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烟雨江南行(马常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烟雨江南行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烟雨江南行》中国当代作家马常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烟雨江南行

1、一路憧憬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去过两次,不过都是在炎炎夏日。因了李白的那首诗和对梦里水乡的向往,我一直憧憬着“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样一种盛况。今年的春天来得早,阴历还不到正月十五,阳历三月马上就要来到了。然而开学的日子也即将到来,要想在寒假去看江南的春天,只能在二月末赶赴多年来的心约了。于是在喜爱出游的先生的撺掇下, 2月28日,我们报名参加了阳光旅行社组织的“花样江南踏春三日游”的活动。

一大早我们便开车赶到了银座停车场。时间还不到6点,路上街灯未亮,黑暗中前来接我们的司机师傅已等候在那里。由于我们是省内拼团,上了车,车技娴熟的司机师傅以极快的速度送我们到青州长深高速公路入口。在那里我们上了旅行社安排的大巴车,与别市的一些游客一起踏上圆梦之旅。此时,天色已亮。坐在靠近车窗的位置,出游的兴奋撩拨着我的心绪,水汽蒙蒙的车窗外,天虽是阴的,心却是暖的。

我们出游的第一站是扬州瘦西湖。路上,看着窗外还是冬日景象的山东农家村舍和田地,我在心里想像着瘦西湖的样子。瘦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嗯,肯定很小,很窄了。当然,不亲临其境,瘦西湖的“瘦”,单凭我想象的“小”和“窄”这两个形容词肯定真得很不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待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先生打开手机酷狗音乐,播放起吴涤清的《烟花三月》。吴涤清婉转带有磁性的男中音温暖极富感染力,此时,正想象着扬州,想象着瘦西湖的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过了山东临沭服务区,太阳出来了。11:30我们的汽车终于抵达江苏六塘服务区。在服务区就餐半小时,随后汽车开往扬州城。此时,路边的村居已明显露出南方特色。散落的村庄很多都是粉墙黛瓦的二层小楼,这些小楼比起北方的民房都要窄,屋顶也变得高陡起来,看上去小巧别致。

2、醉美瘦西湖

唐朝杜牧《赠别》一诗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料峭的春风里,我们终于走在了扬州的街头。元宵节还没过,站在瘦西湖的西大门口,看到古色古香的瘦西湖大门厅上大红灯笼还高高地挂着,古韵中透着喜庆。中间匾额上“瘦西湖”三个白色的大字古朴而鲜明。从右而左两条立柱上分别书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我想,这对联也许是对瘦西湖景色的写照吧。

因参观时间有限,一踏进大门,导游直接带我们来到传说中的二十四桥,告诉我们可以从此向南或向北观光浏览,一个半小时后仍然由此回到西门集合。对我来说,对二十四桥的惦念早就源于上学时熟背了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然而眼前的“二十四桥”只不过就是一座普通的石拱桥,而且据说也已非是姜夔诗中所绘之桥了。其实关于二十四桥名字的由来,说法众多,并无定论。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导游告诉我们“二十四桥”也是这一大片古典园林建筑群的统称,它包括湖畔西岸的“熙春台”、湖畔北岸的“小李将军画本轩”、“望春楼”和北面远处的单孔玉带石拱桥和“九曲桥”。站在二十四桥上,向南向北远望,我看到瘦西湖其实更像一条蜿蜒的河。相比于我曾见过的杭州西湖而言,它确实是“瘦”西湖了。阴阴的天空下,瘦西湖的水也碧阴阴的,如一条弯曲的玉带时展时收。两岸一些不知名的南方树木绿意葱茏,更有一行行依依临水的杨柳,刚刚吐露出鹅黄来。扬州虽在江北,但瘦西湖两岸及水间诸多亭台楼阁,俱是飞檐翘曲,已尽显江南特色。不禁又想到姜夔的那首诗,诗中的红药应是芍药吧,只是刚到初春,桥边并无红药可寻,只有几株盛开的山茶花红艳艳的,权拿它当红药点缀心情了吧。

