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泽龙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泽龙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文名;王泽龙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洪湖

出生日期;1957年

职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性别;男

生肖;鸡

职称;教授

王泽龙,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57年生,湖北洪湖人。

人物生平

文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1982年元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至2001年9月任教于荆州师范学院

1996年元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2001年9月至今任教于华师文学院,现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

主要贡献

近5年来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念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出版);《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修订本);《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图本郭沫若传》(合著,沈阳出版社2011年出版)。主编有(与李遇春合作)《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华韵诗魂:现当代诗歌精选》(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华韵诗魂》丛书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发表论文8篇,在《天津社会科学》《人文杂志》《河北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2005年);中国现代诗歌节奏论(2010年);教育部211重点项目子课题一项《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2009年)。[1]

主要著作

★1.《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8年再版

2.《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3.《湖北文学史》(与王齐洲合作),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4.《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出版

5.《中国现代文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5年第7版

6. 《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念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7.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8.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9. 主编(与李遇春合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10. 主编(与李遇春合作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11. 主编:《华韵诗魂:现当代诗歌精选》(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华韵诗魂》丛书之一),2009年5月出版。

论文

(近15年来主要成果):

1.《论穆旦的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略论湖北现代文学特征及其文化传统》,《江汉论坛》1995年第8期;

3.《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全文转载;

4.《论卞之琳的新智慧诗》,《 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

5.《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及其特征》,《 晋阳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7期全文转载;

6.《李金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刍议》,《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8.《鲁迅精神魅力的探寻》,《 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1期;《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全文转载;

9.《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学习与探索》199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全文转载;

10-11.《胡适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上、下),《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质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全文同期转载;

12.《20世纪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历程的回眸》,《人文杂志》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诗刊》1999年第5期转摘;

13.《略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种关系》,《文学评论》 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6期摘要;

14.《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15.《20世纪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历程回眸》,《人文杂志》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文化视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全文转载;

17.《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观念的二元对立》,《人文杂志》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化》,《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第12期全文转载;

19-20.《法国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同期全文转载;

21.《略论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反思特征》,《 江汉论坛》2003年第8期;

22.《论20世纪40、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兼论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

23.《论徐圩〈鬼恋〉的叙事审美特征》,《人文杂志》2003年第5期;

24.《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音节诗学》,《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5期摘要;

25.《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新华文摘》 2005年第6期摘要;

26.《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综论》,《人文杂志》 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7.《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8.《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29.《论闻一多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江汉论坛》2005年第9期;

30.《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文、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1.《九叶诗派意象艺术的现代化追求》,《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32.《西方意象诗学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文艺研究》2006年第9期;

33.《论七月诗派的意象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34.《走向融合与开放:艾青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35.《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涵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文、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6.《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37.《培育儿童媒体文化 适应现代教育转型》,《华文学刊》(新加坡)2007年第1期。

38.《1990年代以来郑敏研究述评》(与张琰合作),《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9.《也谈当前的国学热》,《文艺报》2007年2月10日。

40.《不能把五四与传统对立》,《社会科学报》2007年5月17日。

41.《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与张晋业合作),《光明日报》2008年7月3日。

42.《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图景》,《社会科学报》2008年7月3日。

43.《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发生》,《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4.《色戒:从张爱玲到李安》,《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5.《新诗困惑期的选择与思考》,《文艺报》2008年1月24 日。

46.《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新华文摘》第10期摘要。

47.《近30年郭沫若〈女神〉研究综述》(与胡忱合作),《郭沫若学刊》2009年第3期。

48.《语文课问题何在》,《光明日报》2009年2月9日。

49.《回归传统不是语文课的出路》,《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50.《近三十年中国现代诗歌史观反思》,《文艺研究》200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1.《现代旧体诗词不宜入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0日。

52.《《新诗的困惑与选择》,《文艺研究》2009年第12期 。

科研项目

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社科九五项目主要参加者之一;

中国现代诗潮研究--湖北省92年社科项目;

湖北文学史--湖北省94年社科项目(合作);

楚文艺美学研究--湖北省教委1995年重点社科项目(主持人);

解放区文学研究--陕西省七五社科项目(合作参加);

湖北当代历史题材小说研究--湖北省社科2002年项目(合作参加);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体系转轨研究--湖北省教委1993年教学科研项目。

获奖记录

1993年获湖北省政府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9年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

2001年获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获荆州市政府首届社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获得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2010年)。

相关视频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五届班歌大赛

参考资料

  1. 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360搜索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