泥沙里,行动均缓慢。

【珍珠形成的机制】

1、天然珍珠的形成:当沙粒或小虫等异物偶然侵入贝体,外套膜因受刺激,向结缔组织凹陷,并异常增殖,形成珍珠囊,将异物包埋起来。珍珠囊则以异物为中心,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形成有核珍珠。若外套膜病变,一部分上皮细胞脱离外套膜,陷入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生成珍珠;或是外套膜因受刺激(如受伤),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出现凹限或皱褶,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这种方式生成的珍珠,中心没有异物,为无核珍珠。

2、人工珍珠的形成:根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人工从异体蚌上制备活的套膜上皮组织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另一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组织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若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组织小片,经组织增殖形成的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则为人工无核珍珠。

【养殖技术】

我国河蚌育珠,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大都采取就地取蚌就地施术,故尔育珠成功率高,效果好。

1、育珠季节:人工植片育珠,在水温10℃~30℃时,脱片率低,伤口愈合快,珍珠囊形成较好。因此,植片应选择早春或晚秋季节,以晚秋最佳;北方由于气温较低,多在7月做育珠手术。

2、育珠蚌的选择:制片蚌选2~3龄左右健壮 的蚌。该蚌生活力强,外套膜细胞活跃,分泌珍珠质快,成珠好,手术容易。植珠蚌:选择3~5龄,壳长15厘米以上,体质健壮,外壳无缺损的蚌。蚌选好并洗刷干净后,将植珠蚌壳口朝上排放在盛水的桶中(蚌易自然开口,方便手术)送往手术室。 3、组织小片的割取:用开壳刀剥开蚌的两壳,切断两壳的连接部分。用剪刀将外套膜色线及其以外的部分剪净。用内膜开膜器和镊子,从边缘膜水孔位置剥离内外表皮层并将其剪下,按照结缔组织朝下的方式,平摊在玻璃板上,用泡沫塑料加水轻洗外表皮,并用切片刀将外表皮修正,切成一定规格的小片,滴上清水,待小片收缩并分泌浆液后,即可使用。

小片排净浆液后,应迅速进行植珠手术,以保证小片的细胞活力。小片制取的位置一般靠近进出水孔端的上表皮;小片形状有正方形、正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多采用正方形;植片规格以边长0.7~0.8厘米为大片,0.5~0.6厘米为中片,0.2~0.4厘米为小片。一般多采用同种蚌类制取的中片。近来试用不同种蚌制片,植入异种蚌体,成珠较快。

4、植珠手术:

(1)无核珍珠植珠手术:用插口器插入壳前腹缘使其微开,如壳口自然张开,可直接用开口器南后腹缘伸人壳内,让壳口张至规定大小并用塞子固定,将壳口斜向上放在手术台上。一般开口宽度,三角帆蚌1.2厘米,褶纹冠蚌1.5厘米。洗净中央膜内表皮和内脏团,用拔鳃板将鳃和斧足拔到暂不手术的一侧,用开口针刺内表皮,造成针伤口,再用送片针挑起小片,沿外伤口送进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间,并注意将小片表皮的一面包在中心,结缔组织一面置于外层,送片深度以距外伤口0.5~1厘米为宜。用整圆器将小片整圆球形突起,使其 固定成圆形,有利于形成圆珠。

(2)有核珍珠植珠手术:该手术与无核植珠手术基本一致,只是在开口后,用通常针扩深通道1厘米以上,再一手持钩,钩住外套膜内表皮并将伤口适当拉起,使伤口成裂口状,另一手持送核器,蘸水把人工核吸上并送人伤口,再用通道针将核推到结缔组织里(核距伤口不得小于1厘米)。然后再将小片(一般不超过2m㎡)送到核的上方并将小片表皮的一面贴在核的表面上。

(3)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手术部位。边缘膜及其附近的内膜和鳃位处的内膜三个部位,形成的珍珠光泽好,成珠迅速,是手术较好的部位。有核珍珠手术一般在唇瓣下(肝脏下),围心腔下的斧足基部,可植较大的核。

②插片数量与布局。插片数量要根据蚌的大小、体质、植片规格,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等灵活掌握。一般壳长15厘米以上的蚌可插中片,每只26片左右。小片布局要均匀,距离要保持在1.2厘米左右。有核珍珠手术,一般每侧外套膜送核3~4粒,内脏团2~3粒。送核太多,不仅影响珍珠的质量,也容易造成蚌的死亡。

