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庆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庆元
出生 临朐县冶元镇上国家峪村
国籍 中国

王庆元,男,字深伏,号龟泉子,临朐县冶元镇上国家峪村人。早年参军,先后任打字员、保密员、干事、秘书、政治处主任、副政委、企业党委书记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副巡视员,青海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产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1]

书法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承办的书法展览。多次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书法作品,多幅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新风出版社、贵州省博物馆、青海省档案馆等收藏,并有多幅作品被刻碑、刻石。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二十余篇,书法论文入选全国性书法理论研讨会2次。2002年被评为“德艺双馨”会员。

个人履历

王庆元,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兼人教部主任。[2]

成就荣誉

近几年,多次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承办的各种书法展览,多次参加全国西部十省区书法作品展、七省区书法联展、全国中西部党政领导干部书画展、[[天津艺术

节]]、敦煌艺术节等跨省区书法展览。在以上各项展览中,曾多次获得二等奖、优秀奖等。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二十余篇,书法论文入选全国性书法理论

研讨会2次。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作品十余 。书法作品曾被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新风出版社、青海省档案馆、青海省美术馆等收藏。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

馨”会员。2004年获青海省政府文艺评奖创作奖。曾多次组织省级以上书法展:如青海省“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展”、“河南书法西部展”来青展、“青海省书代会代表作品

展”、“中西部6人书法作品展”、“青海省庆祝建国周年书法美术展”、“青海省国税杯书法美术摄影展”等。主编了《风雅三江源》青海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

中国艺术品评估鉴定中心组织专业与业内人士评估鉴定,王庆元书法作品每平方尺:4500元

媒体报道

2009年11月25日青海《法制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报道《墨香青海--王庆元卷》。

2009年11月25日青海《法制报》特1版

2009年11月25日青海《法制报》特2版

2009年11月25日青海《法制报》特3版

2009年11月25日青海《法制报》特4版

文论

寄情翰墨 俯仰人生

  ——王庆元书法印象

李晓伟

书法——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秦丞相李斯到现代大文豪郭沫若,都有美妙的墨迹留存于世,点染着华夏文明那么一种独有的文化灵气。在全世界几千种文字符号当中,只有中国的汉字能造就出这种书写的艺术,并且表现出它永恒的魅力。

有人说它是无声的京剧,有人说它是无彩的绘画——总之,它成了一种独特的华夏意象,成为了一种中国的国粹。

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实用功能已大大削弱,而它的艺术价值却在延伸扩展。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欣赏中国的书法时,他们分明不是仅仅在欣赏文字本身,而是在品

咂一种人生的滋味和境界。

作为青海的知名书法家,王庆元即不是靠写字谋生的现代文化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吟风弄月的文化人,但他的军旅生涯和人生志趣却使他与书法同行,逐渐地达到了一种无

谋的契合。比较一下他的书法作品,参悟一下他的人生道路,你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出一种“墨迹有真意,俯仰是人生”的认同。

参加书法展并不是他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却是他同外界沟通的必要形式。当你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你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他的才情和志趣,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和人格,还有气象与境界。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是鲁迅先生谈做文章的忠告,也是他谈做文与做人的真心话。如果把这句话用于对书法的忠告,也明白无误是中肯而到家的——因为艺术奥秘的共性其实是相通相融的。感悟王庆元的书法,有一种感觉,心德、心境、心象、心声——他的书法流露的原本是天性使然,像天籁无饰,像流星无痕。心到、手到、墨到、意成——他的书法所表现的又是修炼使然,像风驰沙丘,像泉鸣松冈。

真正的书法是发乎自然的,真正的书法又是回归自然的。师以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崇尚自然,又高于自然——这需要微妙的把握和超然的感悟。我觉得王庆元的书法决不

是构架的随意摆布,绝不是墨意的漫步点染,而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在造意与造境之上。

感悟此大意象,需要有大境界。王庆元20余年的军旅生涯,20多个寒暑的风霜雪月、刀枪剑戟、摸爬滚打——那一腔豪气,一身风尘,能说与他书法的修炼无关吗?

青藏高原的大气雄浑,雪山大漠的打磨历练,鹰击长天,草鸣荒野——那一派原始,一派沧桑,能说与他书法的内涵无关吗?

军旅生涯与轻歌曼舞无涉;军旅生活与矫揉造作绝缘;军旅是最真实的人生轨迹——流露在他书法中的轨迹自有其阔大真实的背景。

遵从于一种军旅生涯的献身,是无我;遵从于一种书法艺术的表现,是有我。——在有我无我之间,在无我有我之上,他书意的奥妙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他来自农村,来自淳朴,走向军营,走向文艺界,走向最彻底的规矩与方圆——这些信息就像他的掌纹一样,贯穿于他书法作品的脉络之中。经历造就了他与书法的共性,而

师法古人却造就了他书法的个性。书法艺术毕竟不是飞来之物,每一个人都有其学步时的师从。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先辈书法大师若隐若现、若真若幻的影

子。王庆元的书法作品似乎有一种古朴稚拙的味道,他是率性而为,还是有意而作?是情调使然,还是追求别致?似乎是,又似乎不是。观赏他的书法,你有时觉得是在和一

个远古的农夫对话,有时又觉得是在和一个远古的哲人下棋,一种亲切的距离感,把你忽而拉近又忽而推远,推远与拉近似乎都在一念之间。

王庆元自幼酷爱书法,他曾在汉隶、唐楷、晋人墨迹中汲取营养,但真正的得益的却是汉隶《石门颂》以及苏东坡黄庭坚两位北宋大家。然而,王庆元到底是信古而不迷古,由于一种天然的自然导引,他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朴拙雅趣、自然别致的风格。

说到底,书法艺术最终将归结到人本身。在书艺的磨砺与人品的修炼境界里,无疑做到了殊途同归。他的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性书展,他的姓名也曾上了各种典籍,他的作品也曾获得各种奖项。但是,当你漫步于他那有些谐趣的书法意向中时,那一切外部的定性和雕饰便都显得多余和累赘了。

品味、境界、气象、人生、文化、哲学——这才是他书法领域中,受之无穷而又终身追求的价值目标。面对浮躁的城市,面对泛滥的物欲,面对张扬的名利,他却是相信并坚

守一种古老的箴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他相信,艺术是排斥贪欲的。书艺不是彩旗,不是股票,不是集邮,更不是赌博和摸奖。真正的艺术只靠诚实和智慧。真正的艺术

摈弃侥幸和运气。

好在他生存其中的这一块高地雄奇而寥廓,好在他曾经走过的道路茫远而超然。瞻前与顾后,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他相信,人生有限,书海无涯。他相信,高山流水,知音自在。他相信,翰墨天地,乐在其中。[3]

视频

《墨舞神州》第七期 王庆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