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特朗普

於 2019年3月5日 (二) 22:37 由 Mos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特朗普,唐納·約翰·川普(Donald John Trump,1946年6月14日)是現任的美國總統(第45任)。在從政之前,他曾是一名商人和電視名人。

美國共和黨籍政治家、企業家、商人,第45任美國總統。

特朗普1968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畢業,進入其父的房地產公司工作,他在1971年開始掌管公司運營,正式進軍商界。在隨後幾十年間,特朗普開始建立自己的房地產王國,人稱「地產之王」。除房地產外,特朗普將投資範圍延伸到其他行業,包括開設賭場、高爾夫球場等。他還涉足娛樂界,是美國真人秀《名人學徒》等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並擔任「環球小姐」選美大賽主席。美國雜誌《福布斯》曾評估特朗普資產淨值約為45億美元,特朗普則稱超過100億美元。 特朗普在過去20年間分別支持過共和黨和民主黨各主要總統競選者。

2015年6月,特朗普以共和黨競選者身份正式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成為了美國的第45任總統。此前,特朗普沒有擔任過公共職務。特朗普結過3次婚,育有5個子女。 現任妻子為梅拉尼婭·特朗普

2018年6月22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把2008年延續至今的「涉及朝鮮(威脅)的國家緊急狀態」延長一年、保持對朝鮮的經濟制裁。

目錄

中美貿易談判

1987年9月,當時還是紐約房地產開發商的川普,在《紐約時報》等媒體,以廣告形式向全美讀者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日本和其它國家多年來一直在利用美國」,「要向這些富裕的國家課稅,而不是向美國人徵稅。結束我們的巨額赤字,減少稅收……」,「不要再讓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遭人嘲笑」。

川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嚴厲抨擊中共操控貨幣及竊取美國的工作,並提議向中國商品徵收45%的關稅。

2018年10月,CBS《60分鐘》節目主持人問川普,上任總統近兩年來有無犯錯,川普回答:「我應該早點推動我的貿易議程。」

感恩節當天,川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Mar-a-Lago)告訴記者:「我這一生一直在為這個(12月1日川習會)做準備」,「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事實上,川普上任後即改變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為未來的關稅措施鋪平道路,並聽取幕僚建議,在完成稅收改革後再全力處理棘手的中國問題。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12月4日接受波士頓公共廣播電台(WBUR)訪問時說:「川普組閣後的第一天,就開始針對美中貿易關係做出改變及進行交涉,此前的政府也這樣做,可是中國(中共)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也沒有落實承諾。現在,川普總統成功地吸引了中國(中共)政府的注意。」

在2018年中美燃起貿易戰火前,川普總統給予中方幾次機會。例如2017年4月的首次川習會達成貿易「百日計劃」,雙方同意在百日內加速貿易對話,以解決美中貿易嚴重失衡的問題。然而,百日計劃最後以失敗告終。

「關稅人」川普在三十多年前就看清了傳統的貿易反制措施,例如對進口商品課徵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只是針對個別問題的救濟措施,無法達到全面阻止其它國家占美國便宜的行為,及保護美國勞工及產業利益的目的。

川普採用了不同於過去幾屆政府的作法,援引十多年未用的救濟條款—《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國安條款)、《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保障措施)及第301條款(不公平貿易救濟)。

四、四大戰場:太陽能板、鋼鋁材、301關稅、汽車 2018年伊始,川普總統在完成稅收改革後,開始放手推動貿易議程,重點在對抗中共的不公貿易行為,以下是今年美中貿易衝突的關鍵時刻。

《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款—家用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與模組 2018年1月22日,美國宣布對進口家用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分別採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加徵關稅稅率最高達30%和50%。後者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鋼鋁製品 2017年4月20日,川普總統簽署備忘錄,要求商務部依《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進口鋼鐵製品展開國家安全調查。

2018年1月11日,商務部長羅斯向川普遞交調查報告。

2018年3月1日,川普宣布將對進口鋼鋁材加徵國安關稅。

2018年3月8日,川普簽署命令,對進口鋼、鋁製分別加徵25%及10%關稅,15天內生效。

【年終回顧】貿易戰十大聚焦及未來展望(上) 貿易 2018年最引人關注的事件莫過於美中貿易衝突,有許多國家加入美國共同對抗中共的不公貿易行為。(大紀元製圖)