③插片的内外伤口都要尽量缩小,这样有利于伤口迅速愈合和较快形成珍珠囊,产生珍珠。

④手术的一切用具,组织小片以及手术人员都要保持清洁卫生,严禁不洁操作,以免造成感染,使手术失败。

【饲养管理】

1、术后饲养:手术后的育珠蚌应及时转移到活水中饲养。其方法一是吊养法,分为串吊及笼吊两种。串吊是在育珠蚌翼状突起后部钻一小孑L,小孔大小以14号铅丝穿过为准,用尼龙绳将几只蚌串在一起,吊养在水中。河蚌串吊的疏密程度和深度,应按季节、水流、水质等变化而变化。冬季间距宜小,深度宜深,夏季间距宜大。一般吊养在最上面的蚌距水面不得少于33厘米,最下面的距水底33~16厘米,上下蚌间距33cm,吊绳间距66厘米。二是笼吊法,用竹片等做成40厘米X35厘米×5厘米的笼子,每笼放入10~20个蚌,悬吊在竹架上,每笼间距1.5~2米。此外,底养法,即将育珠蚌直接播放到养殖区的水底。

目前多采用鱼蚌混养的方式进行育珠。在混养中,人工投放饲料,大的碎屑由鱼吞食,微小的颗粒则由蚌食用。鱼类排泄的粪便,对增殖微生物有利,又为蚌提供了丰富食源,形成了良好循环。

2、改善水质:为增加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补充蚌的饲料。一般在水体较瘦(浮游生物少)的时候,投放适量人粪、猪粪、牛粪或堆肥等有机肥料,有时也可适当施放一些无机肥料,改善水体水质,满足蚌的食欲。此项工作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鱼蚌生活情况灵活掌握。若水质过肥,会造成水中含氧量下降,使鱼蚌死亡。

3、育珠蚌的管理:手术后育珠蚌在水温15℃~25℃,水质良好的条件下,一周左右伤口即可愈合,30℃左右愈合最快。因此,在手术10~15天后,要细致检查,发现缺片的要及时补植,并清除死去的河蚌和附着在河蚌上的螺蛳以及水生植物,防止蚂蟥、鳗鱼等天敌危害。经常掌握水温、水流和水肥的情况,适时调整水流、水质和蚌的养殖疏密度,促进河蚌生长,提高珍珠的质量和产量。

4、疾病的防治:

(1)烂鳃病:为外伤后细菌感染,症状为鳃部颜色铁锈色,并黏附许多异物。有的移植小片也因感染发生腐烂,不能成珠。防治方法:尽量减少植珠时的不必要损伤。手术前,组织小片用0.1%的广谱抗生素处理,禁止不洁操作。每月在养蚌的水域适量泼洒1mg/L漂白粉或生石灰水。病蚌每只可注射0.1%的金霉素1mL,进行治疗。

(2)水肿病:是缺乏钙或营养不良,造成河蚌内脏团和外套膜肿胀、透明,闭壳肌功能减退的疾病。防治方法:给每只河蚌注射葡萄糖溶液1~2毫升;每天用珍珠层粉溶液浴病蚌20分钟或泼洒珍珠粉废弃液等。

(3)寄生虫病:是由车轮虫和纤毛虫寄生在蚌鳃上引起的疾病。肉眼可见鳃上有白点。防治方法:在放养前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季节,每隔20天适量泼洒1次3~4mg/l,敌百虫药液。

【收获与加工】

每年晚秋或初冬,选取培育3年左右的育珠蚌,进行采珠。

其方法有两种:

一是剖蚌取珠,用刀剖开蚌的两壳,以手挤出珍珠;或用绞肉机,把蚌绞成碎块,用清水冲洗,分离出珍珠。

二是活蚌取珠,操作过程类似插片手术,即打开蚌壳以后,用弯头镊子把珍珠一颗颗摘出,再将育珠蚌完好地放回池水中养殖,第2年重新制片育珠,这样既节省育珠费用,又提高了河蚌的利用率。

珍珠加工有两道工序:

一是初加工,采收后的珍珠及时放在饱和食盐水中浸泡5~15分钟,用清水冲洗,洗去黏液和珍珠囊碎片,然后,再放到饱和的温香皂水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绸布擦干、打光即可。

二是珍珠粉的机械加工:

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中干制法是将净珍珠放在粉碎机中粉碎成粉(粉碎过程注意不要使机器发热),粉末用200目、250目和320目的筛成不同细度的粉末,较粗的粉粒再粉碎过筛。粉碎好的珍珠粉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即成珍粉商品。

二是水制法,是将130目的净珍珠粗粉,加蒸馏水调成糊状,在球磨机中进行水磨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将珍珠将浆放在烘箱中烘至含水量低于1%,再在粉碎机中粉碎即成。

【药材形状】

珍珠呈类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大若黄豆,小如米粒,直径1~8毫米。表面显半透明状,具银白色、黄白色、淡粉红色或淡蓝色等特有色彩和光泽,光滑圆润细腻、质坚,破碎后断面有同心层纹,有的中心具有少许异物存在。

用火烧之有爆裂声,裂片银灰色小片,仍有五彩光泽。外围呈半透明状。无臭、无味。以粒大、形圆、珠光闪耀、平滑细腻,断面有层纹者佳。 [1]

