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占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占山
同济大学物理系主任
出生 1963年6月
吉林东辽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名作品 多功能强激光薄膜器件设计与全流程制作技术及应用

王占山,男,1963年6月生,吉林东辽人。 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1]

人物经历

南开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85年)。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1988年)。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学位(1996年)。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

工作经历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88-1990),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0-1995),副研究员(1995-1998),研究员(1998-2001)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1999-2000)[2], 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2001-),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2002-),副系主任(2004-2008),系主任(2008- )。

现任学术兼职

中国光学学会光学薄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委员。

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用户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激光学会理事,光学薄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航天科工集团8358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强激光与粒子束》编委。

《光学 精密工程》编委。

《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

主讲课程

大学本科"基础物理Ⅲ光学"。

研究生"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研究生"光学电磁理论"。

研究方向

从事极紫外、软X射线和X射线光学与光学薄膜研究。

主要研究:

1.极紫外、软X射线和X射线多层膜研究。

2.极紫外、软X射线和X射线光学系统研究。

3.新型X射线光学元件研究。

4.高精度光学薄膜研究。

主要贡献

主要论著

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40余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

近年部分代表性论文

1. Complete polarization analysis of extreme ultraviolet radiation with a broadband phase retarder and analyzer, APPL PHYS LETT, 90, 2007, in press.

2. Broadband Mo/Si multilayer transmission phase retarders for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APPL PHYS LETT, 90, 031901, 2007.

3. Extreme ultraviolet broadband Mo/Y multilayer analyzers, APPL PHYS LETT,89: 241120,2006.

4. Double-layer resonant Brewster filters consisting of a homogeneous layer and a grating with equal refractive index, APPL PHYS LETT,89: 241119,2006.

5. Guided-mode resonance Brewster filters with multiple channels, APPL PHYS LETT,88: 251115,2006.

6. Broad angular multilayer analyzer for soft X-rays, OPTICS EXPRESS, 14: 2533 –2538 , 2006.

7. Broadband multilayer polarizers for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J APPL. PHYS, 99: 056108-1-3, 2006.

获奖记录

·X射线激光诊断稠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获2005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五完成人。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

奖励荣誉

获奖:

1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多功能强激光薄膜器件设计与全流程制作技术及应用,排名第一

2 2018年中国专利金奖,一种激光薄膜的制备方法,排名第一[4]

3 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无色差直显型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排名第二

4 2015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器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排名第一

5 2011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极紫外与软X射线偏振测量技术,排名第一


荣誉:

1 2017.01-202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团队负责人

2 201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第七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3 2010.01 2009年上海领军人才

4 2009.10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5 2008.09 获杰出青年基金

6 2004.0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