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狹苞紫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狹苞紫菀,菊科,紫菀屬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頸部粗壯。 中文名狹苞紫菀學 名Aster farreri W. W. Sm. et J. F. Jeffr. 分布區域中國青海甘肅山西河北四川系重冠系 Ser. Diplostephioides[1]

形態特徵

莖直立,高30-60厘米,基部為枯葉殘存的纖維狀鞘所圍裹,單生或叢生,或與蓮座狀葉叢叢生,有棱,下部被開展的長毛,上部常稍紫色,被密捲毛和疏長毛,通常不分枝,下部有較密而上部有疏生的葉。莖下部葉及蓮座狀葉狹匙形,下部漸狹成長柄,長5-13稀達22厘米,寬1.2-2.2厘米,頂端稍尖,全緣或有小尖頭狀疏齒;中部葉線狀披針形,長7-13厘米,寬0.7-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稍狹或圓形而半抱莖;上部葉小,線形,細尖;全部葉質稍薄,上面被疏長伏毛,下面沿脈和邊緣被長毛;中脈在下面稍凸起,側脈顯明。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徑5-8厘米。總苞半球形,徑2-2.4厘米;總苞片約2層,近等長,線形,長10-14毫米,寬1毫米,頂端漸細尖,外層被長毛,草質,內層幾無毛,邊緣常狹膜質。舌狀花約100個或更多;舌片紫藍色,長20-30毫米,寬約1毫米。管狀花長約7毫米,管部長2毫米,上部黃色,被疏毛,裂片長1-1.5毫米。冠毛2層,外層極短,膜片狀;內層白色或污白色,有與管狀花花冠等長的微糙毛。瘦果長圓形,長3毫米,寬1-1.2毫米,一面有肋,被短粗毛,幾無腺或下部近無毛。 花期7-8月;果期8-9月。[2]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3200-3400米的地區。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青海東部(湟源、海晏)、甘肅南部及東部(夏河、榆中靖遠臨潭、西固等)、山西(關帝山、五台山)、河北北部(小五台山)、四川西部。

本種提示

此種的總苞片狹長,常超出花盤、且無腺毛,葉極狹長,有時基部葉長達30厘米而寬僅1.2厘米,不難與重冠紫菀 (A. diplostephioides C. B. Clarke.) 及其鄰種區別。此種的莖不分枝,極稀上部有一個短花枝。[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