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扯旗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玻璃扯旗魚 |
中文學名:玻璃蛙 |
玻璃扯旗魚 熱帶魚,別名:黃扯旗魚;原產地: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玻璃扯旗魚是小型觀賞魚類,體長4-5cm,身體透明,側扁,尾叉形。背鰭上有一黑斑;玻璃扯旗適宜飼養溫度22-26度,弱酸性軟水,也能適應中性和微鹼性水質,性情溫順、活潑,喜好在水的中下層活動。親魚性成熟年齡為7~8個月。 雄魚體細長;雌魚體腹中間有銀色光澤,腹部較圓。 性情溫順,愛群聚,飼養中應以多為宜。 可與其他品種熱帶魚混養。 水質要保持清澈透明,較能耐低溫(目前聽說可以耐20°C的低溫)。 [1]
簡介
玻璃扯旗魚又名黃扯旗魚,脂鯉科屬,原產南洲亞馬遜河流域。玻璃扯旗魚長4-5厘米,魚體光滑、透明、體形纖細,側扁,背鰭尖旗狀,尾叉形。玻璃扯旗魚的飼養要求:玻璃扯旗魚性情溫和,可與其他品種熱帶魚混養。水質要保持清澈透明,適宜水溫23-26攝氏度,較能耐低溫,15攝氏度水溫中也能生活,但體色透明度會減弱。由於此種魚體瘦小,宜投餵細小型餌料,並且要注意餌料品種多樣化。怎樣鑑別玻璃扯旗魚的雌雄?玻璃扯旗魚的雌雄比較容易區別,雄魚魚體較頎長,雌魚體腹中間有銀光色,腹部較圓。玻璃扯旗魚的繁殖:玻璃扯旗魚的繁殖缸不宜過大,缸底可鋪滿頭髮絲草作為產卵附着物。玻璃扯旗魚屬卵生魚類,繁殖用水要求硬度在8以下,pH6.8-7.2,適宜水溫為25-28攝氏度。親魚可按1:1的雌雄比例配對入缸,一般於第二天黎明時,雄魚即會追逐雌魚使其產卵受精。產卵後親魚即可撈出另養。玻璃扯旗魚的受精卵個體較小,但產量較多。受精卵一般經24小時即可孵化出仔魚,再經過3天左右時間,仔魚開始遊動覓食。開口食以「洄水」餵養,一周後小型魚蟲,逐步過渡到正常餵養。
體形和習性
原產地區(國家) 亞馬遜河下游。魚身長4~5厘米。紡錘形。玻璃扯鰭魚喜弱酸性軟水,也能適應中性和微鹼性水質,PH6.5~7.5,硬度8度左右,在22~28度的水溫中生長良好,也能適應20度的低溫。喜在下層水中活動,食小型動物性餌料,食性較雜。水底鋪砂植草以投其所好。性情溫順,愛群聚,飼養中應以多為宜。
基本條件
- 一般條件
熱帶魚品種多,成熟期各不相同。中小型魚一般半年成熟,選6~8個月齡魚做親魚。大型魚一般1年~1年半成熟。選1年半~2年的魚做種魚。中小型熱帶魚平均壽命短只有2~3年。大型魚一般4~5年,一般雄魚 比雌魚成熟晚1個月到1個半月。選擇健康、性行為明顯的做種魚是繁殖的關鍵。還要選擇適宜的水族箱及水草做產床。按不同品種配製繁殖用水,也是繁殖中的關鍵一環。調到適宜的繁殖水溫。把繁殖箱放在適宜光線及安靜處。
- 卵生魚的繁殖
卵生魚種類多,繁殖困難,繁殖習性各異。它們是體外受精,需要雌雄配對,選用適宜水族箱,配製繁殖用水和控制好水溫,放好魚喜歡的產床,才能順利地進行繁殖,其成活率沒有胎生魚高,但產卵數量甚多。按產出卵的性質分為沉性卵、粘性卵、浮性卵三類。
1.沉性卵魚類的繁殖:
(1)紅綠燈:6個月成熟,壽命2~3年,雌雄易鑑別,雄魚細長,臀鰭尖,顏色艷麗、紅藍條紋是直的;雌魚肚子膨大,臀鰭圓滑,顏色較淺,紅藍條紋彎曲。用15~20厘米全玻璃箱做繁殖箱,繁殖用水是蒸餾水與白開水(放置4~5天)配製成pH值5.5~6.8,DH值13~15度偏酸軟水。用塑料絲或金絲草做產床。繁殖水溫23~25℃,繁殖箱用報紙避光,每窩能產250~400枚卵,產完卵將親魚撈出,卵全部沉入箱底,不粘任何物體。24~34小時孵出小魚。經過6~7天游起來,餵灰水5~7天,餵小紅蟲4~5天。就能吃大蟲了,25~30天與成年紅綠燈顏色相差不多。
(2)金絲魚的繁殖:5~6個月成熟。壽命3年。雄魚背鰭臀鰭長而寬、金黃色濃。雌魚肚子鼓起,背鰭、臀鰭窄而色淺黃。用30~40×15~20×18~20(厘米)的繁殖箱,放置4~5天的白開水做繁殖用水,水溫21~23℃塑料絲或金絲草做產床。每窩能產100~150枚卵,隨即卵沉入箱底,2天出小魚,3天游起來。餵5~6天灰水,然後餵小紅蟲3~4天,就能吃蜘蛛蟲。25天左右倒入飼養箱內。2.粘性卵魚的繁殖這些魚細分又可分為:
