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继(唐代诗人)

原图链接王继:唐代诗人王继画像。

目录

人物简介

王继

无功绛州龙门

(现在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1]


生平事迹

大业末任秘书正字,因不愿在任职,就去做了县丞。天天饮酒,不理政事。不久义兵四起天下大乱,隋朝政权随即土崩瓦解,他就托病辞官回到家乡。李唐王朝建立后,征集隋朝辞官,以备选任。贞观初年因病告退回故乡,自称东皋子,绩与其兄王通皆不热衷仕途。

因为王绩生于隋末唐初,文学史家一般把它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野望是王绩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一共八句,每句五字,有这样的规律构造起来的诗,称为五言四韵诗,后来成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我国的古代诗歌最早是《诗经》里的305篇,后来有了六言为主的《楚辞》。汉魏南北朝都已五言为主,古诗没有严格的规律。因此,在唐代以前,没有律诗。王绩得这首诗是最早的唐代律诗。[2][3]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诗歌《野望》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4]

王继既是诗人,也是一名医生,他被后人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文风清逸朴素,扭转了齐梁绮靡余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存世,卷中《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5]

诗篇:野望

 
原图链接王继:王继《野望》意境图。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此诗已编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中)

【注】:

①东皋(gāo):指的是他的家乡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的一个地方。他的号东皋子,也是因常游此地而起。

②徙倚:留连,徘徊。欲何依:这是作者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达自己孤寂无依的惆怅心情。

③采薇:古人常常用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原图链接王继:唐代诗人王继的诗歌《野望》意境图。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野望》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这首诗是作者在故乡北山下东皋上晚间眺望时有感而作。

东皋就是东边的平原,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诗题,地点是在东皋,时间是傍晚,望表现了作者在眺望。

第一句诗点名了作者的主题。作者并不是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而是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物。方便时没有赏识他的人。另一方面是没有他看中去投奔的人。因此社会上漂泊多年竟然没有归宿,显得非常的悲凉。

第二联有写眺望到的景色。每一棵树都显示出的秋色,叶子变成了黄色,每一个山头都只有斜阳残照。这句话的隐身含义是眼前所见尽是颓败的景象,不是我想要的繁荣安宁的世界。

第三联描写作者眺望到的人物。眺望到的人物有牧人赶着牛羊、猎人带了许多猎物准备回家。紧接着第四联说这些牧人和猎户他们看到了我,我也看到了他们,但是彼此都不认识,于是作者才写出了这八句诗。在一个颓废的环境中又遇到了不相识的人便只好引吭高歌,想念古代的贤士伯夷叔齐

一首律诗主题思想的表达都在第一联和第四联,第二联和第三联虽然是对句还比较难作,但是在表达思想上并不占主要的地位。我们把第二联和第三联删掉,留下第一联和第四联,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没有缺失。这首诗变成了下面这四句。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这样看的话,作者所要依靠的一定是人,而不是树木山石。了解一切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这个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在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上。有一个成语叫做知人论世。了解一个作家的为人。必须先讨论一下他所处的时代。但是了解一个作家的时代容易,了解一首诗的背景却很难。本人没有将诗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我们就很不容易确定诗的背景。

王继经历了隋唐二代,对于他这首诗必须先了解他是什么时候写的?才能了解到他写的是什么?关于这是唐诗历来有不同的解释。王继在唐代做过门下省待招、太乐署丞。虽然没有几年,却不能说是隋朝遗老。在贞观初年,他告老还乡,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是诗,很有可能是隋朝将亡之时,王绩并不愿意效忠一个即将败落的政权,长歌怀采薇也是感慨个人没有出路。等到李唐王朝建立,王绩很快就做了唐代的官。可见他对隋朝并不是以遗老自居。

王绩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是没有着落的。欲何依三个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就是常说的寂寞的心情。真正的寂寞是外表看起来无聊内心却很急躁,王绩这首诗便是在这种情绪中写出的。王绩的这首诗是凄凉的,平常人写凄凉多用暗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而这首诗正好恰恰相反。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内心与外物的合一,写物就是写心,寂寞悲哀凄凉跳动的心。但若是只有树树秋色、山山落晖看起来却非常死板。于是才有了牧童驱犊、猎马带禽。王绩的确感受到了自在与英俊。

王绩的首尾诗句并没有多好,但是五言律诗从他开始。能在一首观赏山乡景物的诗里,将生活的典型环境和是无相识的寂寞苦闷概括出来,诗人达到了传神写照的程度。

扩展资料

 
原图链接王继:《野望》意境图。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孤独的感受和与世俗不合的落寞情怀。

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而诗人又是孤身一人,难免有孤独飘零、无所凭依之感。以下写“望”中所见,所有的树木都枯黄凋落,一座座山峦变得毫无生气,在夕阳的余晖覆照下,其枯索程度更是一览无余。

暮色愈浓,只见放牧者和打猎者都陆续回家了,原野更显得空旷而萧瑟。诗人四顾之下,周围空无一人,自己似乎与世间隔绝了,于是不禁吟唱起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时的采薇之歌,聊作心灵的慰藉吧!以“无相识”响应首联的“欲何依”,益增孤独之感。

这首诗出现于唐代初年,很值得注意。首先,它是一首完全合乎格律规范的五言律诗,在唐初律诗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极有价值。

其次,它的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在情与景的交互作用中构成完整的意境,在唐初雕绘满眼的宫廷诗风中尤为独特。将这首诗与以后的山水诗相比较,对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创作实有重要影响。[6][7]

参考文献

  1. 唐代诗人王继《野望》写作背景_百度知道 3个回答 - 回答时间: 2019年4月7日 最佳答案: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更多关于王继 唐代诗人的问题>>
  2. 古代诗人图像_百度文库 评分:4.5/5 2页 2016年9月13日 - 古代诗人图像 - 古代常见诗人谐音法转图,用于快速图像记忆古诗词... 古代诗人图像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古代常见诗人...帐挤 王继:玩具 陈子昂:橙子 令...
  3.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绩古诗_古诗文网 2017年8月4日 -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徙倚(xǐyǐ):徘徊,来...
  4. 王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_百度知道 2013年10月27日 - 回答: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
  5.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doc 2017年8月14日 - 到了东晋,诗歌史上又一颗新星出现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出现了,陶渊明,名...首先担负起这任务的是由隋入唐的王继,他给唐代诗坛注入了清新之风,...
  6. 他是公认的唐代第一位诗人, 一首诗讲唐诗必讲, 流传千古_网易订阅 2017年9月13日 - 王继在唐代做过门下省待招、太乐署丞。虽然没有几年,却不能说是隋朝...将生活的典型环境和是无相识的寂寞苦闷概括出来,诗人达到了传神写照的程度...网易新闻
  7. 此诗是现存唐朝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2017年12月19日 - 此诗是现存唐朝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2017-12-19 | 阅: 转: | 分享 王继,隋末唐初时的诗人,也是一名医生,他被后人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文风...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