人氣: 6992 捐款支持【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12-21 10:31 PM 標籤: 中美貿易戰, 2018, 2019, 川習會, 貿易戰, 2018十大新聞 【大紀元2018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報導)2018年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美中貿易衝突,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陸續向中共射出幾支貿易利箭,其它國家由年初的觀望或指責逐漸轉為支持,加入美國共同對抗中共的不公貿易行為。


點閱2018十大新聞

回顧今年這場衝突,外界看到了美中貿易衝突似乎是幾十年前即已種下的「惡果」,以及對貿易議程情有獨鍾的川普並非是亂箭齊發,而是鎖定目標有條不紊地步步進逼,終於在年底讓北京坐上談判桌,達成休戰三個月的協議。

本文介紹2018年美中貿易戰的十大聚焦,以及2019年貿易爭端的發展。上篇先介紹十大聚焦中的前五個。

一、中美貿易戰開啟緣由 長年旅居亞洲的英國財經專家斯圖爾特‧帕特森(Stewart Paterson),10月23日在其新書發表會時指出,西方國家原以為幫助中國入世可以改變中共,「但是這個如意算盤落空了」。

「沒有進行政治改革,中國無法如西方國家所預期地轉向西方自由主義。更糟糕的是,中國經濟上的成功反而更鞏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權力。」帕特森說。

帕特森的話道出了西方國家多年來與中國交易所經歷的切身之痛。

為了幫助中國入世,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於2000年簽署了美中貿易正常關係的法案,永久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向中國打開美國市場大門。然而誠如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10月的演講中所言,美國在過去的25年重建了中國,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中共卻運用違反自由公平貿易的一系列措施,掠奪海外市場,侵害了美國的利益。


西方國家原以為幫助中國入世可以改變中共,但是這個如意算盤落空了。圖為中國安徽一家作坊正在加工美國國旗。(AFP/Getty Images) 根據統計,在中國入世後10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名目(nominal terms)增長率,從5.3%放緩至1%,若以實際(real terms)增長率觀之,則下降了10%。

更有甚者,中共在2015年出台「中國製造2025」計劃,旨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競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產業、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意圖將中國從「製造大國」改變為「製造強國」。


「中國製造2025」令其它工業國家不滿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對目標產業提供政府補貼,並且以不正當的手段強迫外國企業轉移技術或竊取他們的關鍵技術,造成不公平競爭問題。

白宮2018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中國企業仿冒商品、盜版軟件和盜竊商業機密,每年造成美國經濟2,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的損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估計,美國每年的研發費用平均為4,450億美元。

二、川普與眾不同的貿易議程 川普對貿易的看法,三十多年來始終如一。

1987年9月,當時還是紐約房地產開發商的川普,在《紐約時報》等媒體,以廣告形式向全美讀者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日本和其它國家多年來一直在利用美國」,「要向這些富裕的國家課稅,而不是向美國人徵稅。結束我們的巨額赤字,減少稅收……」,「不要再讓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遭人嘲笑」。

川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嚴厲抨擊中共操控貨幣及竊取美國的工作,並提議向中國商品徵收45%的關稅。


2018年10月,CBS《60分鐘》節目主持人問川普,上任總統近兩年來有無犯錯,川普回答:「我應該早點推動我的貿易議程。」

川普總統。 川普總統。(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感恩節當天,川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Mar-a-Lago)告訴記者:「我這一生一直在為這個(12月1日川習會)做準備」,「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事實上,川普上任後即改變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為未來的關稅措施鋪平道路,並聽取幕僚建議,在完成稅收改革後再全力處理棘手的中國問題。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12月4日接受波士頓公共廣播電台(WBUR)訪問時說:「川普組閣後的第一天,就開始針對美中貿易關係做出改變及進行交涉,此前的政府也這樣做,可是中國(中共)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也沒有落實承諾。現在,川普總統成功地吸引了中國(中共)政府的注意。」


