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熊庆来
熊庆来 | |
---|---|
出生 | 1893年09月11日 |
国籍 | 中國 |
别名 | 字迪之 |
职业 | 数学家 |
知名作品 | 《无穷极之函数问题》 |
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公费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熊庆来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目录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1949年熊庆来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期间,不幸患脑溢血而致右半身瘫痪,但他并未向病魔屈服,以顽强的毅力用左手学会写字,艰难地投人数学研究工作。 1957年熊庆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不顾台湾当局的引诱与威胁,毅然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委员。耄耄之年的熊庆来以残而不废之身“尽瘁于祖国的学术事业”,并培养了杨乐、张广厚、华罗庚三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1949年初,教育部解散云大,撤销他的校长职务,通知他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会议。他离校时带走1000美元购置图书。同年3月赴巴黎,会后留居。次年患脑溢血引起半身瘫痪,在各方面的资助下进行治疗,而他却没有动用从云大带去的公款,此款于1951年购得图书托人寄回。病后,他用左手握笔重新学习写字,并继续研究函数论,于1956年撰写《关于亚纯函数及代数体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一书,此书列为法国数学丛书之一。在他撰书中,台湾省当局陈立夫亲到他的住所邀他到台湾原子能研究所附设的大学当教务长,被他断然拒绝。同时,华罗庚致函转达周总理邀请他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毅然接受,于1957年6月回到北京,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他以“不知老之已至”的精神,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8年中,撰写发表了20篇科学论文,占毕生50余篇论文的40%,另外指导研究生发表了20余篇论文,培养出杨乐、张广厚等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 在对研究生的指导中,他说:“老马识途,我愿意给你们领领路。” 委员到外地视察时,他赋诗“前景无限好,处处见光明”,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是这位70高龄的世界知名的学者,竟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熊华(罗庚)黑线”,遭到批斗。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爪牙否定周总理在1955年视察云南时对熊华的评价,总理说:“熊庆来培养了华罗庚,这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们。”正是周总理肯定的人被批斗得越惨,1969年2月3日深夜,在北国白雪寒风中含冤去世,享年76岁。 粉碎“四人帮”后,国务院为他平了反。追悼会上,华罗庚写了一首《哭迪师》的挽诗:“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尸体已入火化间,谁是翻开盖面布,方见得遗容一面,骨架一层皮。往事滚滚来,如实又依稀。往事休提起,且喜今朝四凶殄灭,万方欢喜。党报已有定论,学生已有后起。苟有英灵在,可以安息矣! ”
学术论著
熊庆来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 人才培养 作为一位学者,熊庆来自早期从事教育工作起,就把培育人才当作头等大事。对于有培养前途的穷学生他总是解囊相助。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因得到熊庆来资助才得以出国深造。为资助严济慈,当自己经济拮据时,熊庆来不惜让夫人当去自己御寒的皮大衣。华罗庚青年时代,因家贫念完初中就无力继续上学,熊庆来在看了他发表的《论苏家驹教授的五次方程之解不能成立》论文之后,发现华罗庚是一个数学人才,立即把他请到清华大学,安排在数学系图书馆任助理员,破格任助教工作,后直接升为教授,并前往英国留学,终于把他造就成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熊庆来既是千里马又是伯乐,除自己在数学研究领域内攀登上科学高峰之外,还着意提携后生,让后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上另一个数学高峰,为我国数学界创建了一种识才、爱才、育才的优良传统,他的慧眼卓识是我国科学家的典范。 得意门生 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许宝騄、段学复、庄圻泰,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化学家柳大纲等均是他的学生。在60年代,他已70多岁,还抱病指导两个后来也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年轻人,他们是杨乐和张广厚。所以他既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同时也是识千里马的伯乐。 1930年他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在他的培育下,华罗庚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卓哉吾校,与其同高深,北极低悬赤道近。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0年,他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以后,毅然打破常规,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在熊庆来的培养下,华罗庚后来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我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他的学生。