过了这座石桥,先生和我按导游的安排向右沿湖观赏,先来到熙春台和望春楼,它们都是二层楼阁,紫檀漆柱,四面紫檀格栅门窗,绿筒瓦,绿琉璃瓦飞檐,造型独特清瘦。典雅中透着古意,与瘦西湖互相映照。往前走,我们被不远处一座有黄色亭子的石桥吸引了。走近看,原来那就是五亭桥,因形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又叫莲花桥。桥上有五座黄色琉璃顶的凉亭,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明亮耀眼。春风里,亭上悬挂的铜风铃正叮铃作歌。先生又远远地看到对面的白塔,意欲过去观看。于是随他走过去,踏着石阶上去为他拍下一张照片留念。转回头,意外看到塔边一棵巨大的广玉兰树,仰望一抱粗的树干直冲云霄,低头看到粗壮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如虬龙遍地蜿蜒。忽又想到导游规定的时间,怕走到东门再回会误了时间,遂折回到二十四桥景区沿湖畔北行。过了一个开满黄色腊梅的小山坡,不远处就是“静香书屋”。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更擅长画梅花。“静香书屋”就是为金农而建。那粉墙黛瓦的小院门楣上镶嵌着集金农字体的白底绿字“静香书屋”石牌匾。在静香书屋院内,我的视线落在湖畔一角,几株粉红色的早梅清秀的花枝和碧阴阴的湖水相映衬,我忙举起手机,把这幅美景收入相册。站在院内的小山石上,再次观望早春的瘦西湖,忽然觉得在这一带绿水上,那桥,那亭,那柳,那疏梅,还有远处的小金山俱都美在了一个“瘦”字。若把瘦西湖比做人,她就好比十里长街上那位娉娉袅袅十三余,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妙龄少女,自有一种清秀婉丽的风姿。

春风中的瘦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诗情画意中,我不得不停下我游览的脚步,与瘦西湖依依惜别。其实,人生的相知和遇见,有时真的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和内容的宽泛。一句话,就暖了一辈子,一首歌,便唱老了千年。

美丽的瘦西湖,再见!

3 、烟雨梅园

晚上7点多,我们在细雨中到达了无锡。大巴一进入市区,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吴越文化,首先表现在我们要入住的客店是在滨湖区蠡夏路上。我在车上一看到路牌上的名字,马上想到这“蠡”应是指范蠡了。相传春秋时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曾和西施一起隐居于此,过了一段优哉游哉的浪漫生活。南方多雨,无锡更是如此。又是初春,乍暖还寒。进了客房,一摸床铺便是潮湿的凉意,忙打开空调除湿取暖。放置好行李,我和先生出去找餐馆吃饭。已是晚上7点,天空还下着濛濛小雨,湿冷的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也很少有车辆行驶,所以觉得这个城市很安静。正应了导游在车上说的话:无锡是个慢节奏的城市。

夜里,因出行的兴奋和空调噪音大,很久不曾睡着。起来关了空调,仍听到隔壁的空调响声。窗外的雨也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又想如今我真的是如蒋捷一般在江南听雨了。只是新时代的我比蒋捷可好多了,所以,虽很久没睡着却也并不烦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大早走进微雨中的无锡梅园的时候,我被满山的梅花惊呆了。梅花是无锡的市花,也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只是过去在北方农村,我很少见到梅花。小时候只能在画册上,电影,电视上见到梅花的影子。多年前刚住楼房时,我买了一束梅花绢花做房间装饰。刚买来时,去家里玩的朋友都说那束梅花绢花比一般的绢花有韵味儿,至今它还在酒柜的博物架上未曾丢弃呢!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的公园里梅花才多了起来,可是能到江南看梅一直是我的一大心愿。