①茜草魚類:產出的卵粘在箱底細嫩的軟草上;
②石頭類:產出的卵粘在石塊或磁片上;
③闊葉草類魚:產出的卵在水族箱中層水域的寬葉草上面。
(1)茜草類魚:虎皮魚(四間魚)的繁殖,5~6個月成熟,壽命2~3年。雄魚頭部、胸鰭呈鮮紅色,體細長。雌魚腹部隆成,頭部胸鰭不呈鮮紅色。雌雄一對放入40~60×20~25×23~25(厘米)的箱中,用晾過4~5天的白開水作繁殖用水,水溫24~26℃。用塑料絲或金絲草做產床。每窩能產400~500枚卵所產出卵都粘在箱底塑料絲或金絲草上。1天即能孵出小魚,3~4天游起來,餵灰水2~3天,餵小紅蟲3~4天就能吃蜘蛛蟲了,20天左右倒入飼養箱中。各種虎皮、裙類、扯旗類、盲魚、咖啡魚等品種亦可用此方法繁殖。
(2)石頭魚類:火口魚(紅胸花鱸)的繁殖,6~7個月成熟,壽命4~5年,雄魚身體細長,背鰭、臀鰭略長於尾鰭,末端尖。發情時胸部特別紅。雌魚腹部鼓,背鰭、臀鰭末端略圓,略短於尾鰭,胸部色淡於雄魚。成對飼養於40~60×20~25×23(厘米)箱中,用4~5天的老水,繁殖水溫25~26℃,雌雄魚在無底花盆做的產床內鑽來鑽去,舔食花盆內壁,即要產卵。每窩產卵500~600枚,都粘在花盆內壁上。將帶卵的花盆取出,放入與上述水質、水溫相同的水族箱中進行人工孵化,2~3天出小魚,3~4天游起來,餵灰水2~3天;餵小紅蟲3~4天能吃蜘蛛蟲,20多天倒入飼養箱中(用4~5天老水),再過10多天又可產第2次卵。紅、藍寶石、桔子魚、玉麒麟、紅肚鳳凰、馬鞍翅等魚類都用此方法繁殖。
(3)闊葉草類魚:白神仙魚的繁殖,8個月~1年成熟,壽命4~5年。雌雄魚不易鑑別、雄魚是奔頭、胸部突出。平時較凶。繁殖時突出體外的輸精管細。雌魚的頭部、胸部不突出。非常馴服,繁殖時突出體外的輸卵管粗。神仙魚有自由選配的習性,一旦雌雄情投意合,兩魚共選產卵的闊葉草(皇冠草、神仙草或用塑料板代替)舔食乾淨,這時不允許其他魚進入其領地。一般用50~60×25×23(厘米)箱做繁殖箱,成對搭配好。用5~7天老水。水溫控制在25~26℃,光線適宜,安靜的地方,雌魚會在闊葉草上產卵,雄魚馬上射精。每次能產卵500~800枚。2.5~3天孵出小魚,7天游起來,餵灰水2~3天,餵小紅蟲3天左右,後可餵蜘蛛蟲。為了提高孵化成活率,可給卵吹氣。25天左右可倒入飼養箱(5~6天的老水),再過7~10天親魚又可產第2次卵。神仙魚,可人工孵化,也可以自然孵化,大都採用人工孵化,即將帶卵草或板移到水溫保持25~26℃的5~7天的老水中進行人工孵化。
=飼養管理
簡介
熱帶魚的飼養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它包括用水、投餌、保溫等,它要求掌握熱帶魚不同品種的生活習性,有針對性地完善熱帶魚的生活環境。
1.飼養設備:熱帶魚的飼養設備除水族箱和水質過濾器外,還有水質循環過濾設備、加熱設備、增氧設備、照明設備、抽水設備等。對於單一水族箱而言,可採用小型循環過濾泵、100-200W的加熱管、單孔和雙孔的氣泵、日光燈、小型潛水泵等。對於多個水族箱而言,其設備更加複雜。熱帶魚的循環過濾設備有箱內過濾器和箱外過濾器兩種,小型水族箱多採用箱內過濾器或小功率循環過濾泵,大型水族箱多採用箱外過濾器。熱帶魚的加熱設備有各種不同功率的電熱管,如100W,200W、500W、1000W的玻璃質或不鏽鋼質的可自動調溫的電熱管,大型魚房的加熱設備採用鍋爐房輸送的暖氣、空調、電熱汀等。熱帶魚的增氧設備有單孔氣泵、雙孔氣泵、四孔氣泵和渦輪式充氧機等。對於單個水族箱,可選用單孔氣泵。對於多個水族箱,可選用雙孔或四孔氣泵。單孔、雙孔或四孔氣泵都是用塑料材料製作,它們採用橡皮塞的運動來完成水中沖氧工作。橡皮塞長時間使用後,會出現破裂或老化,這時要及時更換。大面積的飼養熱帶魚可選用渦輪式充氧機,它是金屬材料製作的,故障率很低,使用壽命長。此外輔助的充氧設備有氣石、輸氧管道等。熱帶魚的照明設備以日光燈為主,此外還有鹵素燈、水銀燈等。單一水族箱的照明,有時也可採用水下彩光燈,它是一種玻璃質全封閉小型燈管,可直接放在水下吸附在玻璃缸壁上,其燈管可發出不同的色彩,如紅色、藍色、綠色、白色燈,造景效果較好。熱帶魚的抽水設備多採用小功率的全塑料材料的潛水泵,它小巧輕便,功率大小有200W、500W、1000W等,其揚程5-10米,使用時,可將其吸附在缸壁上,可在數分鐘內將水族箱中的水抽完,安全可靠。