在熊庆来70多岁高龄时,他虽已半身不遂,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这就是青年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 熊庆来爱惜和培养人才的高尚品格,深受人们的赞扬和敬佩。早在1921年,他在东南大学当教授时,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很有才华,经常指点他读书、研究。后来又和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共同资助家境贫寒的刘光出国深造,并且按时给他寄生活费。有一次,熊庆来甚至卖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子,给刘光寄钱。刘光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后,经常满怀深情地提起这段往事,他说:“教授为我卖皮袍子的事,十年之后才听到,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件事对我是刻骨铭心的,永生不能忘怀。他对我们这一代多么关心,付了多么巨大的热情和挚爱呀!”。
社会任职 1959年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人物评价 熊庆来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再加上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 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是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建树颇丰并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他倡导“科学救国”,执掌云南大学12年,使云大由省立而国立,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西南角,对于完善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布局意义重大;他惜才爱才,诲人不倦,一大批辉耀着中国科学史的名人都曾受教于熊先生:严济慈、华罗庚、赵忠尧、胡坤生、庄圻泰、陈省身、彭桓武、钱三强、钱伟长、杨乐、张广厚等;他品行高洁,言传身教,不仅惠及学生,对子女也影响良多。 为人清廉 由于主持校务多年,熊庆来十分重视清廉。每年新生考试前,不少人托人情,送礼,他都原物退还。有一年,熊庆来赴法国,向教育部申请了1万美金的款项,准备为云南大学添购数学书籍。不料后来因云南大学解散,他也就此留在美国,生活非常拮据,他却始终没有动用这笔款项一分钱。直到几年后,一位在法进修的云大医学院毕业生回国,他才把这笔钱所购得的图书交给学生,转交云大。 在21世纪,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庆来中学”,已在他的家乡弥勒县建立起来,许多后来者,正沿着熊庆来开辟的研究道路奋力前进。 描述父亲的性格时他的儿子熊秉明用了四个字:平实诚笃。这确是熊庆来性格之写照。熊庆来举止言谈比较缓慢而持重,不善词令,爱恬淡的生活情调。他没有浪漫主义的气质。在欧学习期间,他励志向学,与一切娱乐和享受都无缘。16岁奉父母之命与妻子结婚后,两人几十年一直相敬如宾。 熊庆来治学严谨。他的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以上。在任教授期间,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中的错误他用红毛笔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好的作业,则用大笔书写一个“善”字,表示满意。他经常废寝忘食,不顾病痛地工作。据熊庆来的夫人回忆,在东南大学第一年,过度疲劳使他吐血,而且又犯痔疮。熊庆来竟顽强地伏在床上坚持编写教义。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每天中午妻子都得打三、四次电话催他回家吃饭。在云南大学任校长时,熊庆来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有时忙得顾不及回家吃饭。即使到老年时,他仍每天吃过早饭就伏在书桌上工作,除去午睡和吃饭以外,一直要到晚上睡觉才肯离开书桌。熊庆来多年主持公务,但他以清廉公正为准则。在云南大学任校长期间,每年新生考试前,不少人托人情,送礼。可熊庆来总是原物退还。他自己的生活很节俭,全家的衣食住行都以俭朴为旨。然而,熊庆来的平实诚笃中却蕴藏着顽强的精神,卓越的毅力。熊庆来在1951年因脑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在其后的近二十年中,他就以这种病残之体一直坚持做研究工作。撰写外文稿时,他缓慢地用左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字。有一半以上的论文就是如此写成的。晚年记忆力衰退后,为了研究他开始学习俄文。经过努力,最终他能够借助字典阅读俄文数学文献。 在他的平实诚笃中,更有深厚执着的爱。他热爱科学真理,热爱教育事业,将一生精力与心血投入到数学研究与教育中。他爱祖国与乡土,所以他怀着报效“桑梓”的热情与爱三次出国,并应邀入云南大学任校长。他爱学生,一次手中没有现钱寄给当时在法国留学的严济慈,他让妻子去典当自己的皮袍子。于是有了为后人所传颂的“一件皮袍子”的佳话。 “平生引以为幸者,每得与当时英才聚于一堂,因之我的教学工作颇受其鼓舞。”在生前,熊庆来亲眼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看到他的学生为我国培养出第二代年轻的数学家与物理学家,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一切都使他有足慰此生之感。然而,文革浩劫开始后,熊庆来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打成了“熊华黑线”人物,1969年2月3日凌晨,在用左手写完最后一则交代材料之后,走过76年人生历程的熊庆来悄然凄凉地离开了人世。1978年他被列入第一批平反昭雪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