【珍珠养殖技术】

1)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 育珠蚌的生活环境是水域,水域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

2)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 养殖珍珠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水流、水的酸碱度、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1、水深 养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5--3米为好。

2、水流 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三角帆蚌在水流畅通的河道中养殖生长良好。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3、水的酸碱度(PH值) 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如果呈酸性,可施石灰水中和;若呈碱性,可施有机肥改变。

4、无机盐 水是很好的溶剂,在水体中溶有很多种无机盐。些盐类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因此,育珠蚌的养殖场所要求一定量的钙,一般要在每升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饵料生物是育珠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三角帆蚌以食硅藻为主,兼食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沙碎屑的含量,决定着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从水色的深浅,可以估计出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饵料生物多,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黄绿色的水体最宜于养殖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为好。

6、光照和通风 光照是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风起波动。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7、水温 温度与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有三项温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最适温度范围--15-30度:在这水温范围内,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

(2)最低温度--10度以下:在这个温度以下,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处于停滞状态,活动微弱,珍珠质分泌基本上停止。

(3)最高温度--35度以上:温度超过35度,育珠蚌的生长受到阻碍,新陈代谢作用中的异化大于同化,造成育珠蚌的衰弱或死亡;同时,高温造成育珠蚌缺氧而窒息。

养殖水域底部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既和饵料生物争夺无机盐,植物死亡后又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如在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水域中养殖育珠蚌,应予以清除。

3)珍珠养殖期间的管理 珍珠的养殖时间比较长,一般要经过2-3年的养殖方能采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育高产优质的珍珠。主要管理工作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养殖初期管理 育珠蚌经过手术后,大都体质比较衰弱,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休养生息,伤口愈合后,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在育珠蚌手术后一个月内,管理工作要特别认真、细致。

(2)清除附着物 在养殖期间,由于水生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有大量的藻类附生于吊养的笼子上,阻碍水流畅通,影响育珠蚌摄食。同时,在蚌的贝壳上也常常附着大量藻类,影响育珠蚌的生长。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清除笼子上和蚌壳上的附着物,也要清除水中的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调节水层 水位的变化及水温的变化,要求调节育珠蚌的养殖深度。吊养的深度要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和夏季宜吊养深一些,以防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响。夏季离水面一尺左右,冬季以放深到近河底而又不碰着泥为宜。春、秋季可吊放得浅一些,以加强光照,促进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4)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是指养殖水域的肥水培育,因为它是获得珍珠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肥沃的水质,才为育珠蚌培育充沛的饵料生物。为提高育珠水体的生产能力,要适当施肥。

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育珠蚌新陈代谢日趋旺盛,珍珠质开始沉积,饵料需要量不断增加,要施有机质肥料肥水,培育饵料生物,满足育珠蚌的生长发育需要。四、五月份是三角帆蚌性成熟时期,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有猪牛粪、羊粪、人粪和绿肥等,夏季为防止施有机肥料发酵消耗水中的氧气,宜施无机肥料,氮磷肥混合施,一般比例为2:1。秋季水温逐渐下降,可以施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秋季后期应多施有机肥,以保证越冬前育珠蚌有足够的饵料。施肥宜在晴天进行。施肥量视水质情况而定,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改善水质肥度,使育珠蚌有个适应过程。有机肥施在水域的四周,或施在育珠蚌的周围,或装在箩筐里吊在水中,使其缓缓溶在水中,千万不能将肥料施在蚌体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机肥最好溶解在水中后泼施。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生产周期的最后工作,也是育珠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果实获得收获的时节。

(1)珍珠养殖周期 从育珠蚌养殖规律看,一般养殖周期为2-3年。从无核珠形成过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渐趋衰弱,易于死亡。养殖2--3年的珍珠颗粒大,圆整,富有光泽,质量高。三年以上虽颗粒大,但光泽不好,质量并不高。

(2)珍珠采收季节 采收珍珠的季节,一般都在生长期最后一年的秋后,即10--12月份进行,最好在次年的2月份前后采收。

(3)珍珠的采收方法 珍珠采收常用杀蚌取珠的方法。 采珠时把育珠蚌从水里捞出,洗净壳上的污泥和其他附着物,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捏出珍珠即成。

(4)珍珠采收后的处理 采下的珍珠要立即处理,因为在采下珍珠的外表常附有体液和污物,如放置过久,会使珍珠的光泽暗淡,影响质量。

珍珠采收后,先用水洗涤,然后放入饱和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捞出用布揩去珠面上的体液和污物,接着用肥皂水洗涤(用碱性弱的肥皂为好),再用清水漂净,最后用绒布或细软的毛巾打光,晾干,即为商品珠。用肥皂水洗涤要损害珍珠的光泽,最好用0.15--0.2%十二醇酸钠洗涤(浸泡一夜)。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