投餌
(1)覓食習性:熱帶魚的飼養水溫一般是控制在24—28℃之間,在 這以溫度範圍內,熱帶魚的食慾旺盛,生長迅速,它不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熱帶魚的餌料有魚蟲、水蚯蚓、纖蟲、黃粉蟲、小活魚、顆粒飼 料等。熱帶魚品種繁多,大小懸殊, 因此不同品種熱帶魚的餌料選擇也不同。對於體長在3—12厘米的熱帶魚,其餌料主要以龜蟲為主,以水蚯蚓、紅蟲、黃粉蟲為輔。對於體長在12厘米以上的熱帶魚,龜蟲個體小,適口性差,應選擇個體略大的餌料,主要有紅蟲、水蚯蚓、黃粉蟲、小活魚等。熱帶魚多數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小型品種也可馴化為以顆粒飼料為主,而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魚類很少。
(2)投餌次數:熱帶魚的投餌量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家庭飼養熱帶魚,一般每天只需投餌 1—2次,其投餌量以5—10分鐘內吃完為宜。大批量飼養熱帶魚時,每天需要投餌2—3次;繁殖時期的種魚,—般每天投餌3~4次。由於熱帶魚體型較小,食量有限,每次投餌量以7—8成飽為宜,增加投餌次數叮促使龜類生長迅速。熱帶魚的大部分品種,其餌料以龜蟲為主。當餌料以伍蟲為主時, 其投餌量控制在lO—30分鐘內吃完。當餌料以水蚯蚓為主時,其投餌量控制在5—10分鐘內吃完,每人投餌 2—3次,投餵的水蚯蚓要漂洗乾淨。當餌料以小魚蝦為主時,原則上應多餐少喂,熱帶魚更換新餌料時,投餌量要由少逐漸增多。熱帶魚在運輸前,要停餌l~2天。
用水
(1)兌水:兌水是指部分換水這是熱帶魚飼養中經常採用的簡便有效的方法。兌水前,先將水族箱內的加熱器、充氣泵、循環過濾泵等電器的電源關掉,然後用紗布擦淨水族箱四壁玻璃或景物上附生的青苔,待水靜置15分鐘後,水中懸浮物全部沉入缸底,用橡皮管輕輕地吸出 底部污物。—般吸出的水量約占總水量的1/4~1/3。然後將備好的同溫度的新水,沿着缸壁緩緩地注入。
(2)換水:換水是指全部更換飼水,它是改變水質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但換水的工作量較大,尤其是水族箱小有景物時,工序複雜繁瑣。換水前,將水族箱小所有電器的電源切斷,將魚和景物全部取出,放去水。水族箱沖洗乾淨後,將景物全部放好,放入新水備用。
發展史
魚是一種水生的冷血脊椎動物,用鰓呼吸,具有顎和鰭。現存魚類可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軟骨魚類(如鯊魚等)和 硬骨魚類(線狀鰭和波狀鰭的魚類)。這兩種族群的魚類都首先出現在泥盆紀早期。線狀鰭魚中較進階的一群稱為硬骨魚,在侏羅紀時開始進化,到了今日,已變成數量最多的魚類。另外也有數種已絕種的魚類。魚,相伴人類走過了五千多年曆程,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極為重要的食品與觀賞寵物,但人們對什麼動物是「魚」?魚的定義應如何下,卻知者甚少。