三、援引多年未用條款採取關稅措施 川普在三十多年前注意到日本在「占美國便宜」時,即在媒體發表專文表示,應該要加徵日本商品的關稅。今年10月美加墨達成新自貿協定後,川普說:「沒有(鋼鋁)關稅措施,就不可能達成這項協定」。12月川習會後,川普發推文自稱是「關稅人」。

在2018年中美燃起貿易戰火前,川普總統給予中方幾次機會。例如2017年4月的首次川習會達成貿易「百日計劃」,雙方同意在百日內加速貿易對話,以解決美中貿易嚴重失衡的問題。然而,百日計劃最後以失敗告終。

「關稅人」川普在三十多年前就看清了傳統的貿易反制措施,例如對進口商品課徵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只是針對個別問題的救濟措施,無法達到全面阻止其它國家占美國便宜的行為,及保護美國勞工及產業利益的目的。

川普採用了不同於過去幾屆政府的作法,援引十多年未用的救濟條款—《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國安條款)、《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保障措施)及第301條款(不公平貿易救濟)。

四、四大戰場:太陽能板、鋼鋁材、301關稅、汽車 2018年伊始,川普總統在完成稅收改革後,開始放手推動貿易議程,重點在對抗中共的不公貿易行為,以下是今年美中貿易衝突的關鍵時刻。


《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款—家用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與模組 2018年1月22日,美國宣布對進口家用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分別採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加徵關稅稅率最高達30%和50%。後者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鋼鋁製品 2017年4月20日,川普總統簽署備忘錄,要求商務部依《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進口鋼鐵製品展開國家安全調查。

2018年1月11日,商務部長羅斯向川普遞交調查報告。

2018年3月1日,川普宣布將對進口鋼鋁材加徵國安關稅。

2018年3月8日,川普簽署命令,對進口鋼、鋁製分別加徵25%及10%關稅,15天內生效。


2018年3月23日,美國鋼鋁國安關稅生效。

2018年4月2日,中共報復美國鋼鋁稅,對美國128項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進口金額達30億美元。

2018年4月5日,中共向WTO控告美國鋼鋁稅違反《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1994)第1條到第3條、第19條,以及WTO《保障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afeguards,亦譯防衛協定)相關規定。

2018年4月13日,美國正式回應中方就鋼鋁稅的指控,表示鋼鋁稅的採行係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並不是根據《1974年貿易》第201條有關防衛措施的規定,因此其不是保障措施,中共的指控「沒有依據」(no basis)。另質疑中方4月2日採的報復措施的合法依據。

2018年7月16日,美國向WTO控告中共對該國鋼鋁國安關稅所採取的報復措施,不符合WTO規範。


首頁 > 新聞 > 北美新聞 > 美國政治 > 正文 【年終回顧】貿易戰十大聚焦及未來展望(上) 貿易 2018年最引人關注的事件莫過於美中貿易衝突,有許多國家加入美國共同對抗中共的不公貿易行為。(大紀元製圖)

人氣: 6992 捐款支持【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12-21 10:31 PM 標籤: 中美貿易戰, 2018, 2019, 川習會, 貿易戰, 2018十大新聞 【大紀元2018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報導)2018年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美中貿易衝突,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陸續向中共射出幾支貿易利箭,其它國家由年初的觀望或指責逐漸轉為支持,加入美國共同對抗中共的不公貿易行為。


點閱2018十大新聞

回顧今年這場衝突,外界看到了美中貿易衝突似乎是幾十年前即已種下的「惡果」,以及對貿易議程情有獨鍾的川普並非是亂箭齊發,而是鎖定目標有條不紊地步步進逼,終於在年底讓北京坐上談判桌,達成休戰三個月的協議。

本文介紹2018年美中貿易戰的十大聚焦,以及2019年貿易爭端的發展。上篇先介紹十大聚焦中的前五個。

一、中美貿易戰開啟緣由 長年旅居亞洲的英國財經專家斯圖爾特‧帕特森(Stewart Paterson),10月23日在其新書發表會時指出,西方國家原以為幫助中國入世可以改變中共,「但是這個如意算盤落空了」。