为了节约时间,一进梅园大门时,导游就带领我们来到大门左边附近的一处凉亭上,手指着左前方说,那边山上尽是梅花,喜欢看梅的可直接从左边石径登山赏梅。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然凉亭下湖的对面远望是一片梅花的海洋,梅花丛中还稀疏散布着几个蓝绿色琉璃瓦顶的亭子。我原只为看梅花,故立刻下亭登山赏梅。牛毛、花针一样的细雨还在天空随风飘洒着,我们迎着风向举着伞,沿蜿蜒的石径没走几步,一坡坡梅花便映入了我的眼帘。此时,我这个“花痴”,便挪不动脚步了。索性把伞收拢,驻足,靠近一株株梅花,看它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娇蕊初绽。轻拈一枝花于近前,细细的暗香飘来,沁人心脾。于是想起有人拿雪和梅作比,就有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据说,梅园的梅花品种繁多,没有导游介绍,我说不上它们具体的名字,只能从颜色、状态上大体辨别它们。那红色的梅花虽艳如桃李,灿若云霞,但它并不妖冶。粉色的梅花多了一些温柔之态,白色的梅花如玉似雪,也是最清雅好看的一种。“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也是它的写照。黄色的腊梅开得较早,那滴滴翠黄,点亮了春天的江南。一种绿萼梅风韵独特,有一种特别的清新之气。还有天空的濛濛细雨落在花瓣上,花蕊间,形成一个个水晶般圆润的珠子,也有的像露珠一样挂在花瓣上,欲滴未落的样子令人迷醉。好一幅梅花胜景图啊!

梅花的美素洁、高雅,又因它不惧苦寒,素来为历代文人志士所喜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古人自我劝勉的箴言金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咏梅》是对梅花品格最好的赞美。阴的早上,料峭春风吹过来,这一树树梅花送来了春的消息。我走过一条条卵石铺就的小径,穿梭于花丛,和心仪的梅花留下一张张合影。此刻,在我心中,江南烟雨中的梅园,最迷人的当属这一山梅花了。当然梅园中兼有诸多奇石翠亭和特色建筑,因跟团时间有限,不能尽兴游览。因留恋梅林时间太多,我们只看了香海等几处古迹就返回归队了。

烟雨江南行,因喜爱梅花,在导游规定的时间内,梅园我虽只游览了一小部分,但它却给我留下了最美的记忆。

我爱梅花,我爱梅园,相信日后我们还会重逢!

4 、同里古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这次短暂的江南之行的最后一个城市,这也是我第三次来到苏州。到达苏州时,天空虽然没有落雨,但天依然是阴的。我们首先去了一个名叫同里的古镇。

走进同里古镇,跟着导游走过两边是高高的粉墙的石街,那向街而开的小木门上老旧的铜门环,就像时光深邃幽远的眼睛。它默默看着我们这些穿着现代衣鞋的北方游客,用好奇的眼神左顾右盼。导游边走边给我们讲述同里名字的由来。传说同里旧称“富土”,后来人们为了躲避赋税灾祸用拆字法改称“同里”。古镇故事悠长,令人遐思无限。由于历史上这里少遭灾祸,镇上的旧时建筑保存完好,整个古镇保持着古朴错落的精致结构,每一步景都似一幅水墨画。走过一座石桥,眼前的河道多起来,顺着河边的石街而行,看河道里有当地村妇站在乌棚船上摇着船橹,乌棚船在橹的作用下破水而行,船后的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涟漪。看着这些坐落在水边的江南水乡建筑,我的思绪也如这盛开的涟漪一般荡漾开来。我想起了过去写信常见到的一种画着江苏民居的邮票。邮票上面粉墙黛瓦,高高瘦瘦的水乡小楼曾勾起多少人对江南水乡的遐想。据说那些画着江苏民居的邮票现在深为邮票收藏者喜爱。如今我又行走在梦中的江南水乡里,这里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晚唐诗人杜荀鹤也曾咏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诗中所绘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乡画面就在眼前。

走到镇子里,我们跟着导游主要参观了退思园。退思园是清代官员任兰生革职退隐归乡为自己建的一座宅院。退思园虽面积不大,但设计丰富而精巧。里面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在导游的带领下,一圈游览下来,感觉这个园子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汉族传统思想文化内涵蕴含浓厚,充分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过去封建时代官宦、大户人家生活的富足和奢侈。

