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烟雨德江(黄良效)

追烟雨德江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烟雨德江》中国当代作家黄良效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烟雨德江

我是一个喜雨的人。

不管是哪个季节的雨,总能让我心潮涌动。在乡村,有雨的日子,喜欢倚靠窗前看雨水从木房的屋檐上成直线排排落下,对于诗意的人来说,嘀嗒嘀嗒的声音是别有一番韵味的。喜欢大雨过后天空放晴的清爽,喜欢“天街小雨润如酥”后烟雨茫茫的山头、村庄。

我总认为,雨是温柔的情人。

如果不是因为缘分,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与德江相遇。相遇即是美好,于人如此,于一座城亦然。

2015年初秋,我的梦想与德江这座城有了千丝万缕的情怀。记得那时初到这里,是从铜仁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大巴车到的。一路上,奔向远方,车窗外映入眼帘的除了山,还是山。那一刻,我所有的思维都被山所覆盖。因而,我第一印象中的德江,就是山比我家乡——天柱县的山高大磅礴很多。

这一年,我顺利成为德江贵州工程职业学院一名政府定向生。在德江读书学习了两年,所谓入乡随俗,一旦习惯了一座城,就习惯了一切。

可以说,德江是我的第二故乡。

德江这座城市有青岚粉黛的檐角,石板栏杆的花街,山涧的清泉河流……总之,有雨的日子,德江城就会轻笼着一层薄雾,氤氲着,好像一个烟雨的江南城镇。德江的小桥流水,“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不失雅色。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会爱上一座城。只是,在灯火阑珊处,我以自己的风格和见解,把这座城融入了骨髓,只是那人却不曾来过我的梦中。正所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我在在德江等风。

我喜欢独自流窜德江县城的大街小巷,或是悄悄的访山问水。大龙阡、大犀山是我常去的地方。每次都惊叹于大龙阡那从满是石头的大山里涌出的滚滚清泉。我不敢想象这样的喀斯特地貌怎样酝酿出这样从未断歇过的水流,养育着德江的子民。玉溪河泛起的微微波涛,缓缓地流向远方。

大德若水。水的源泉在于雨,雨的降落在于天。所以,至刚至柔,唯德至上,方有天道酬勤。德江人是勤奋的,在满是石头的山上,他们可以用双手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些年,各种产业蓬勃发展,农民们一步步走上致富路。在这条路上,雨是最大的功臣。每一场雨,润物无声。看城市的夜景,我喜欢久久的驻足于虹桥或玉溪桥上,撇下人来车往,听这河畔的鱼跃虫鸣。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阳春三月,惊雷四起,德江免不了要落雨的,一连几天淅淅沥沥的落,多则十天半月不晓日月、不见阴晴,整个城市笼罩于烟雨朦胧之中,公园的桃花杏花,各种花姹紫嫣红开着。湖畔的柳,也是一帘春梦初醒的样子,在风中,在雨里,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土家傩戏声中舒展开来。若此时登临大犀山,只见一塔和高楼星星点点隐约在仙境里,宛若一幅山水画卷。

春,离不开秋。一个是生命的开始,一个是生命终结。在一叶知秋到来之前,总是要连续下几场雨的,于是这座城很快就从盛夏的炎热中过渡到凉爽的季节。秋日的烟雨天略显阴沉,待放晴,倒变得有几分暖意。我来到德江。在这里求学,我深爱着这里。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我是爱这片土地的。爱他的山,爱他的水,爱他的人,爱他的文化、美食,甚至点点滴滴。

今年学校有一个省级“三下乡”活动,我们队十多人的实践地点是桶井乡。在玉竹园区,我第一次邂逅了乌江。据当地人说,乌江水深百来米,在陆路不发达的年代,乌江对德江的作用可大了,她联结了外界与德江的往来。我想,当年田秋挥笔写下“黔中砥柱”时,定是被这涛涛的江水所震撼。我曾在一首诗里写到:“能称得上江的,必定伟大,胜过母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也是德江通向山外的水上要道。

在德江两年的时间里,我所认识的德江也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相信,当我离开时,德江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来了

你的怀抱是山与山撑起的臂膀

我来了

你的爱是水与水亲吻时的温柔

德江

我还未踏过所有的万水千山

也未曾跋涉千里

在你烟雨如梦里呼吸

我才会把对故乡的思绪移情别恋

……[1]

作者简介

黄良效,笔名若愚,1995年生于贵州省天柱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