「沒有進行政治改革,中國無法如西方國家所預期地轉向西方自由主義。更糟糕的是,中國經濟上的成功反而更鞏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權力。」帕特森說。

帕特森的話道出了西方國家多年來與中國交易所經歷的切身之痛。

為了幫助中國入世,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於2000年簽署了美中貿易正常關係的法案,永久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向中國打開美國市場大門。然而誠如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10月的演講中所言,美國在過去的25年重建了中國,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中共卻運用違反自由公平貿易的一系列措施,掠奪海外市場,侵害了美國的利益。


西方國家原以為幫助中國入世可以改變中共,但是這個如意算盤落空了。圖為中國安徽一家作坊正在加工美國國旗。(AFP/Getty Images) 根據統計,在中國入世後10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名目(nominal terms)增長率,從5.3%放緩至1%,若以實際(real terms)增長率觀之,則下降了10%。

更有甚者,中共在2015年出台「中國製造2025」計劃,旨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競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產業、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意圖將中國從「製造大國」改變為「製造強國」。


「中國製造2025」令其它工業國家不滿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對目標產業提供政府補貼,並且以不正當的手段強迫外國企業轉移技術或竊取他們的關鍵技術,造成不公平競爭問題。

白宮2018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中國企業仿冒商品、盜版軟件和盜竊商業機密,每年造成美國經濟2,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的損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估計,美國每年的研發費用平均為4,450億美元。

二、川普與眾不同的貿易議程 川普對貿易的看法,三十多年來始終如一。

1987年9月,當時還是紐約房地產開發商的川普,在《紐約時報》等媒體,以廣告形式向全美讀者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日本和其它國家多年來一直在利用美國」,「要向這些富裕的國家課稅,而不是向美國人徵稅。結束我們的巨額赤字,減少稅收……」,「不要再讓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遭人嘲笑」。

川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嚴厲抨擊中共操控貨幣及竊取美國的工作,並提議向中國商品徵收45%的關稅。


2018年10月,CBS《60分鐘》節目主持人問川普,上任總統近兩年來有無犯錯,川普回答:「我應該早點推動我的貿易議程。」

川普總統。 川普總統。(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感恩節當天,川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Mar-a-Lago)告訴記者:「我這一生一直在為這個(12月1日川習會)做準備」,「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事實上,川普上任後即改變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為未來的關稅措施鋪平道路,並聽取幕僚建議,在完成稅收改革後再全力處理棘手的中國問題。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12月4日接受波士頓公共廣播電台(WBUR)訪問時說:「川普組閣後的第一天,就開始針對美中貿易關係做出改變及進行交涉,此前的政府也這樣做,可是中國(中共)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也沒有落實承諾。現在,川普總統成功地吸引了中國(中共)政府的注意。」


三、援引多年未用條款採取關稅措施 川普在三十多年前注意到日本在「占美國便宜」時,即在媒體發表專文表示,應該要加徵日本商品的關稅。今年10月美加墨達成新自貿協定後,川普說:「沒有(鋼鋁)關稅措施,就不可能達成這項協定」。12月川習會後,川普發推文自稱是「關稅人」。

在2018年中美燃起貿易戰火前,川普總統給予中方幾次機會。例如2017年4月的首次川習會達成貿易「百日計劃」,雙方同意在百日內加速貿易對話,以解決美中貿易嚴重失衡的問題。然而,百日計劃最後以失敗告終。

「關稅人」川普在三十多年前就看清了傳統的貿易反制措施,例如對進口商品課徵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只是針對個別問題的救濟措施,無法達到全面阻止其它國家占美國便宜的行為,及保護美國勞工及產業利益的目的。

川普採用了不同於過去幾屆政府的作法,援引十多年未用的救濟條款—《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國安條款)、《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保障措施)及第301條款(不公平貿易救濟)。

四、四大戰場:太陽能板、鋼鋁材、301關稅、汽車 2018年伊始,川普總統在完成稅收改革後,開始放手推動貿易議程,重點在對抗中共的不公貿易行為,以下是今年美中貿易衝突的關鍵時刻。


