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痛的边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爱与痛的边缘》 |
作品名称:爱与痛的边缘 作品别名:守岁白驹(2014年增补版) 作 者:郭敬明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初版) |
爱与痛的边缘
中国大陆2001年郭敬明的散文集
《爱与痛的边缘》是郭敬明的一部散文、短篇作品集。作品初版时分为《白昼明媚》与《暗夜未央》两辑,意指青春时光的明朗与阴郁。2014年作者修订时又重新调整作品顺序、增添篇目,分为三部分,添加《夜页》一辑。 这本书同时也是郭敬明的第一本出版的单行本,2001年9月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作为“大都市青春丛书”的一种出版,印数为1万册。2014年,郭敬明重新修订了该书,并改名为《守岁白驹》。
内容简介
散文部分 以2004年初版为主线,2014年增补篇章补缀于后,篇名更改的作品,以2004版为正式名称,2014版备注于括号内。
1. 与魔鬼之子共舞(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本文在没有逻辑结构的叙述下解剖自己的内心,讲述自己的孤独与敏感。
2. 一个仰望天空的孩子——以散漫轻松的笔调娓娓道来作者喜爱的音乐、电影、书籍、书籍、作家、疗伤方式、写作。
3. 六个梦——这是一篇乐评,作者在文中谈到了朴树、朱哲琴等音乐人,同时也特别谈到了几首较为突出喜爱的音乐作品:《当时的月亮》等。
4. 寒武纪——讲述了“我”在生物课上听到的“寒武纪”这个名词之后产生的一些联想。
5. 七天里的左右手(七日左右)——对考试压力的发泄,谈到自己对难以选择文理科的复杂心态,并将其形象的比喻为左右手。作者希望选择文科,然而家长希望自己学理科的矛盾关系。
6. 围城纪事(小围城)——通过作者的母校的三条校训讲述作者以及周围人的高三生活,笔调诙谐、从容。
7. 我上高二了——几乎每段话之前加一句“我上高二了”,讲述了作者对高二生活的想象与认识,并从中抒发升学的压力。
8. 桃成蹊里的双子座人——作者以几乎吐槽的笔调谈桃成蹊里外的自己,以及桃成蹊里认识的朋友,既有对自己梦想漫无边际的讲述,也有对想象中社会的看似看透的认识。
9. 十二月——讲述了作者在即将到来的十二月的各种心态与事情。
10. 四维读书之写在前面——讲述作者对于读书的种种理解。
11. 水中的蓝色鸢尾——读后感,讲述作者对自己喜爱的作家安妮宝贝的书籍的种种看法。
12. 坐井观天的幸福——读后感,讲述作者对自己喜爱的作家苏童的书籍的种种看法。
13. 一个人的城市——读后感,讲述作者对自己喜爱的作家刘亮程的书籍的种种看法。
14. 永远哀伤的孩子——对《彼得潘》的读后感。
15. 生活在别处——以兰波的话为篇名讲述作家对自己理想的生活的憧憬。
16. 剧本——本文虚拟了两种态度对待人生的两个人,左岸和右岸,左岸激烈,右岸温和老实,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两种分裂的意识。
17. 七天——篇名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书籍,内容则是作者对于高三生活的种种感触。
18. 三个人——讲述“我”和“我”两个朋友“小蓓”和“小许”的故事。
19. 阴天——通过“阴天”讲述的其实是作者自己对忧伤的理解。
20. 三月——讲“我”在网上发表的一篇文字《三月》,“我”和“我”的朋友对它的看法。
21. 明媚冬日——冬日里“我”与几个朋友的故事。
22. 2000,我的泱泱四季——散漫的笔法讲述“我”的四季。
创作历程
《爱与痛的边缘》是郭敬明在高三时期所写的一部散文、短篇小说合集。当时的他正处于紧张的备考之中,由于学校管理严格,学生无法经常外出学校,郭敬明极少的几项消遣活动之一就是写作,这些零零散散写作的篇章既使得郭敬明释放了心中的压力,也让阅读的同学们感到新奇和好玩。以后郭敬明将这些篇章合录出版了这本《爱与痛的边缘》。
作者简介
郭敬明(1983—),四川自贡人,现居上海。当代作家、导演。2003年以长篇小说《幻城》蜚声文坛,在当年拿下全国文学类畅销书第一名。此后陆续出版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小时代》都获得惊人的销量。郭敬明的语言风格清澈、柔婉、空灵、华美,在青少年一代有极大影响,但同时又在文学界极具有争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