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隐 - 晋史学家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县(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大臣,史学家。

以儒素自守,博学多闻,受父遗业,留心晋代史事。太兴初,召隐及郭璞为著作郎,令撰晋史。豫平王敦之乱,赐爵平陵乡侯。年七十余,卒于家。著有《王隐文集》十卷,《晋书》九十三卷。


人物生平

晋书 卷八十二 列传五十二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世寒素,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就而卒。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

建兴中,过江,丞相军谘祭酒涿郡祖纳雅相知重。纳好博弈,每谏止之。纳曰:"聊用忘忧耳。"隐曰:"盖古人遭时,则以功达其道;不遇,则以言达其才,故否泰不穷也。当今晋未有书,天下大乱,旧事荡灭,非凡才所能立。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夷成败皆在耳目,何不述而裁之!应仲远(应劭)作《风俗通》,崔子真(崔蹇)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行于世,便为没而不朽。当其同时,人岂少哉?而了无闻,皆由无所述作也。故君子疾没世而无闻,《易》称自强不息,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何必博弈而后忘忧哉"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道,力不足也。"乃上疏荐隐。元帝以草创务殷,未遑史官,遂寝不报。

太兴初,典章稍备,乃召王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令撰晋史。豫平王敦功,赐爵平陵乡侯。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著书窃写之,所闻渐广。是后更疾隐,形于言色。预既豪族,交结权贵,共为朋党,以斥隐,竟以谤免,黜归于家。贫无资用,书遂不就,乃依征西将军庾亮于武昌。亮供其纸笔,书乃得成,诣阙上之。王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王隐之作也。年七十余,卒于家。

史学贡献

著有《旧晋书》93卷。贞观年间重修晋十六国史时作为编撰新《晋书》的辅助参阅史料。安史之乱发生时,作为"御史"晋书编写时的主要蓝本臧荣绪所撰《晋书》已下落不明,其《晋书》93卷也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