《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款—家用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與模組 2018年1月22日,美國宣布對進口家用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分別採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加徵關稅稅率最高達30%和50%。後者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鋼鋁製品 2017年4月20日,川普總統簽署備忘錄,要求商務部依《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進口鋼鐵製品展開國家安全調查。

2018年1月11日,商務部長羅斯向川普遞交調查報告。

2018年3月1日,川普宣布將對進口鋼鋁材加徵國安關稅。

2018年3月8日,川普簽署命令,對進口鋼、鋁製分別加徵25%及10%關稅,15天內生效。


2018年3月23日,美國鋼鋁國安關稅生效。

2018年4月2日,中共報復美國鋼鋁稅,對美國128項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進口金額達30億美元。

2018年4月5日,中共向WTO控告美國鋼鋁稅違反《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1994)第1條到第3條、第19條,以及WTO《保障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afeguards,亦譯防衛協定)相關規定。

2018年4月13日,美國正式回應中方就鋼鋁稅的指控,表示鋼鋁稅的採行係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並不是根據《1974年貿易》第201條有關防衛措施的規定,因此其不是保障措施,中共的指控「沒有依據」(no basis)。另質疑中方4月2日採的報復措施的合法依據。

2018年7月16日,美國向WTO控告中共對該國鋼鋁國安關稅所採取的報復措施,不符合WTO規範。


2018年3月23日,美國鋼鋁國安關稅生效。(Lukas Schulze/Getty Images)

《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汽車 2018年5月23日,美國商務部依川普總統指示,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展開進口汽車是否危及國家安全的調查。據報導,川普總統有意加徵汽車國安稅25%。

媒體報導,商務部的調查報告已提交白宮,川普總統尚未做出決定。

《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 2017年8月,川普總統簽署備忘錄,指示USTR對中共展開301調查。

2018年3月22日,川普根據USTR完成的報告及建議簽署行政備忘錄,指示USTR、財政部等行政部門對中共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等不公平貿易行為採取三大反制措施:對至少500億美元中國商品提高25%的關稅;向WTO控告中共的侵權行為;限制中企在美投資。

2018年3月23日,美國向WTO控告中共,指其歧視性的技術規定違反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的規定。

2018年4月3日,USTR根據301調查結果,公布擬加徵301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商品清單,並徵求公眾評論。

2018年4月4日,中共表示如果美國對其出口產品實施301關稅,將對美國106項商品,包括大豆、波音飛機、汽車等(進口金額大約500億美元)加徵25%的報復性關稅。當天,中共向WTO控告美方對中國商品的301關稅措施。

2018年4月5日,川普總統表示,鑑於中方要採取不公平的報復措施,他已要求USTR考慮再對1,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301關稅。

2018年4月13日,美國在WTO正式回應中方就301措施的指控,指中方指控的是「美國擬議的關稅措施」(proposed tariff measures),這意味著中方很清楚地知道,美方尚未對中國商品採取301關稅,亦即中方(中共)指控美國違反WTO的措施並不存在。同時質疑中共擬採報復措施的合法依據。

2018年5月29日,白宮公布中共不公貿易罪狀及美國已採的反制措施,川普要求USTR在2018年6月15日前公布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以及在2018年6月30日前公布限制中方投資及出口管制清單。

2018年6月15日,USTR公告301關稅中國商品清單,計1,102項,貿易值約500億美元,其中340億美元(818項)定於7月6日加徵25%關稅。另外的284項商品,價值約160億美元,將完成徵求公眾意見程序後,再決定開徵日期及稅率。

在USTR公布後,中共當天連夜趕製報復清單,計659項美國商品,其中545項比照美國先行實施,貿易值約340億美元。

2018年6月18日,川普表示,已指示USTR加碼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

2018年6月27日,川普發表聲明表示,已指示行政部門運用新法或所有現行法律,阻止掠奪性投資,及加強出口管制。

2018年7月6日,美東時間凌晨零時零1分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實施301關稅。中共則在北京時間7月6日中午12時零1分實施報復關稅,並向WTO提出追加控告美國的內容。

