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狠抓特色辦學,促進個性發展(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狠抓特色辦學,促進個性發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狠抓特色辦學,促進個性發展》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狠抓特色辦學,促進個性發展

——攀枝花市仁和區大河中學特色辦學之路   PART-01 

提到攀枝花市,我們常常想到的是她那火紅的攀枝花,茂密的芒果林,高大的鐵樹,還有釩鐵鈦礦、煤礦。這一次,走進攀枝花市,來到仁和區,才知道攀枝花市的教育也非常出色。其中仁和區大河中學的特色辦學,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攀枝花是「四川省共同富裕試驗區」。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教育,成為攀枝花教育人的共同期盼,而提升民族地區教育質量便是其中關鍵的一環。大河中學的典型辦學經驗,正是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樣本。

大河中學作為仁和教育的龍頭和窗口,一直以來,以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優化教育資源和教師隊伍、強化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深化課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為主要抓手和基本策略,積極推動多樣化育人模式,強化素質教育,增強學校辦學活力,持續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      一、摸索前進,精準定位      身處歷史發展的進程之後,有時總令人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嘆;但大潮落下,復歸平靜之時,我們能尋着一條清晰的脈絡。現在回想攀枝花市仁和區大河中學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該校的四個階段的歷史

第一階段1965—1987年,這是大河中學發展的第一階段——起步階段。1965年,大河中學創辦,與攀枝花市同齡。大河中學的教育、教學在攀枝花市處於前列。這所學校,產生了攀枝花市第一個考進清華大學的學生李朝陽。1982年,李朝陽以攀枝花市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加速器專業,於199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多年後,李朝陽博士回到攀枝花市,創辦了睿恩光電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功成名就之後,李朝陽博士還念念不忘自己的母校。後來,大河中學響應政府號召,抽調部分幹部、教師,參與組建攀枝花市第三中學,為全市的教育做出了很大貢獻。    第二階段1987—1997年,是大河中學發展的第二階段——在徘徊中緩慢前進階段。大河中學校長陳風先生給我們講了一個笑話,說:聽老校長說,有個教師上街理髮,理髮師傅聽說顧客是大河中學的老師,道:「你們早已經都'光』了,還理什麼發?」所謂「光」者,「光腳板」也。川人愛戲謔,理髮師傅調侃說學校「打光腳板」,意思是學校高考吃了「鴨蛋」——沒人考上大學。大河中學是否打過「光腳板」,我無心去查閱校史的記載;但學校淪落到高考升學被市民嘲諷,這多多少少能說明一些問題。那幾年,教育改革,機制變化,市場經濟興起,紅塵喧囂,學校的工作確實不好開展。但也說明,市民對大河中學這所曾經的名校,時刻保持着關注。——雖然,這種關注甚至有點兒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第三階段1997—2016年,是大河中學發展的第三階段——崛起階段。經過多年的苦悶、徘徊、摸索、發展,大河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突破——當時,學校的高考成績已經穩居攀枝花全市第三名,僅次於攀枝花市三中和七中。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穩定高考成績,學校提出了多元發展、特色發展的辦學思路。教育、教學、教研取得突飛猛進的顯著成績。

2017年至今,為大河中學發展的第四階段——繼續發展、紮實鞏固、進一步提高階段。學校貫徹「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特長生特育」的教育理念,五育並舉,全面育人。經過這些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持續性發力,學校升學增長率遠超省市的平均值。      二、發展特長,創出特色    在大河中學發展的四個階段,都有值得總結、值得研究的東西,特別是第三和第四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的一些具體做法,其影響是深遠的。其中,發展特長,創出特色的辦學之路,就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總結、分析、研究和推廣。    知名作家楊明強在大河中學文學講座中與學生互動

辦學特色是被社會公認的、獨特的、優良的顯著特徵,這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力,是一所學校的優勢所在,是一所學校所具有的鮮明辦學個性,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2007年,該校引進一個教師,開始抓機器人;2012年,該校開始抓學校所有發明、創造知識產權建設,包括但不限於機器人製作。不久,又產生了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形成十六個部門選拔→培訓→考核→激勵→使用的機制,為學校服務,為學生成才。學校領導深深地認識到,學校管理僅靠班主任老師顯然不行;只有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時時做」,學校的管理才能再上一個新台階。新生的鏈條式學生自主管理,有制度管理,着重表揚,每年100名,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德育與教育、教學、教研互為補充,可謂相得益彰。學校被攀枝花市委宣傳部、市教體局表彰為「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在全國中學生領導力大賽中,學校參賽隊伍榮獲全國二等獎。

