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骥(明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骥

大明兵部尚书
爵位 靖远伯→靖远侯(赠)
籍貫 保定府束鹿县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尚德
諡號 忠毅
出生 洪武十一年(1378年)
保定府束鹿县
逝世 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5月30日)

王骥(1378年-1460年5月30日 [1]),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辛集)人。明代名将,官至兵部尚书。

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1406年)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2]正统三年(1438年),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明朝)、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其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景泰八年(1457年),因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请老告退。

天顺四年(1460年),王骥去世,年八十三。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皇明经世文编》辑有《王靖远忠毅侯奏疏》。

生平简介

  • 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任山西兵科给事中。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 洪熙元年,入为顺天府尹。
  • 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
  • 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兵部尚书。
  • 正统二年(1437年),王骥受明英宗之命,整饬甘肃一带边备。次年,王任督军,率任礼、蒋贵等军出击鞑靼,击溃朵儿只伯,后奉召还任兵部尚书。
  • 正统六年(1441年),王被任命为总督军务,率蒋贵、杨宁麓川之战火攻击败麓川(今云南省瑞丽)首领思任发,凯旋后被封为靖远伯[1]。
  • 正统八年(1443年),再攻麓川后还任兵部,奉命巡视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甘肃诸边。
  • 正统十三年(1448年),率宫聚三征麓川,兵锋远至缅甸境内的孟养,回师途中奉命率军平定湘西和贵州一带的苗族起事[3]
  •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明景帝即位,王受王振之案牵连,被闲置于南京总督机务。
  • 景泰三年(1453年),王被去职,后奉命在南内监视被放还的明英宗。
  • 景泰八年(1457年),王参与发动夺门之变,拥明英宗复位,仍任兵部尚书,不久以老告退。三年后病逝。赠靖远侯,谥忠毅[4][5]

主要成就

  • 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史称“骥为功之首[6]”。他对麓川的征讨,被指责为“老师费财,以一隅骚动天下”。[7] 但王骥进行的战役确实基本平定了麓川的叛乱,并将之控制在中央手下,巩固了统治。 [8]
  • 正统九年(1444年),王骥被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甘肃等地时,时宁夏边军三年一换,并增选军属以防备,致使军士疲惫、军用困乏。王骥请每年调换一次,让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次年正月再回去,以此提高效率。此建议受英宗赞赏,并下令推行各边。[9]
  • 明代宗时期,王骥参与讨伐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 王骥晚年总督南京机务时,因南京的部队素来偷懒,曾将自己治军的办法教给他们。

轶事典故

  • 击鼓为乐

据《水东日记》记载:王骥任顺天府尹时,他退厅便坐在后堂,召来鼓手打得胜鼓,将这件事当作乐趣,将鼓打得不成节奏的人会受罚。后来王骥终因作战而立下功名,也像前人一样喜欢听闻“击鼓用兵”的诗。 [10]

  • 三王伯爵

明代仅有的三位以战功封爵的文臣分别是王骥、王越、王守仁。他们都姓王,威名超越其余诸文臣封伯者,明人王世贞对此曾连批“大奇!大奇!” [11]

