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狮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狮石乡地处天目山山脉,1984年成立乡政府,1992年并入石门乡政府,1994年又恢复狮石乡人民政府建制。

狮石乡地处歙县最边远的西南山区,交界于浙江省的淳安县中州镇、休宁县的白际乡,距离歙县75公里,乡政府驻地营川村。[1]

乡镇概述

狮石乡地处天目山山脉,1984年成立乡政府,1992年并入石门乡政府,1994年又恢复狮石乡人民政府建制。狮石乡地处歙县最边远的西南山区,交界于浙江省的淳安县中州镇、休宁县的白际乡,距离歙县75公里,乡政府驻地营川村。全乡辖2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平均居住海拔在800米以上。全乡总面积56.6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56571亩,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由来

传说,古时候,石门一带来了一头威猛的狮子,它十分喜爱这个山深林密、鸟语花香的地方,和百兽们无忧的生活着。

不知什么时候,从浙江来了一大群野猪,为首的是头修炼了数百年的野猪王。这伙野猪到处糟害百姓的庄稼,尤其是屯溪近郊百鸟亭一带田畈,更是成了野猪们的乐园。于是,数十村农民联合起来赶野猪,结果野猪未赶掉,反被野猪王伤了许多人。狮子被惹怒了,它与野猪王搏斗了三天三夜,野猪王受伤不敌,便带着猪子猪孙们窜怒入山林,狮子仅仅在后面追赶。追呀,追呀,追到与休宁毗邻的一座高山上。野猪王伤重倒地死去,化成了石头。狮子也脱力跑不动了,不得不匐下身子喘息。猪子猪孙们乘狮子喘息功夫,迅速越过歙县地界,逃回了浙江。狮子怕野猪再回来,便一直匐在那里守着,两眼一直注视着野猪逃走的方向,久而化成一座硕大的狮形石崖。

人们为了纪念狮子的功绩,就称那座山为"狮峰山",称那狮形石崖为"狮石",把山上的一处石洞称作"狮子洞"。又把狮石背后,当年狮子经常往来的那道大岭命名为"威风岭"。[2]

历史沿革

明初有狮子石,隶属仁爱乡二十五都。

民国30年(1941年)属石南乡,隶王村区,1950年7月改属长陔区。

1952年8月建立狮石乡,1955年12月并入石门乡。

1958年10月隶王村公社,1959年2月属石门管理区。

1983年3月复设狮石乡(从石门乡析出)。

1992年2月狮石乡并入石门乡,1994年3月复设狮石乡。

在2010年11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撤乡并村后,全乡现辖2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2014年全乡577户1860人。

居民主要为汉族,因婚迁入苗、壮、布依、瑶族共10人。

境内地理

境内主要高峰有:东啸天龙(海拔1395.米),大连岭(海拔1358米)系天目山山脉,北威风岭(海拔1210米)等,全乡山脉平均海拔850米以上。

境内分别有15公里、8公里长的武强溪、敬坑溪二河自北向南流,汇入新安江。

资源

主要矿产有铁、铜、硫、硫磺、石灰石等。 狮石乡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歙县生态旅游开发的一块处女地,全乡有多处旅游待开发景点,其中温泉、原始森林、猴子洞、仙姑洞、蝙蝠洞、仙人排石、铁浮潭、龙潭、乌鱼塘、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其特产鲜笋、笋干、高山云雾茶、苦丁茶、天然香菇、野生木耳、葛粉等山珍。

狮石乡农业以竹、林、茶为主,为全县无公害系列绿茶、竹笋生产基地。香菇、木耳、葛粉质优价廉。2005年,粮食产量108吨,油料8吨,茶叶23吨,水果7吨,农业总产值311.37万元。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55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205万元,财税收入14.5万元。全乡劳务输出604人,劳务收入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9.54元。

农村建设

1995年、2003年先后投资160万元分两次架通高压电,使全乡4个深山区行政村全部通电。2005年建成狮石公路(长陔岭至狮石30.5公里),投资3400万元,实现全县乡乡通公路。先后建桥梁4座,自来水饮水池29座,装水管1.9万米;建营川拦河坝、护岸205米;投资25.5万元建成教学综合楼和乡卫生院;全乡又建成新住房120多幢;耗资17万元的乡政府新建三层综合办公楼也于2003年建成;投入134万元对狮石四组地质灾害点57户实施整体搬迁。营川村是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基础设施

境内有明初所辟古栈道,分别通往淳安(30公里)、汾口(7.5公里)、屯溪(12.5公里)。2003年始建长陔岭至狮石公路(30.5公里)。1996年12月开通程控电话,2005年全乡电话用户137户。2005年5月建立移动通讯基站,全乡手机用户530户。1988年8月建成电视差转台,1998年接通有线电视,2005年终端用户400余户。1995年底架通高压电,2005年全乡用电10万度。1997年10月开始各村陆续建成自来水。

2003年农村教学点调整后有完全小学1所,初级小学1所。2005年在校小学生174人,在职教师12人。建国后培养大中专毕业生29人。2005年乡卫生院在岗医生2人,乡村私人诊所3个,从业3人。[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