从退思园出来,走进古镇上熙熙攘攘的烟火红尘。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这里没有汽车的喇叭声,但也有一些当地人骑着摩托车或电动车来来往往。一条条古色古香的巷子里,各种特色美食店,在现场制作当地小吃。走在同里古镇的街头,很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买两只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同里袜底酥,喝一杯地道的苏州老酸奶是不错的选择。街上店铺鳞次栉比,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我们怕眼力不够,没有买什么工艺品。其实同里古镇范围很大,时间有限,我们只在退思园附近逛了几条街。忽然想起导游说的老戏台还没看,但又忘了老戏台在哪里。忙又走到退思园门口,盘问起负责清扫卫生的几个当地阿婆。阿婆热情地向我们指了指戏台的方向,我又用普通话和她们随便攀谈了几句,吴侬软语中,我好歹还能听明白她们的话。

按照她们的指点,我们找到了那方保存完整的古戏台。古老的戏台高高的,上面有红漆的雕花栏杆和写着对联的立柱,立柱撑起的亭子上照旧有南方特色的高高翘起的飞檐。台基正前方嵌着两只排水的龙头。我们又转到戏台后面,那里一侧有演员换装的小屋,两扇红漆的小木门上把着一副铜锁。我们来到南方的这几日,除了阴天就是下雨,气温也有些低,但也许只是由于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很遗憾戏台上没有演出。其实我一直希望能在南方的古戏台上邂逅一场越剧,或者是一幕昆曲。看来这次江南之行这个愿望是不能实现了,但我面对着这古老安静的戏台,止不住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台上一袭水袖伴着婉转悠扬的曲子在翩翩起舞,它用一种绝美的艺术演绎着千百年来人间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

5、 山塘夜色美

我们这次江南行的最后一晚要住宿在苏州七里山塘附近,因为我们要看山塘街的夜色。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旅店放下行李后,导游就带领我们徒步走向山塘街。路上,导游告诉我们七里山塘景区是以山塘河为中心的最具苏州街巷特色的游览胜地。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而七里山塘的繁华所在主要是在长约400米的山塘老街,所以这段山塘老街被称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暮色四合,我们走过苏州一段繁华的市区,终于来到山塘河上的一座桥上。站在桥上顺河望去,我们看到山塘街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游船画舫款款而过。河堤上粉墙黛瓦的小楼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整个山塘老街已是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导游对我们又嘱咐了一些就让我们自由活动。我和先生下了桥来到山塘老街上,先下桥穿过桥洞往北行,踏着街上古老的石砖,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家餐馆和店铺。在一家水果店的摊子上买了2斤砂糖桔,和卖家大姐攀谈中了解到她竟是山东临沂的,随儿子来这里做买卖年都没回老家过。其实现在开放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很小,然而江南偶遇老乡还是格外亲切。大姐竟客套地说要留我们吃饭,我们笑着婉言拒绝了。再往北走,街道有些窄,参差错落的2层居民小楼很有江南的古意。又想到导游说过桥南的山塘街还要繁华些,遂又折回穿过桥洞往南逛去。

是的,桥南确实是一派更繁华的景象。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琳琅满目的各类工艺品,各种饮食小吃,各种或传统或现代的服装……又到了一座连街石桥,过了桥,转到河的另一岸,顺着河堤的石街走回去。河道里的画舫载着一些游客从我们眼前缓缓驶过去,有些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味道儿。街上有家苏州评弹昆曲馆,楼梯旁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演出广告,里面有著名的苏州评弹艺人在演出。恰是新年伊始,戏馆在街墙上开辟了书写“心语”的留言区,给顾客和游人提供一个交流、倾诉的地方。我随手翻看了几张留言卡片,看到卡片上大多是年轻人对心中恋人的表白和新年的愿望。在这灯火阑珊的江南老街上,读到这些红尘男女的烈烈誓言,耳边隐约传来几句莺声燕语的苏州评弹,心淡如水的我忽然也感觉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浪漫。

在山塘街美如梦境的夜色中,我们要走回我们下榻的旅店休息了。按照行程,天亮后我们参观完苏州珍珠博物馆就要踏上归程了。走出热闹的山塘街,猛一抬头,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升到苏州的夜空了。

这江南的天终于晴了。[1]

作者简介

马常霞,曾用笔名嫦侠。山东潍坊中学教师,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寿光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