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練習(梅根·洛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不論外界環境如何,你依然可以在愛中持續成長。一本讓你學會愛自己的書,風靡全球的心靈手賬。點狀閱讀,短小精悍,5分鐘即可帶來你意想不到的改變。適宜各個年齡段讀者。
資深的社會工作專家、心理諮詢師20多年實踐經驗的精華總結。
橫掃多國、多地區網店暢銷榜,長期雄踞美國亞馬遜暢 銷榜前百名,已被翻譯成20餘種語言!並被《芝加哥論壇報》《滾石》ELLE等世界諸多著名報紙、雜誌所認可和報道。 心理諮詢等專業工作者可以推薦給來訪者閱讀。
愛自己是一種需要學習才能獲得的能力,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在通往幸福的旅程中所向披靡,遊刃有餘。
這是一本既可以自己書寫練習,又可以與人分享交流的書,富有創意的設計、五彩繽紛的着色、生動有趣的測試和練習,讓你不經意間融入,意想不到地頓悟,每一頁滿滿的都是饋贈。
在第一部分里明白了為什麼愛自己那麼重要之後,第二部分你將在作者專業的帶領下,經歷通往幸福旅程中的6座生命加油站:認識自己、感受自我關懷、釋放自我懷疑、構建自我價值、修復關係、悅納自己。在一個個練習中重新認識隱藏的真實自我,激發生命的能量和動力;敞開心扉擁抱脆弱,迎接生命中未預約的奇蹟。
每一天,為自己充滿愛的能量!
名人推薦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女性是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了解自我和實現自我的,但傳統的性別觀念總是強調女性的犧牲美德。《愛的練習》是一部讓女性成長和反思的書,可以幫助廣大女性學會在關係中實現自我關懷。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於女性來說,自我關愛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實踐,是一段開始了就不要停下來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本書會是你專業耐心的嚮導以及溫柔有趣的陪伴者。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你不能從空杯里往外倒東西」,這句話可以給「因有時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別人的需要之前考慮而感到特別羞愧」的女性一個非常到位的提示。本書最大的優勢就是可操作,讓不會關愛自己的女性朋友可以開始每天「DIY愛自己」,所以,女性朋友們,來吧,開始吧!
潘幸知
女性心理成長平台「幸知在線」創始人
愛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種需要學習、需要刻意練習的能力。此後,在自我關愛的道路上,你將遠離內耗!這本女性自我成長手冊雖不能替代心理治療,但可以幫你從內在培養反脆弱的力量,讓你認知自己,信任自己,尊重自己,善待自己,最終擁有一個內在平和的人生。
作者簡介
梅根·洛根(Megan Logan)
曾獲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學位,資深的社會工作專家、心理諮詢師,對家庭問題深有研究,擁有20多年的心理健康諮詢經驗,尤其擅長抑鬱、飲食失調、低自尊、家庭暴力等問題,幫助大量來訪者療愈了內心的創傷,恢復了生命的活力與自信。
本書是她作為執業諮詢師20多年實踐經驗的精華總結,一經出版便成為亞馬遜暢銷書,感動了數萬名讀者,已被翻譯成20餘種語言,並被《芝加哥論壇報》《滾石》ELLE等世界諸多著名報紙、雜誌所認可和報道。
譯者簡介
陳凱西,現從事編劇一職,完成三部院線電影長片的劇本創作,題材包括戰爭、父子、女性題材。同時,作為翻譯和撰稿人,完成BBC紀錄片翻譯、加拿大溫哥華旅遊局中國區的品牌文案工作等。曾任浙江電視台專題片編導、新聞記者、國際新聞編輯。擅長中英文寫作,多鄰國115(雅思7)。
原文摘錄
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經過一天的忙碌工作,我就像沒油的油箱和沒電的電池一樣,精力和能量被消耗殆盡。我想看一整天電視劇,吃很多很多巧克力,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因為它們讓我更費心神,而且讓我必須應付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但是當我這樣做之後,新的問題產生了一我感到孤獨,也愈發精疲力竭。正是在那時,我才意識到把自己放在首位是多麼重要。今天,我通過自己的工作幫助我的來訪者,引導她們內觀,審視內心,把自己放在首位,學會自我關愛。 我發現,在大部分女性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強烈的聲音,叫批評。她們不會用這個聲音去和家人說話、去和朋友說話、甚至去和敵人說話,但是,她們會用這個聲音和子我對話。
