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特羅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特羅亞,外文名:TROAS,基督教聖經地名。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簡介

小亞細亞西北的一個主要海港,亞歷山大大帝的眾繼承者在特羅伊(Troy,伊利暗 [Ilium])遣址西南偏南約二十公里的地方建立它,並且按亞歷山大的名字稱它為亞歷山太。「特羅亞」本來是一個辨別用的稱號,但自從亞古士督將該城變為羅馬的殖民地後,它便成為了該城常有的名稱。這城市在它幾個人工港灣周圍發展得很迅速,因它位處數條航線的主要交匯處,靠近希利斯龐(Hellespont,達爾達尼利斯 [Dardanelles] 海峽)的出口,又提供了一個躲避北方季候風的庇護所。特羅亞是通往馬其頓的*尼亞波利的海港,從尼亞波利可以走陸路到羅馬。雖然聖經以外的作品甚少提及特羅亞,但它在羅馬的交通系統中具有戰略性的作用,並且使徒行傳及新約書信中有關這地方的零碎記載,也清楚顯示了它的重要性。這處是〔保羅〕看見「馬其頓人」異象(徒十六8-11)和使猶推古復活(徒廿5-12)的事發地點。前者乃是福音從亞洲傳至歐洲的導因,不過使徒行傳卻沒有強調這方面。大概這事件也標誌了保羅和路加首次的相遇,因為使徒行傳中的「我們段落」是從十六10開始的〔譯註:在「我們段落」中,作者用了第一身眾數的口吻來敘事〕。稍後保羅在特羅亞發現「敞開的門」(林後二12),又儘可能在那裡停留長一點,然後才趕往耶路撒冷(徒廿6、13)。保羅在提後四13發出的緊急要求,可能顯示他因被捕而要匆匆離開特羅亞。伊格那丟(Ignatius)也是在特羅亞發出三封信後,因天氣許可航行,而被人以囚犯的身份匆忙送往尼亞波利,然後再解往羅馬(Ep. To Polycarp 8)。

今天,在戴利恩(Dalyan)的特羅亞舊址已經荒廢了,但仍可看到昔日的海港、澡堂、競技場和其他建築物遺蹟,也可以找到數公里的城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