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9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2 次修訂)
行 1: 行 1:
'''王充'''({{bd|27年||约97年}}<ref>《论衡·自纪篇》:建武三年,充生。</ref><ref>《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ref>),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东汉]][[哲學家]]。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等書。但只有《論衡》保存下來。近人[[黃暉]]撰《論衡校釋》30卷,是較為通行的版本。後漢三賢之一(與[[王符]]、[[仲長統]]齊名)<ref>{{wikisource|後漢三賢贊三首}}</ref>
+
[[File:王充1.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d.b2uu.com/file/20180625/a5e019ad4b162d8bf5662f0234256650.jpg 原圖鏈接] [https://www.b2uu.com/renwu/wangchong/ 來自百科档图片]]]
 +
 
 +
'''王充'''('''拼音: Wang Chong''' ), ({{bd|27年||约97年}}<ref>《论衡·自纪篇》:建武三年,充生。</ref><ref>《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ref>),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东汉]][[哲學家]]。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等書。但只有《論衡》保存下來。近人[[黃暉]]撰《論衡校釋》30卷,是較為通行的版本。後漢三賢之一(與[[王符]]、[[仲長統]]齊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
[[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
  
 +
[[王充]]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
  
[[ 王充]] 小时候 跟同辈的伙伴 起玩 不喜欢随便打闹 小伙伴 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 只有 王充 不愿玩这些 ,[[ 王诵]] 对此感到很惊奇 。王充 六岁时 家里就 教他 认字写字 ,王充 恭厚友爱孝顺 很懂礼貌
+
他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得出实在的结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 儒家]] 的本质,于是闭门思考 谢绝 切庆贺、吊丧等礼节 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 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 疑惑的地方。其中[[《订鬼》]]已是中学课文。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
刺史[[董勤征]]聘他为从事,改任治中 自己辞职回家。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 王充 有才学,[[汉肃宗]](即汉章帝)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力都衰弱了 于是写作了[[ 《养性书》]] 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
 
 +
==极富争议==
 +
 
 +
王充 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历来评价两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贬重于褒,认为:“其言多激……,露才扬己,好为物先,……然大抵订伪砭俗,中理者多 亦殊有裨于风 。”但最终认为《论衡》只是个谈助之书。章炳麟《检论》则褒重于贬,认为王充:“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耑,有所发擿,不避上圣,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于今亦鲜有能逮者也。”但也说 :“然善为锋芒摧陷,而无枢要足以持守,惟内心之不光颎,故言辩而无继。”二十世纪后半以来 由于 王充 的批判性文风与唯物色彩特别受到青睐 正面的评价几已呈一面倒的局势
  
[[ 王充]]喜欢博览群 书, 是不 死记章句 候家里穷没有书 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 阅读那里所卖的 书, 看一遍就 够背诵 ,于 是精通了百 家之 言。后来回到乡里 住在家里教 。[[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 多次和上级争 论, 级不合而辞职
+
由于史料缺乏,王充的生平还存在诸多争议。例如:乡里称孝问题、师事班彪问题、谢夷吾上书推荐 王充 才学问题等等。根据《后汉 ·王充传》与《论衡·自纪》 比较可靠的是:王充 会稽上虞人,祖先原籍魏郡元城(与王莽同籍)。他的为人与言论都很奇特, 同流俗 年轻 曾做过县掾功曹等职位 但可能 与长官不合,而屡次遭到辞退(“仕数不耦”)。因官场不遇,故退而勤于著述 抒写怀抱(“徒著 自纪”)。晚年又任州治中职 后来可 因为老病而“自免还家”。七十岁左右 有感 年老衰病,故习练道 养气服药 著《养性》一 书,为 的是追求养生延年。《 衡》一书,由青年写到老年 应是他一生心血所聚。上虞乌石山(今 虞章镇滨笕枪山)有王充墓
  
 +
《论衡》一书的精神在“疾虚妄”(〈佚文〉)。疾虚妄,疾的是“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对作〉)。汉朝是个谶纬符录盛行的朝代,王充由于看到了世传儒书充斥着荒谬,民间言谈充斥着迷信,像《淮南子》就记载共工怒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尧时十日并出,尧上射九日等荒诞的故事。而这等书籍传说,在民间可谓比比皆是。所以王充感到“心
  