大明文武官冠服原图链接 来自搜狐网

人物评价

  • 张廷玉人非有才之难,而善用其才之难。王骥、王越之将兵,杨善之奉使,徐有贞之治河,其才皆有过人者。假使随流平进,以干略自奋,不失为名卿大夫。而顾以躁于进取,依附攀援,虽剖符受封,在文臣为希世之遇,而誉望因之隳损,甚亦不免削夺。名节所系,可不重哉![7]
  • 崔瑞德牟复礼如同有些史料所说,这些漫长和耗费巨大的战役可能给缅甸北部的本地民族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个地区没有长期平定……但是王骥进行的这些代价很高的战役确实达到了一个目的。它们在明朝以后的时期巩固了中国人的控制,而且也的确巩固到如今。 [8]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尚书靖远伯忠毅王公神道碑》:天顺四年五月十一日,以疾薨于正寝。
  2.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九年命为真。
  3. 《明史》(卷171):“六年正月遂拜蒋贵平蛮将军,李安、刘聚为副,而骥总督军务,大发东南诸道兵十五万讨之。刑部侍郎何文渊、侍讲刘球先后疏谏,不纳。濒行,赐骥、贵金兜鍪、细铠、蟒绣绯衣、朱弓矢。骥请得以便宜从事。驰传至云南,部署诸将,遣参将冉保由东路趋孟定,大军由中路至腾冲,分道夹击。是年十一月,与贵以二万人趋上江,围其寨,五日不下。会大风,纵火焚栅,拔之,斩首五万余级。进自夹象石,渡下江,通高黎贡山道。闰月至腾冲,长驱抵杉木笼山。贼乘高据险,筑七垒相救。骥遣参将宫聚、副将刘聚分左右翼缘岭上,而自将中军奋击之,贼大溃,乘胜至马鞍山。逾月,抵贼巢。山陡绝,深堑环之。东南面江,壁立不可上。骥遣前军觇贼,败其伏兵。贼更自间道立栅马鞍山,出大军后。骥戒军中无动,而令都指挥方瑛以六千人突贼寨,斩首数百,复诱败其象阵。会东路军冉保等已合木邦、车里、大侯诸土军,破乌木弄、戛邦诸寨。遣别将守西峨渡,防贼轶,刻期与大军会。骥乃督诸将环攻其七门,积薪纵火。风大作,贼焚死无算,溺江死者数万人。思任发携二子走孟养。获其虎符、金牌、宣慰司印及所掠腾冲诸卫所印章三十有奇。犁其巢穴,留兵守之而还。明年四月遣偏师讨维摩土司韦郎罗。郎罗走安南,俘其妻子。传檄安南,缚之以献。五月,师还。帝遣户部侍郎王质赍羊酒迎劳,赐宴奉天门。封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靖远伯,岁禄千二百石,世袭指挥同知,赐貂蝉冠玉带。贵进侯,刘聚等迁赏有差。从征少卿李蕡,郎中侯琎、杨宁皆擢侍郎,士卒赐予加等。府库为竭。思任发之窜缅甸也,其子思机发复帅余众居者蓝,乞入朝谢罪。廷议因而抚之,王振不可。是年八月复命骥总督云南军务,帅参将冉保、毛福寿以往。未至而思机发遣弟招赛入贡,缅甸亦奏获思任发,要麓川地。朝廷不纳其贡,且敕骥图缅甸,骥因请济师。八年五月复命蒋贵为平蛮将军,调土兵五万往,发卒转饷五十万人。骥初檄缅甸送思任发。缅人阳听命,持两端。是年冬,大军逼缅甸,缅人以楼船载思任发觇官军,而潜以他舟载之归。骥知缅人资木邦水利为唇齿,且虑思机发将以献其父故仇之,故终不肯献思任发。骥乃趋者蓝,破思机发巢,得其妻子部落,而思机发独脱去。明年召还,加禄三百石,命与都御史陈镒巡延绥、宁夏、甘肃诸边。初,宁夏备边军,半岁一更。后边事亟,三年乃更。军士日久疲罢,又益选军余防冬,家有五六人在边者,军用重困。骥请岁一更,当代者以十月至,而代者留至来年正月乃遣归,边备足而军不劳。帝善其议,行之诸边。当是时,缅人已以思任发来献,而思机发窃驻孟养地,屡遣使入贡谢罪。中外咸愿罢兵。振意终未慊,要思机发躬入朝谢。沐斌帅师至金沙江招之,不至。谕孟养执之以献,亦不听命。于是振怒,欲尽灭其种类。十三年春复命骥总督军务,宫聚为平蛮将军,帅师十五万人往。明年造舟浮金沙江,蛮人栅西岸拒守。官军联舟为浮桥以济,拔其栅,进破鬼哭山,连下十余寨,坠溺死者无算。而思机发终脱去,不可得。是时,官军逾孟养。至孟冉阝海。地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里,自古兵力所不至,诸蛮见大军皆震怖。