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日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日区面积有43.4032平方公里,位于台中市西南端,东边与南区、大里区及雾峰区相邻,西以大肚山岭为界与大肚区为邻,南沿猫罗溪、大肚溪与芬园乡及彰化市隔溪相望,北方与南屯区接壤。本区河川颇多,有乌溪、大里溪、猫罗溪、筏子溪、麻园头溪等,西傍大度山脉,南依八卦山,东靠雾峰山,乃属山明水秀之地。 本区地形呈长方形,以大里溪为界,分为溪北与溪南两部。溪北为大肚山台地末端,属丘陵地形;溪南属台中盆地之一部,为河道平原。地势北高南低,海拔介于30~200公尺之间。本区全域在副热带境内,全年气候温暖,降雨量以夏季较多。

历史沿革

乌日区地方文化:地名沿革、开拓经过、行政区域之变迁、杰出人士、地方特色、人口成长及族群分布、历史文物与建筑、地方特产、地方节庆、观光景点等。

  • 地名沿革

现今的乌日区名沿革传说颇多,有谓地形似湖日照甚美,早期说“湖日”船只可达,有谓地形如乌鸦仰头照日,有反哺报恩之意,而谓乌日等等,也可能为平埔族的分布地,“乌日”一语有若干种说法,有谓“乌日”是“湖日”、“凹入”的误音,亦有考证是出于平埔族番语之译音汉字,应以后者为较正确。除此之外,本区并有不少地名采用平埔族语的译音,例如:“顶𦛨胥”在今三和里、“下𦛨胥”则为荣泉里、“番仔园”位于东园里、“阿密哩”为光明里、“喀哩”聚落属于今日的南里里、北里里。

  • 开拓经过

彰化县志的人物记载“李安善为袓籍嘉应州之人,其祖先于康熙年间曾经募集乡勇以平定朱一贵之乱,以军功论赏授职,进入彰化开垦草地,遂以北庄为家”。换言之,它正是大肚下堡乌日庄的一部。 清康熙末年,时有褔建省漳州府南靖县人入垦之,后有平和县人杨舜之续垦,至雍正中叶,已形成庄,而大规模之开垦当于乾隆年间。今境内居民以杨姓为第一大姓,祖藉系属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 光绪元年,今大里区、太平区之全部乌日区之九张犁、五张犁、阿密哩、头前厝、芦竹湳等地以及今台中市等地脱离猫雾东堡,自成一堡。 行政区域之变迁

日治时期明治30年(1897年),日本将本区辖区改为台中厅彰化支厅,分设大肚下堡,包括现在乌日、湖日、三和:拣东下堡包括现在学田里;蓝兴堡包括现在九德、仁德、前竹、五光、光明等里;猫罗堡包括现在东园、溪埧、螺潭、北里、南里、溪尾等里。

大正9年(1920年),实施新街庄制,本区行政区域正式成型,本区改属台中州大屯郡乌日庄,设“乌日庄役场”,下辖有乌日、𦛨胥、九张犁、五张犁、阿密哩、头前厝、芦竹湳、溪心埧、喀哩、同安厝、学田等11个大字, 由本区士绅郑以春先生首任庄长。

1945年二战后,乌日庄改制为乌日乡,属台中县大屯区管辖,庄役场改称乡公所,由原乌日庄助役林春木先生奉命接收,并奉派为首任乡长,乡公所办公厅舍仍沿用原庄役场官署(今三民街126号),下辖15村。 民国35年11月,乡长改由乡民代表会选举产生,林春木先生获选为第二任乡长。

民国37年11月乡民代表会选出陈添旺先生为第三届乡长。

民国39年10月,废大屯区,本乡直属台中县所辖。

民国40年6月,乡长改为民选,由陈添旺先生当选第1届民选乡长,从民国40年到94年共举办15届乡长直接民选。

民国65年政府实施职位分类制,因编制扩大而办公厅舍不敷使用,择地新建办公厅舍于乌日里新兴路316号现址,并于民国67年9月28日迁至新址办公,而旧址则作为“乡民代表会”及“乌日乡户政事务所”办公场所。

民国99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并,乌日乡改乌日区,〔村〕改〔里〕。

  • 地方特色

本区拥有大专集训中心营地~成功岭,是许多人共同记忆。日治时期,成功岭为马场,是训练日本兵骑马的军事基地。战后,国民政府接收为成功基地,之后成为“成功岭训练中心”,是大专兵集训的地方。也因此,“成功岭”是许多男子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半个世纪以来,曾有一百三十馀万名的“大专宝宝”,在此接受军事洗礼。

