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烟柳清明祭恩师(魏龙元)

烟柳清明祭恩师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烟柳清明祭恩师》中国当代作家魏龙元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烟柳清明祭恩师

又逢烟柳清明,我们终于相约成行,去祭扫初中恩师周伯良,了却一桩已久的心愿。

一路上,天气晴好,公路边,嫩绿的樟树,黄灿灿的油茶花,一波从身后逝去,又一波在眼前回放,周而复始,仿佛30多年前恩师的慈眸容颜,就在眼前。

周伯良是我们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上课,慈祥和蔼、精神抖擞的周老师,走上讲台后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在黑板上写下 “周伯良”三个字后,转身与我们谈人生谈理想,谈皮鞋谈草鞋。

他说,我们家村孩子唯有发奋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脱掉草鞋换上皮鞋。时值年少的我们不懂什么人生、理想,但皮鞋草鞋的比喻,却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记忆中,那些下村穿皮鞋的干部,是大人们羡慕的对象。穿皮鞋也成了我们儿时的梦想。

从此,周伯良三个字,刻入我的记忆之中。当然,融入我生命之中的,是他的才学、他的为人、他的爱心。

周老师是一位儒生型教师,知识渊博。领读古诗词,他摇动晃脑,抑扬顿挫,古韵十足,让你不自觉的融入古人的心境;讲解现代文,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你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悲喜哀愁;给我们批改作文,他字字推敲,句句斟酌,从不厌烦,让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上他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

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喜欢上了语文,初中三年,我们班语文成绩一直排全校第一名。我高中选读文科,也是受他的影响,甚至现在的文学功底也是他给打下的基础。

周老师视生如子,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引导加鼓励,是他的不二法门。

艳天姿聪慧,成绩优秀,在班上一直稳居前三名。林吊儿郎当,每次都是班里倒数。后两人谈起了恋爱,艳的成绩一落千仗。周老师知道后,没亮“羞”,没训斥,谈心时明确支持谈恋爱,劝慰两人为此为动力互相促进提升成绩,以开花结果。后在周老师良苦用心下双双考上中专,参加工作后,水到渠成结为连理。

在生活上,周老师似一位慈祥的父亲,没有贫富之嫌,他的爱,从不厚此薄彼。

我们那时,大多数农村同学都走通学,条件稍好的,中餐可以带米到学校食堂蒸饭吃,一般的都是自带红薯、玉米当中餐。

丰子也走通学,他四岁时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带大,家里常揭不开锅,中午总饿肚子。周老师知晓后,将他拉到家里免费供饭。从此,丰子就成了周老师家的常客。后来每个星期,周老师都会分批次从班上挑选经常将红薯、玉米当中餐的同学,到他家中改善伙食。

周老师条件也一般,两个小孩读书,师母没工作,全家人生活仅靠他一人工资支撑,为同学们改善伙食,他也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这一切,大家记在心里。

但不仅仅是这些。记忆最深的,是汪孝水同学的不幸去世,让我们体会到了周老师那父亲般的爱,是如此深厚。

车在疾驶,时光仿佛在倒流。

初二下学期,正在上课的汪孝水同学突发疾病,周老师自费将他送至医院治疗无效后死亡。后得知,他暑假放牛时曾被野狗咬伤。当时,周老师不顾医生“不能靠近免得被抓伤感染”的劝告,将狂躁的汪孝水抱在怀里,当看到躺在怀里的学生安静的睡去时,周老师号陶大哭,那悲恸,连医生都感动得泪流满襟。见到悲痛欲绝的汪父汪母时,尽管得知死因的汪父汪母没怨他,他仍含泪遣责自己。

回忆那时那景,同学们都沉默了,我眼里已满是泪水。

车至恩师墓地山脚下后,我们提着鲜花、纸钱,踏着荆棘杂草,直奔半山腰上的墓地。

初中毕来后,我们各奔东西。离校前几年,我们或信函或拜访,与恩师保持着联系。后来恩师退休住至农村老家,我们虽曾几次相约去探望,却因各种原因没成行,甚至几年前恩师病逝,因信息不畅,也没同学去送行,留下遗憾至今。

墓前,同学们鞠躬祭拜,点香烧纸,我们以此方式向恩师表达思念之情。

一阵微风吹来,燃烧纸钱,在低空中盘旋飞舞,缕缕轻烟,在墓地周边飘荡回还。袅袅轻烟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恩师的课堂,聆听着他那谆谆的教诲,端祥着他那儒雅的容颜。

祭扫完下山,回望墓地,山是那样的静,草是那样的青,天是那样的蓝。

[1]

作者简介

魏龙元,男,东安县公安局宣传干事,县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