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燕云十六州

增加 5,175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内容
| 11.武州:今河北[[宣化]] ||
|}
== [[ 五代十国 ]] 时期 ==
[[File:五代十国.jpg|缩略图|右|五代十国[http://img2.17getfun.com/02pYlUEBZG4K8uA.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7%87%95%E4%BA%91%E5%8D%81%E5%85%AD%E5%B7%9E&lmsid=7f4642e2e928f78c&lm_extend=ctype%3A3%7Clmbid%3A0 来自360网]]]
<p style="text-indent:2em;">907年,唐朝灭亡,[[朱温]]篡唐建立后梁,911年,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不顾众将臣的反对,登基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 桀燕建立后,即不断受到晋王[[李存勖]](沙陀人)的攻击,应天三年(913年),晋军攻陷幽州,俘获被囚禁已久的[[刘仁恭]],而刘守光逃亡后不久亦被擒。914年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被杀。
<p style="text-indent:2em;">事实上,抗拒北宋统一战争的杨业更是一位洞悉历史进程、顺应时代潮流的智者,正因为如此,他才建议北汉皇帝[[刘继元]]突袭契丹援军归降宋朝以实现民族的统一而共御外侮。杨业的建议被拒绝,但没有想到的是,坚守晋阳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不是据说素怀英气的刘继元,而是忠于职守的杨业,而且杨业是在接到已经投降的刘继元的命令之后,才在一腔悲愤之中解甲弃守的。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面说过,收复幽云十六州以及沦陷的其它三州始终是每一个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石敬瑭之后,中原王朝为收复幽云十六州而组织的北伐主要有四次。公元 946年,后晋皇帝[[石重贵]]北伐,这次北伐的结果是全军投降后晋灭亡。公元 959年,周世宗[[柴荣]]率领水陆两军北伐,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收复了宁、莫、瀛、易四州,但却因为柴荣病重以及部分将领的异议而收兵,一个月后,柴荣病逝。二十年后,挟平灭北汉之余威,宋太宗赵光义想一鼓作气收复幽州,然而,这支刚刚攻占太原的胜利之师同时也是一支不堪再战的疲惫之师,最终惨败于高梁河战役,赵光义身中两箭,乘坐驴车仓惶南逃,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第三次北伐遂告失败。
=== 杨业的故事 ===
<p style="text-indent:2em;">杨业归宋七年后,宋太宗赵光义趁着辽国母寡子幼,集结兵力三十万,兵分三路,挥师北伐,杨业做为副帅参加了以潘美为主帅的西路北伐。然而,东路主帅曹彬违背既定策略,急功近利,孤军冒进,招致惨败,并最终影响到整个战局,赵光义被迫下令全线撤退,雍熙北伐宣告失败。
<p style="text-indent:2em;">虽然[[北汉]]王朝执行的是一条联辽抗宋的战略,但据学者研究,“杨无敌”的美誉却是得名于汉辽关系一度紧张、杨业率兵防御契丹期间,辽将[[耶律斜轸]]一句“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也应证了这一点。正因为杨业有着与契丹作战的经验,所以赵太宗才会在他归宋不久即以“老于边事”的原因委以北部边防重任镇守代州,而潘美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成为他的顶头上司。在这一时期,杨业屡次击败辽兵的进犯,以至于辽军一看到他的旌旗就撤兵退去而不敢与之交锋,杨业也与潘美因为击退辽军而同时获得升迁。
<p style="text-indent:2em;">雍熙北伐开始后,[[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进展顺利,收复了山西北方州县,[[杨延昭]]部与中路军田重进所部胜利会师。东路军失利后,西路军已成孤军之势,将受到辽军全力反攻,赵光义在下令撤军的同时,命令西路军护送二十余万云、应、寰、朔四州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百姓内迁。
<p style="text-indent:2em;">然而,在如何掩护百姓撤离这一问题上,杨业与监军[[王侁]]发生严重分歧。当时寰州已经再次失陷,杨业主张兵出繁峙,从侧翼吸引辽军,掩护三州百姓依次撤离,而监军王侁则要求杨业兵出寰州,正面阻击辽军主力持行掩护任务。此时,另一位监军刘文裕赞同王侁的主张,而主帅潘美也默许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杨业被迫持行这一错误决策,在极为不利的形势下孤军出战,临行前与潘美约定宋军在陈家谷接应。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天下午,当突出重围的杨业退至陈家谷时,负责接应的伏兵早已撤离,骁勇善战的杨业最终中箭落马,被辽兵俘获,杨业绝食三天后殉国,时年五十五岁。
<p style="text-indent:2em;">令人悲愤的是,同样是为国捐躯,朝廷最初对杨业的抚恤还不如比他低四级的[[贺怀浦]],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隐瞒了杨业牺牲的真实情况。不久,宋廷修正错误,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节度,并厚恤杨家,对杨业之死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侁和刘文裕都被除名,分别流放金州与登州,而对同样负有重要责任的潘美的处分就相对轻得多,只是削去了三个虚衔,这大概与他是赵光义的亲家不无关系。
<p style="text-indent:2em;">陈家谷之战是雍熙北伐的最后一战,这一无关战局的战役却因为骁将杨业之死而倍受瞩目,更由于杨业死于上级错误的指挥和援兵失约而显得尤为悲壮,各类文艺作品对此更是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而且,杨业战死的主要原因也被描绘成为主帅潘美的有意陷害。
=== 杨业之死 ===
<p style="text-indent:2em;">除了指挥失误、援兵失约之外,杨业之死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或许是唐末五代军人割据称霸的教训太深刻了,赵宋从开国之初就采取一系列消弱武人事权的措施,这其中就包括监军制度。都监的官品比主帅要低,但却能监督甚至制裁主帅。北宋攻取晋阳,得益于“围城打援”这一战略的成功贯彻,在石岭关力克辽援、为攻取晋阳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郭进]],就是因为忍受不了监军[[田钦祚]]的欺辱而含恨自尽。正是这一制度,导致疏于军事仅以“高干子弟”的身份充任都监的王侁独断专行,而主帅潘美难以制止、杨业被迫从命的结果。军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现象在宋代虽然被有效抑制,但军队战斗力也明显削弱,以至于有宋一代被称为“弱宋”。
<p style="text-indent:2em;">杨业牺牲了,他的后代继续为国尽忠,杨业的儿子,长年为国戍边的[[杨延昭]]曾上书请战收复幽州,杨业的孙子,跟从[[范仲淹]]抵御西夏的[[杨文广]]曾上《克取幽燕策》,然而,这些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直到宣和四年,才由宋代六贼之一的[[童贯]]率军攻辽,这个后来在抗金战中屡次临阵脱逃的宦官惨败而归。从此以后,宋王朝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军事努力,这片抛洒了无数将士鲜血的锦绣河山,直到元代才与中原重新统一,而它回到汉族人的怀抱,已是在四百年后的明朝,在这四百多年中,幽云十六州,只能化为文人笔下的悲愤与无奈。
== 视频 ==
燕云十六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div style="clear:left">
{{#iDisplay:y07340pz9l2|420|360|qq}}
</div>
== 注释 ==
{{NoteFoot}}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