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灶头画

灶头画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指民间艺人以乡间农家烧饭做菜用的灶头为载体,用各种颜料手工绘制在灶壁上的图案,用来装饰、美化灶头,表达农家美好愿望的乡土艺术。几百年来,嘉兴的百姓在灶间演绎了许许多多的生活故事,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传统民风民俗。如今,灶头画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目录

悠久历史

嘉兴,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马家浜的先民们就在江南这块土地上种植下一片片稻田。2500多年来,横贯嘉兴的古运河孕育了这吴根越角之地流淌不息的水乡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炊为先。灶头是民居建筑的一部分,是农村百姓食文化的根基,由灶头衍生的灶头画也是嘉兴匠人的百工技艺之一。在嘉兴地区,乡村农户新建一所住房,必在厨房中新建一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

而且,灶头不论是花篮形、圆桶形,还是方桌形;也不论是单眼、两眼灶,还是三眼、四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满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配有不同内容的文字,这种由民间泥水匠在灶头砌毕后,信手用水墨颜料绘于灶头上的壁画,赋予了土灶浓郁的生活气息,注入了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民俗文化。

灶对于人类生存来说,是使用最早、最普遍、最亲密的炊具。灶头画以灶为载体,是人类自有了灶后才逐渐产生的。灶头画起源于何时,至今未发现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据嘉兴民间灶头画艺人赵祥松第八代灶头画传承人的考查,嘉兴灶头画至少出现在清朝中期,己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民间,人们将用木板刻印、贴于灶君堂上用来祭灶的花纸称“灶神画”。嘉兴灶头画是指民间艺人以乡间农家做饭烧菜用的灶头为载体,用各种颜料手工绘制在灶壁上的图画,它是用来装饰、美化灶头,表达农家美好愿望的乡土艺术。几百年来,嘉兴灶头画艳丽的图案、丰富的画意深受百姓喜爱,经久不衰。

除了灶头画有其特殊的文化表征外,嘉兴灶头画艺人在绘制灶头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主要表现在绘画载体、调色和空间的特殊性,形成了嘉兴灶头画有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性,从而凸现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 嘉兴灶头造形大都由灶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山、灶君堂、灶尘板等组成。嘉兴乡村的灶头砌制讲究,柴灶大都砌在厨房一隅,从灶台的台面到屋顶有很大一段距离和空间,为防止烧火时柴杆的烟灰从灶门口飞出落在灶台的镬子内或灶台上的盆、碗内,都要在这一空间砌上一堵墙加以遮挡,这垛墙人们称之为灶山。灶山的一侧是灶神的神龛、灶君堂。

嘉兴灶头变化主要在灶身上。一般有花篮形、长方形、圆桶形3种类型。花篮形灶身是砌成六角形的,形似六角花篮,当地称“花篮灶”;长方形灶身砌成方形,形似方桌或长方桌,人称“小方灶”;圆桶形灶身砌成半圆形,形似木桶,人称“木桶灶”。

嘉兴灶头画的工艺主要有依灶绘画、酒调颜料、湿壁作画三大内容。灶头绘画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烟箱、灶山、灶帽。艺人们常将灶头看成一个独立的舞台和表现的对象,画面组合分上下两大部分。

上半部分画面讲究大小对比、横竖对比、方圆对比,下半部分或横幅等额排列,或通幅彩绘,追求多幅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完美、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和。因此,一座灶头绘图的数量多则15至20幅,少则10至15幅,大小不等,形状不等,错落有致。

嘉兴灶头画因灶头体积大且结构复杂,民间讲究留彩不留白,故而通体着色,浓妆彩绘,一座灶绘画的面积少则4平方米,多则6平方米。

明清时期,嘉兴民间泥匠在灶头墙面上绘画,均以黑色颜料为主,这与当时作画颜料稀有、短缺有关。能工巧匠往往就地取材,烧过饭菜的铁锅外面常常会产生一层薄薄的深黑色灰粉,农家称镬锈,把它用刀刮下来后,用适量清水调匀成黑色的液体颜料,作为绘画颜料。

上世纪80年代后,大都采用的颜料大都为明珠、三花粉或水粉、水彩,现多采用水粉广告色。与众不同的是,嘉兴民间艺人在绘制灶头画时摸索出一种特殊的调制颜料方法,即为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在各色颜料中掺入白酒调制颜色,作画时各类颜色由于酒精的挥发,不仅能及时渗入石灰灶壁,而且能使颜料广泛吸入。在水粉或水彩中调入白酒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民间灶头画之中。

独特风格

嘉兴灶头画是浙江省嘉兴地区民间艺人独创的“湿壁画”,因为它采用的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壁画的画法——湿壁法十分相近。湿壁画,就是不等墙面干燥在墙灰湿漉漉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纹样、图画历经十载二十载不脱落、不褪色。

嘉兴灶头画图案多姿多彩,其图案表征亦各不相同,其分类也很难有一个非常精确的界定,有的内容交叉于两类之间,如《松鹤图》是植物类与动物类的结合体。图案所呈现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吉祥文字、线条纹样、器物和植物果品七大类。 绘在农家灶头上的装饰图案和戏曲故事画。题材有“喜鹊登梅”、“鹿鹤园春”、“松鹤延龄”“百年好荷”等吉祥图样;有些装饰纹样多饰在灶沿,如万字、回纹、流水纹、方格纹等。灶头画 有以单色绘成,也有彩色绘成,作者多为农村中的泥水匠。

如今,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灶头上贴瓷砖渐渐流行,于是灶画被彩色瓷砖所取代,泥水匠的这项专利,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由于灶头的构造不同,灶头画所呈现的艺术视觉效果亦不尽一样。嘉兴农村千家万户厨房里的一座座灶头,几百年来,深深地相融于农家的点滴生活。她像一位慈母,不但捧出了农家的一日三餐,哺育了农家的一代又一代,为农家带去了无限的希望,同时还弥漫着纯真、淳朴的乡土艺术气息。至2009年底,在嘉兴1100多个行政村中,仍有2000多名灶画艺人活跃在乡间,他们砌灶、画灶,传承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

[1]

参考文献

  1. [1],“灶头画”映衬美好生活,在炊烟中感受浙江非遗文化的温度 浙江在线发布时间: 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