  • 人口成长及群族分布

本区人口从日治末期开始有资料登记,在1915年(大正4年)时乌日庄的人口共有7,827人,此后缓慢增加,到1941年已有14,680人。二战后,因为中国移民的迁入,使本区人数大幅增多,1951年(民国40年)时本区人口为20,025。二战后60多年之间,本区人口快速增加,到2015年8月底时已达到72,203人。 台湾开发的初期(郑氏、清领时期),当时族群冲突与对立之主轴,主要为移垦汉人和台湾的原住民。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由于中国不同地乡移民人数的增加,使得原以汉人与原住民为主的族群冲突与对立,逐渐地加入闽南人与客家人,乃至同样来自闽南地区的漳州人与泉州人。

到了日治时期,台湾的主要的族群冲突与对立,转而以台湾人与日本人为主轴。到了战后,由于初期行政管理不当与后来的政治利益的冲突,主要的族群冲突与对立,成为本省人与外省人。本区以漳州人占多数,泉州人为次,客家人最少。日治时期又有少数日人移入,本区区民与日人之间难免有冲突,但大型冲突则无。二战后,因为本区有成功岭军事基地,虽然政府没有设立眷村,但有不少荣民驻居。本省人与外省人透过教育、婚配等关系,已经融合程度颇高。另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外籍劳工及外籍新娘,加入本区人口当中。

观光

  • 地方特产

本区拥有一座乌日啤酒厂,位于光华街1号,盛产闻名国际的“台湾啤酒”。乌日啤酒厂从1968年(民国57年)落成后,年产量就有20万公石,至1991年(民国80年)年产量已达到175万公石。“台湾啤酒”的生产,从原料、水质、制程到成品,都经过很严格的品质管制,获得金牌品质的声誉。

  • 地方节庆

本区各庙宇的祭典日期,有的选择神明的诞辰为祭拜日期,也有由乡民商讨农闲时进行各种祭典活动。但是每年农历三月有一项大型的宗教活动,就是“妈祖绕境十八庄”活动。传说早期南屯属农业乡,每年三、四月间常发生缺水的窘境,一旦请妈祖巡庄,所到之处即会下雨,使水道无缺水之虞,于是每年都在此季节办理迎妈祖绕境活动。

  • 地方景点

麻园头溪溪滨公园:吊桥、文学步道,石雕造景、造型穿廊是散步赏景、自行车骑乘好去处,也是本区新地标。

知高圳步道: 知高圳是台中市南屯区、乌日区及大肚区的农田中要灌溉水源,全长往返约有六公里、铺有枕木的知高圳步道即是沿著圳边修建。

聚奎居: 是陈绍宗于大正9年(1920)兴建,为中西合璧三合院二层洋楼,2012年公告为市定古迹。

乌日运动公园:槌球、打篮球、溜冰、儿童游戏场等,是运动休闲、亲子散步赏景同欢的好场所。

善光寺:邻近乌日成功火车站后侧坡地,视野辽阔、环境优雅,建筑典雅香烟 袅绕,信众络绎不绝,寺内设有图书馆,为一庄严肃穆之佛教圣地。

产业发展

乌日区长期来是以农业为主,尤其是稻作更经常占农业收获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然而,近年来由于工商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以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工资上涨,生产成本随之提高。在需求方面,由于政府开放大宗农产品进口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挑战,加上国人饮食习惯逐渐改变,国内农产品遭逢排挤,价格也受到压抑。在成本上升与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之下,农民耕种无利可图,经营意愿低落,农地使用率与农业人口也在快速减少当中。

乌日区的工业在日治时代即奠定了基础,相继有碾米厂、糖厂、亚麻厂等工厂的设立。到了战后,工业更加速发展,诸如:中和纺织厂、中兴啤酒厂、永丰馀制纸厂等大型工厂的设立,加上小型工业区、家庭式加工厂、砂石厂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使乌日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伴随工业发展而来的是各种污染问题,包括工厂排放水污染农业及民生用水、垃圾为患、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不但降低了居住的品质,也导致环保抗争不断。

位处于台中市、彰化县及南投县等三县市的交界地带。自从清领时期起,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藉著水运的往来,扮演著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除了集散邻近地区包括南屯、雾峰、大里、南投等地的农产品,也成为中国商货经由鹿港入台后,运销上述地区的转运站。昔日的湖日村有所谓的“半路店”之称,往来的商人络驿不绝。在铁路、公路陆续修筑之后,本区的交通地位更形重要,除了是联络台中、南投、彰化的必经之地,更是南屯、雾峰、大里等地的消费、购物之所。当时最热闹的三民街,有各式商店林立,商业活动盛极一时。目前,乌日区已发展成台中市南邻最重要的卫星区域。而高速铁路设站及其相关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建立,更突显乌日区在邻近三县市中,所占据的交通枢纽地位。[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