而大军远涉,骥虑馈饷不继,亟谋引还。时思机发虽遁匿,而思任发少子思陆复拥众据孟养。骥度贼终不可灭,乃与思陆约,立石表,誓金沙江上,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遂班师。骥凡三征麓川,卒不得思机发。议者咎骥等老师费财,以一隅骚动天下。而会川卫训导詹英抗疏劾之,大略谓:“骥等多役民夫,舁彩缯,散诸土司以邀厚利。擅用腐刑,诡言进御,实充私役。师行无纪,十五万人一日起行,互相蹂践。每军负米六斗,跋陟山谷,自缢者多。抵金沙江,徬徨不敢渡;既渡不敢攻;攻而失都指挥路宣、翟亨等。俟贼解,多捕鱼户为俘。以地分木邦、缅甸,掩败为功。此何异李宓之败,而杨国忠以捷闻也。”奏下法司。王振左右之,得不问。而命英从骥军自效。英知往且获罪,匿不去。当是时,湖广、贵州诸苗,所在蜂起,围平越及诸城堡,贵州东路闭。骥至武昌,诏还军讨苗。会英宗北狩,群臣劾王振并及骥。以骥方在军,且倚之平苗,置弗问。命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侍郎侯琎总督军务。已而苗益炽,众至十余万。平越被围半岁,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掘草根食之,而骥顿军辰、沅不进。景泰元年,镐草疏置竹筒中,募人自间道出,闻于朝。更命保定伯梁缶为平蛮将军,益兵二万人。侯琎自云南督之前,疾战,大破贼,尽解诸城围。而骥亦俘刬平王虫富等以献。”
  4. 潘荣胜. 《明清进士录》. 中华书局. 2006年: 28页. ISBN 9787101043501 (中文(简体)).
  5. 《明史》(卷171):“骥还,命总督南京机务。其冬,乞世券,与之。南畿军素偷惰。骥至,以所驭军法教之。于谦弗重也,朝廷以其旧臣宠礼之。三年四月,赐敕解任,奉朝请。骥年七十余,跃马食肉,盛声伎如故。久之,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骥与谋。赏稍后,上章自讼,言:“臣子祥入南城,为诸将所挤,堕地几死。今论功不及,疑有蔽之者。”帝乃官祥指挥佥事。而命骥仍兵部尚书,理部事,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余如故。数月请老,又三年乃卒,年八十三。赠靖远侯,谥忠毅。传子常及孙添。添尚嘉善长公主。”
  6.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五》.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4-13
  7. 7.0 7.1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4-06
  8. 8.0 8.1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5章 正统、景泰和天顺统治时期,1436—1464年.国学导航。2015-08-30
  9.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明年召还,加禄三百石,命与都御史陈镒巡延绥、宁夏、甘肃诸边。初,宁夏备边军,半岁一更。后边事亟,三年乃更。军士日久疲罢,又益选军余防冬,家有五六人在边者,军用重困。骥请岁一更,当代者以十月至,而代者留至来年正月乃遣归,边备足而军不劳。帝善其议,行之诸边。
  10. 《水东日记·卷一》:王忠毅公为京尹时,公退即坐后堂,召鼓手打得胜皷以为乐,皷失节者有罚。后公卒以军旅树功名,岂亦昔人喜闻击皷用兵之诗者耶?
  11. 《皇明奇事述》“三文臣战功伯爵皆王姓”条:文臣封伯,虽前后十人,然以战功得者仅三人:靖远伯骥,威宁伯越,新建伯守仁耳。皆王姓,威名皆盛于诸伯,大奇大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