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煜初(1843年-1902年),香港早期著名华人牧师。
牧师,新教[1]多数宗派中的主要教职人员。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约[2]》中以牧人喻耶稣,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师称呼主持教务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员。
人物简介
王煜初,名沾辉,字炳耀,生于广东省东莞县官涌乡,是中国第一代牧师王元深的长子。王元深是信义宗礼贤会的牧师,因为妻子早逝,便把两个儿子托付给德国籍牧师叶纳青(Ferdinand Genahr),让他们在叶牧师在惠州所办的传道学校读书。但在教学过程中,叶纳青发现王煜初表现得比较愚惰,读不进书,于是把他交还给王元深牧师。王元深决意把王煜初送出去学做木匠,将来也好谋生。但王煜初死活不从,王元深只好把他送到礼贤会另外一个牧师公孙惠那里做侍伇。侍伇的工作非常辛苦,王煜初终于感悟到生活之艰辛,立志要读书上进。于是自己回到叶纳青牧师处请求回到传道学校读书。叶纳青开始并不同意,在他再三恳求下才重新收纳他。王煜初果然今非昔比,日夜苦读,成绩很快名列前茅,在神学和国学上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66年,王煜初毕业,成为礼贤会的传道人,在虎门和新会两地传讲福音。因其传道非常勤奋,于1869年得了严重的肺病,在友人的劝说下,到香港信义宗巴陵会的育婴堂诊治,经德国医师治癒后,又回到虎门继续宣道工作。
1874年,王煜初肺病复发,再度回到香港养病,受信义宗巴陵会的育婴堂之邀,接受该育婴堂的教师一职,教导、培育堂内孤女。在他精心培育及感召下,育婴堂中很多孤女后来都从事教育工作。
1884年,因其在育婴堂工作出色,被正式按立为牧师。就在这一年的冬天,香港伦敦会中的部分华人成立独立的华人教会——道济会。因为缺乏华人牧师,道济会请求巴陵会的支援。巴陵会遂差派王煜初担任道济会的牧师。王煜初接任牧师后,白天出门传道,晚上在教堂讲道,还要拜访生病的信徒,在各项事上忠心勤奋。孙中山先生在香港求学时,每逢主日,都要到道济会参加礼拜,听王煜初讲道。
除了热心传道外,王煜初还是一个慈善家,注重社会关怀的牧者,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工作。他和温清溪等人发起劝诫鸦片社,派代表赴英国国会痛陈鸦片之危害。由于和育婴堂的渊源,他非常关心那些盲女的命运。1890年,他写信给德国教会,向德国基督徒陈述中国盲女童的悲惨遭遇,许多德国基督徒妇女受其感召,捐款于九龙土瓜湾兴建了心光学院(瞽目院),专为培养教育盲女童。王煜初在盲女教育事业上功不可没。
王煜初亦擅长于写作,有许多释经、辨道、及护教等方面的文字留于后世。他于 1902年辞世,享年六十岁,葬于香港薄扶林公墓。
参考文献
-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零一: 20世纪上半期的新教2,网易,2020-10-05
- ↑ 《文学回忆录》听与读 | 第五讲: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搜狐,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