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魚所下的定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五億年前,地球上生命歷程進程中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出現了最早的魚形動物,揭開了脊椎動物史的序幕,從而導致動物界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真正的魚類最早出現於三億餘年前,在整個悠久歷史過程中,曾經生存過大量的魚類,早已隨着時間的消逝而消亡絕滅,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魚類,僅僅是後來出現、演化而來的極小的一部分種類。人類在很早以前就能識別物種,給以名稱,通常所說的「魚」包括水中的所有動物,因而把許多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均冠以魚名,把鯨、海豹、大鯢(娃娃魚)、烏賊、魷魚、章魚、海星、海蜇、海綿、文昌魚等與魚類混為一談。到底那些水生動物才是真正的「魚」,對於「魚」的劃分,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定義。二千幾百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紀元前427——347)對魚類所下的定義是:「這一類(魚類)是由完全無知無覺的東西造出來的。變形之主以為在這一類中給予純潔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為它們是各種罪惡的後代,而存在着不潔之心。變形之主把它們投入水中,使它們通過深厚的污泥,來呼吸那神妙而純潔的空氣。這就是魚和牡蠣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動物,作為有了莫大的無知之罪而得到的處罰,被遙遠地分離開來了」。柏拉圖的觀點充滿了神創論。由於近代科學的發展,早已徹底否定了這種觀點。中國漢代初期的《爾雅》把動物分為蟲、魚、鳥、獸4類,其中魚包括了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低等脊椎動物及鯨和蝦、蟹、貝類等。18世紀瑞典博物學家林奈(1707——1778)創立了現代分類學,他在所著的《自然系統》一書中,他將動物界分為哺乳、鳥、兩棲、魚、昆蟲及蠕蟲等6綱。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誕生了系統分類學。從此,魚類的定義及包含範圍也就確定下來。究竟那些動物屬於「魚」?現代分類學家給「魚」下的定義是:終生生活在水裡、用鰓呼吸、用鰭游泳的脊椎動物。魚類包括園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等三大類群、世界上已知魚類約有26000多種,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大類,約占脊椎動物總數的48.1%.它們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魚約有8600餘種。中國現有魚類近3千種,其中淡水魚約1000種左右。在中國沿海近岸淺水區的粗砂中生活着一種體形細長,長不超過50毫米,兩端尖、半透明的小「魚」,其學名為「文昌魚」,它的外形雖是魚,但它並不屬於魚類,文昌魚的體背側雖具脊索,但無脊柱的構造,體內無骨骼,無明顯的頭,心臟未形成。文昌魚近似魚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有脊索、神經管和鰓裂,在分類學上處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中間過渡類群——原索動物的全索類,也稱無頭類。
繁殖
熱帶魚的繁殖習性各具特點,難易不同。有的魚種生活在急流中,改在箱中飼養其性腺不發育,更談不上繁殖。胎生種類繁殖容易,卵生魚類繁殖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