書評
在這本心理自助練習冊的序言裡有這麼一段話,很打動我:
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經過一天的忙碌工作,我就像沒油的油箱和沒電的電池一樣,精力和能量被消耗殆盡。我想看一整天電視劇,吃很多很多巧克力,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因為它們讓我更費心神,而且讓我必須應付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但是當我這樣做之後,新的問題產生了一我感到孤獨,也愈發精疲力竭。正是在那時,我才意識到把自己放在首位是多麼重要。今天,我通過自己的工作幫助我的來訪者,引導她們內觀,審視內心,把自己放在首位,學會自我關愛。
前半段擊中了我,作為一個精力不濟的社畜,我常常有類似的感覺——開門回家包一丟,就再也起不來了。心裡一直在提醒自己要運動、要卸妝、要快點燒飯吃飯……但是身體不聽使喚,癱着沒法支棱起來。這種情況在工作量大、壓力大、工作不順利的時候更加明顯。
後半段讓我迷惑。我跟作者一樣想要改變「癱下去就支棱不起來」的惡性循環,但不太明白「把自己放在首位」這句聽起來很對的廢話要在怎樣的邏輯上才能成為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武器。
這種迷惑和好奇讓我堅持把這本書往下讀。
其實我不太喜歡讀這種類似成功學的心理自助書,尤其是這種花花綠綠、像小學的畢業填圖冊一樣很多填空的那種。這本雖然也是花花綠綠、挺多練習的,但我還挺願意看的,主要是因為這本書的表達是有邏輯的,它的展開方式能夠說服我。
一方面在讀了大量心理治療科普之後,我理解了練習的重要性。很多心理上的改變其實並不一定在意識層面發生,而往往是從潛意識、甚至從身體開始發生。在理解這一點上我要感謝我很喜歡的心理治療師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他是法國認知行為療法的領軍人物。心理上的改變跟學會排球顛球有時遵循同一個邏輯——練就完了。你一開始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手臂伸得梆硬、結果球一顛就跑,為什麼有的人看着很輕鬆、球卻跟長在ta手上一樣聽話、指哪打哪。你得練足一個月,一開始滿場撿球、然後突然有一天你就也變成了那個很輕鬆地控制球的人。練字也是同理,別問老師那個筆畫的頓挫是怎麼寫出來的、你把老師的示範視頻看爛了也沒用,筆到你手裡還是不聽話。練就完了,練到拿着筆手不抖了,練到筆芯寫完一大盒,突然有一天你就寫出了跟老師一毛一樣的頓挫和筆鋒。身體和意識並不總在一個層面上運作,心理也是一樣的。
另一方面是這本書的文字部分確實還是有點乾貨。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邏輯上對幾個關鍵概念作出的梳理,其實都很切中當下希望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女性經常面對(甚至�)踩中的陷阱。比如消費主義就很喜歡打着「女性自愛」的旗號給女性洗腦、誤導她們「愛自己就是買買買、做美甲和洗泡泡浴」。作者在這一點上做的非常好,直接犀利地指出「什麼不是自愛」:
完美不是自我關愛,永遠快樂也不是自我關愛。自我關愛並非來自外界,比如取得多大的成就、獲得多大的成功。自我關愛也非來自內心那些羞於批評和恐懼的感受。自我關愛無關羞恥、撒謊、貶低和苛責。有些女性認為,自我批評是實現自我關愛的方式,而且她們的自我批評已經到了吹毛求疵、自我苛責的程度,仿佛越刁難自己,越能得到一個更好的自我。但是,如果你相信我,我可以向你保證,這種通過自我羞辱和自我批評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只會讓你崩潰、變得更糟,繼而絕望地等待被解救。真正的自我關愛來自內心,是當我們把事情搞砸、把生活弄得天翻地覆的時候,我們依然愛着自己。 同理,作者還區分了「自尊」和「自愛」兩個概念,指出「自尊」其實是結果導向的、以外部價值觀為核心的,而「自愛」是無關結果的、可以獨立存在的價值觀:
從本質上來說,把自我關懷和自尊區分開來很重要。在我們的生活中,自尊會讓我們聚焦在優秀的品質、巨大的成就等帶來的良好感受上。然而,在痛苦時,自我關懷比自尊更重要。有了自我關懷,我們的價值就不取決於外在結果。這種自我關懷的反應,讓自我價值的信念不再極端,它能讓我們重回理性,把失望化為鼓勵。 她這麼一梳理,讀者就能很清晰地明白為什麼我們都那麼羨慕那些在愛中長大的人,他們在領獎台上更自在、失敗時的風度也是由內而外流露而非裝出來的,他們有自成一套的自我價值評價邏輯,因此也總是更開心、更幸福、更充滿活力。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自愛除了靠天性、靠原生家庭的培養獲得,我們這些不那麼幸運的擰巴的人,能不能在後天給自己賦予這種美好的特質?
那就試試唄,練習練習再練習,一萬次失敗,直到有一天量變成為質變,我們也許也會像突然學會了打排球和寫字一樣,突然成為了那個發自內心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