 +
== 参考資料 ==
  
  
他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得出实在的结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 儒家]]的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 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其中[[《订鬼》]] 已是中学课文。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
[[Category:东汉人 物]]
刺史[[ 董勤征]]聘他为从事,改任治中,自己辞职回 。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 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 汉肃宗]](即汉章帝)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 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力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 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ref name="百度王充">{{cite news|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85%85/1698| title = 王充簡介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百度百科 | author= | accessdate=2019-2-16 }}</ref>
+
[[Category:哲学 家]]
 +
[[Category:中国 人]]

於 2022年8月27日 (六) 10:01 的最新修訂

王充(拼音: Wang Chong ),(27年-約97年[1][2]),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哲學家。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等書。但只有《論衡》保存下來。近人黃暉撰《論衡校釋》30卷,是較為通行的版本。後漢三賢之一(與王符仲長統齊名)。

人物簡介

王充小時候,跟同輩的夥伴一起玩,不喜歡隨便打鬧。小夥伴們都喜歡捉鳥、捕蟬、猜錢、爬樹,只有王充不願玩這些,王誦對此感到很驚奇。王充六歲時,家裡就教他認字寫字,王充恭厚友愛孝順,很懂禮貌。

王充喜歡博覽群書,但是不死記章句。小時候家裡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集市上的書店,閱讀那裡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夠背誦,於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後來回到鄉里,住在家裡教書。會稽郡徵聘他為功曹,因為多次和上級爭論,和上級不合而辭職。

他擅長辯論,開始的話好像很詭異,最後卻又得出實在的結論。他認為庸俗的讀書人做學問,大多都失去儒家的本質,於是閉門思考,謝絕一切慶賀、弔喪等禮節,窗戶、牆壁都放着刀和筆。寫作了《論衡》八十五篇,二十多萬字,解釋萬物的異同,糾正了當時人們疑惑的地方。其中《訂鬼》已是中學課文。訂正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對鬼的認識。 刺史董勤征聘他為從事,改任治中,自己辭職回家。他的朋友同郡人謝夷吾上書推薦王充有才學,漢肅宗(即漢章帝)特地下詔派遣公車(朝廷徵聘賢人特定的車馬)去徵聘他,因為得病沒有去。當時年近七十,體力和腦力都衰弱了,於是寫作了《養性書》十六篇,倡導節制欲望,守住原神。永元(漢和帝年號)年間,病死在家中。

極富爭議

王充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歷來評價兩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貶重於褒,認為:「其言多激……,露才揚己,好為物先,……然大抵訂偽砭俗,中理者多,亦殊有裨於風教。」但最終認為《論衡》只是個談助之書。章炳麟《檢論》則褒重於貶,認為王充:「作為《論衡》,趣以正虛妄,審鄉背,懷疑之論,分析百耑,有所發擿,不避上聖,漢得一人焉,足以振恥,至於今亦鮮有能逮者也。」但也說他:「然善為鋒芒摧陷,而無樞要足以持守,惟內心之不光熲,故言辯而無繼。」二十世紀後半以來,由於王充的批判性文風與唯物色彩特別受到青睞,正面的評價幾已呈一面倒的局勢。

由於史料缺乏,王充的生平還存在諸多爭議。例如:鄉里稱孝問題、師事班彪問題、謝夷吾上書推薦王充才學問題等等。根據《後漢書·王充傳》與《論衡·自紀》,比較可靠的是:王充是會稽上虞人,祖先原籍魏郡元城(與王莽同籍)。他的為人與言論都很奇特,不同流俗。年輕時曾做過縣掾功曹等職位,但可能常與長官不合,而屢次遭到辭退(「仕數不耦」)。因官場不遇,故退而勤於著述,抒寫懷抱(「徒著書自紀」)。晚年又任州治中職,後來可能因為老病而「自免還家」。七十歲左右,有感於年老衰病,故習練道家養氣服藥之術,著《養性》一書,為的是追求養生延年。《論衡》一書,由青年寫到老年,應是他一生心血所聚。上虞烏石山(今上虞章鎮濱筧槍山)有王充墓。

《論衡》一書的精神在「疾虛妄」(〈佚文〉)。疾虛妄,疾的是「起眾書並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對作〉)。漢朝是個讖緯符錄盛行的朝代,王充由於看到了世傳儒書充斥着荒謬,民間言談充斥着迷信,像《淮南子》就記載共工怒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堯時十日並出,堯上射九日等荒誕的故事。而這等書籍傳說,在民間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王充感到「心

參考資料

  1. 《論衡·自紀篇》:建武三年,充生。
  2. 《後漢書·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欲,頤神自守。永元中,病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