學校深入實施科教興校戰略,積極開展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教育,2009年開始組織參加機器人競賽,分為普及組、提高組,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2022—2023年度參加普及組學生人數多達1040人,在普及組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隊員,進入提高組,進行專業強化訓練備戰省級、國家級比賽;學校與西南科技大學、攀枝花學院等高校合作共建青少年機器人創新實踐基地;科技創新教育負責人多次在國家、省級等培訓會議上作交流分享;學校師生作品共獲得專利50餘項、各類科技賽事獎500餘項,努力為新時代現代化建設培養創新人才。      在大河中學的機器人製作工坊,我們看到的是滿牆的榮譽。每一個較大的賽事,都能看到大河中學學生的身影。從區到市,再到省和全國,大河中學的學生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高歌奮進,全國金牌、省市金牌的榮譽,多得簡直令人目不暇接。隨舉手頭的一例:2017年第十七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廣東省中山市開幕,大河中學劉玉麟、韓培宇同學代表四川省參加WER工程創新競賽,為四川隊斬獲一枚金牌,這也是大河中學自開展機器人競賽以來第一次獲得全國一等獎。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是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科技是對光輝歷史的踏實總結,科技更是對智創未來的無限展望。2023年8月20日,西南科大信息工程學院「牽手」大河中學,開展科技教育交流活動,雙方擬在原有的教育教學交流合作基礎上,加強科普教育合作,共同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2023年11月17日,大河中學與攀枝花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大數據學院)舉行「研學旅行基地」簽約和授牌儀式,共建研學旅行基地,發揮科技資源優勢,不斷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大河中學審時度勢,以機器人製作、編程,促進科普教育,創出了大河中學自己的特色。      三、藝體並重,全面發展      到大河中學採訪的時候,我們有幸觀摩了一場現場音樂演奏。

一隊年齡不同、年級有異的男女學生,剛剛參加比賽回來。每個人都帶着自己常用的樂器,汗水還掛在他們的額頭、臉上。雖然略顯疲憊,但看到一群知名作家前來觀賞,孩子們立即興奮起來。他們用心、用情地為我們演奏了好幾支曲子。濃郁的民族風情,舒緩有致的節奏,歡快、熱烈的情緒,也感染着我們在場的每一位作家。大河中學「談經古樂」樂隊的民樂演奏,民族樂器別樣精彩,將苗族、彝族等民族人民群眾對自然的熱愛和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結合自身所處民族地區的特點,結合該校的傳統,大河中學還利用區域優勢開設射箭項目,將傳統與特色項目相結合,開設球類、武術、舞獅等專業特長訓練。攀枝花年平均氣溫20℃以上,國家、省級射箭隊冬訓基地選址於此。大河中學1991年成立射箭隊,現在射箭項目已成為大河中學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學校+基地」的培養模式下,學校射箭隊的訓練和競技水平已居於全省同類區、縣的前列,累計獲得19枚全國性比賽金牌。培養出全國射箭冠軍楊波、唐凱,李炬聖。其中隊員楊波是攀枝花市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2022年,大河中學舞獅隊在中國龍獅公開賽上獲得銅獎,同年參加四川省第一屆舞龍舞獅錦標賽並獲得金獎。2024年2月11日,由教練胡躍彬,苟青、劉子晨、陳浩、冷文升、馬驍恆躍5位同學組成的北獅舞獅隊,成為2024甲辰龍年英國倫敦「四海同春」新春慶典的亮點之一。此次代表中國在倫敦演出,既是肯定也是激勵。學校傳統體育項目的蓬勃發展,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獲得了「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榮譽稱號。

除此,學校還搭建美育平台,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學校成立葫蘆絲、電子琴、合唱、舞蹈、素描、國畫、粘圖畫、剪紙、書法、經典誦讀等社團,普惠每一個學生,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個性特長。學校每年舉行一次校園文化藝術節,一次全校藝術慶典,更是一種生活體驗和展示方式,體現了學校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文化。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本土文化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組建談經古樂民族樂團,精心打造苴卻硯工坊。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作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抓手,借力省級特色辦學高中的創建,將非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血脈,承擔起傳承家鄉硯台文化的重任,致力於打造校園文化景觀。通過文化浸潤、文化引領和文化實踐,活化精神財富並使之與校園文化發展相融相通,激活文化生命力、影響力、感召力,從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進一步加強和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作者簡介

曾令琪,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理事,四川省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四川省通俗文藝研究會副主席,四川省省直(紅星)作家協會校園文學專委會副主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