2018年7月10日,依川普總統要求,USTR公布擬對華2,000億商品加關稅10%的清單,並展開徵求公眾意見程序,最快預計在8月30日完成。

2018年7月20日,川普表示不排除對所有進口的中國商品(價值約5,040億美元)加徵懲罰性關稅。

2018年8月1日,USTR考慮將擬對2,000億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由10%提高到25%。

2018年8月3日,中共揚言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課徵5%到25%的報復性關稅。

2018年7月6日,美東時間凌晨零時零1分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實施301關稅。中共則在北京時間7月6日中午12時零1分實施報復關稅,並向WTO提出追加控告美國的內容。

2018年7月10日,依川普總統要求,USTR公布擬對華2,000億商品加關稅10%的清單,並展開徵求公眾意見程序,最快預計在8月30日完成。

2018年7月20日,川普表示不排除對所有進口的中國商品(價值約5,040億美元)加徵懲罰性關稅。

2018年8月1日,USTR考慮將擬對2,000億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由10%提高到25%。

2018年8月3日,中共揚言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課徵5%到25%的報復性關稅。

2018年8月7日,USTR公告修正後的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清單,取消5項原本列在清單內的項目。

2018年8月8日,中共公告修正後的160億美元美國商品報復清單,取消石油,並加上其它項目。

2018年8月23日,美國公布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中共立即跟進,公布對等值美國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

2018年9月18日,川普政府公布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清單,定於9月24日開始課徵10%懲罰性關稅,並自2019年1月1日起提高到25%。川普總統當天稍晚發表聲明表示,如果中方採取報復行動,他準備再對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川普在聲明中說:「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需要改變的內容,我們給中國更公平地對待我們的機會。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一直不願改變自己的做法。」

2018年9月18日,中共宣布擬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並與美方同步實施。

美中貿易戰暫時停火 2018年12月1日,川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根廷舉行晚餐工作會議,雙方達成90天暫時停火協議,並立即就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服務和農業等結構改革進行談判。

如果未能在明年3月1日前達成協議,美國將對中國商品加徵新關稅,包括將目前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10%懲罰性關稅提高到25%。

中國還同意大量採購美方農業、能源、工業和其它產品,以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並且同意「立即採購」美國農產品。

此外,中方同意將芬太尼指定為管制物質,這意味著向美國出售芬太尼的人,將受到中國法律規定的最嚴厲懲罰。

2018年12月3日,美國財長姆欽告訴媒體,中方在川習會上做出價值超過「1.2萬億美元」的承諾。

2018年12月11日,中共副總理劉鶴和美國貿易代表、美中貿易談判主談人萊特希澤及財長姆欽舉行了三方電話會議。劉鶴計劃在2019年新年之後率團前往華府與美方談判。

2018年12月12日,《華爾街日報》引述多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北京最高規劃機構和高級政策顧問正在起草取代「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產業政策,重點內容是淡化國家主導的角色,並對外國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場開放機會。

2018年12月13日,美國農業部證實中國已向美國採購113萬噸大豆,終止近半年停止購買美國大豆的交易。

2018年12月14日,北京宣布明年暫停對美國汽車加徵的25%報復性關稅三個月。川普當天發推文說:「中方希望達成一項重大且全面的協議。它可能會發生,而且會很快!」

2018年12月14日,美國正式公告,將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提高懲罰性關稅的時間,由原本的美東時間2019年1月1日推遲到3月2日午夜12點零1分。[1]

2019年3月1日本是中美貿易戰的大限——特朗普和習近平在阿根廷會談時同意休戰90天、以3月1日為談判最後期限。如果屆時未達成協議,美國則要把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提升到25%。

不過,離這個日子不到一周時,特朗普宣佈,推遲上調關稅的計劃,因為雙方談判已有實質性進展,但還需要一些時間完成最終的協議。

面對這個消息,中文輿論產生分野。一部分人認為,中美此前多次試圖談判未果,而現在中國正在做出重大讓步,但代價可能是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另一些人認為,中美將解決貿易爭端,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確定性,這種樂觀情緒反應在中國股市上,帶來一輪暴漲。甚至有專家稱,美國的訴求幫助中國推動停滯不前的改革,在長期將會使中國受益。[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