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靈武長棗(賽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靈武長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靈武長棗中國當代作家賽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靈武長棗

記得剛來寧夏,在一次中秋節聯歡會上,第一次嘗到了一種從未嘗過的棗子:果子呈長橢圓形,果皮紫紅;一口咬下去,果肉酥脆,酸甜適口;嚼一口汁子就流到了舌根,再嚼,連同肉皮一咽,果味沁人心脾,從口中呼出的熱氣都透着酸甜的棗味。世上還有這麼新鮮脆甜好吃的棗子,當時就顛覆了我對紅棗的固有概念。那時二十三四歲,正是胃口好,嘴饞貪吃的年齡,況且也愛吃棗子,因此眼裡沒有了桌上擺放的葡萄蘋果香蕉瓜子花生等乾果,緊顧吃棗子,也沒問這是哪裡產的?後來才知這是靈武長棗。

寧夏靈武,有「塞上江南,水果之鄉"的美譽,其特產長棗,素有「十八個一斤,十個一尺」之稱,「最大單顆重達四十克"之說,個大汁液多,新鮮脆甜,營養豐富,有藥用功能,對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有療效,在唐朝就被列為皇室貢品。如今,靈武長棗已成規模化,種植面積達十幾萬畝,靈武也得「全國棗產業十強縣」榮譽稱號;2006年,靈武市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靈武長棗之鄉」,靈武長棗也成為靈武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我好奇為什麼靈武盛產這樣的長棗?靈武籍同事小韓告訴我,靈武處在區內中部,氣候是春遲秋早、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蒸發強烈、乾燥、晴天多、雨雷少,這種氣候最適宜長棗的生長。八月下旬,我來到靈武市,為滿足我的好奇,小韓約我晚飯後去市內棗博園散步,欣然應諾。

一路走,初秋的晚風不經意間掃去了夏末最後的一絲燥熱,帶給人些許清爽和愜意。抬望眼,涼風推着雲彩亂轉,雲彩裹着太陽慢慢飄過黃河飄向賀蘭山外,太陽不時把他紅彤彤的臉露出雲彩,灑下餘暉映在黃河金岸棗園。「到了,右手就是棗博園入口」,耳邊傳來的聲音,把我的思緒從遐想中喚回,順着小韓指的方向,已然見"世界棗樹博覽園"一行剛勁有力的紅色大字立在眼前。看這大氣的牌子,就能感覺出棗博園的規模,精神為之一振,三步並做兩步趕緊入園,唯恐太晚耽誤了景致。入口內路兩邊移植了山西、甘肅、內蒙古、河南等許多省及市縣有名的棗樹,果實纍纍,形態不一,彰顯特色,各領風騷。越往裡走,越感覺棗博園土地渾厚,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氣勢恢宏。掛滿樹枝的長棗,通體的綠,未紅已棗氣誘人。邊走邊看,我驚喜的發現一棵長了105年的樹,合影留念。其實,棗博園內有不少棗樹上掛有戶口和身份牌,園區內現有百年以上的老棗樹16549棵,是靈武棗樹最古老、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一片百年棗林,古棗樹之多,在全國首屈一指。小韓介紹,園內有一顆170歲的樹,可惜時間倉促沒去找。一圈下來出園區,已是燈火闌珊。園大,樹老,果實,"世界棗樹博覽園"當之無愧。

靈武長棗千百年來獨樹一幟,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流連忘返,有其豐富燦爛的棗文化。

相傳,棗是仙果,凡人吃了會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為了獎勵大禹治水有方,王母娘娘派一對金童玉女給大禹送去兩顆仙棗。在路過靈武時,金童玉女留戀靈武美麗的風景和善良的百姓,忘記了身上背負的使命,將仙棗吃進腹中,久久不願離去。王母娘娘十分生氣,將這對金童玉女趕岀天界,降到凡間,並下旨,若表現好,可重返天堂。金童玉女來到了凡間,並且在靈武這塊風水寶地住了下來,善良的靈武百姓在山邊劃出一片土地,讓他們經營,金童玉女在這片土地上種植了棗、梨等果樹。過了幾年,王母娘娘來到了凡間查看這對金童玉女的表現,看到他們經營的果園樹大茂盛,結岀的水果香甜可口,為之感動,也就有想帶他們重回天界,但金童玉女與靈武結下情緣,捨不得離開這裡的鄉鄰,王母娘娘緊拉着玉女的手不放,金童悄悄地拿根棗針扎進王母娘娘手指,王母娘娘手指流出鮮血,鬆開了玉女的手,無可奈何地離開了人間,這對金童玉女也就留在了靈武。相傳當時長棗的顏色為綠色,王母娘娘的幾滴鮮血灑在棗園後,棗子的顏色被仙氣所沾,顏色變為了鮮紅色,營養豐富,凡人吃後,精氣神特足,並且有治病,養顏和駐足長壽的功效,一傳十,十傳百,靈武長棗的名氣在凡間廣為流傳,也就有了「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五穀加紅棗,勝似靈「草」「天上王母蟠桃,地上靈武長棗」這些俗話。

相傳不一定當真,卻能說明這方熱土勤勞善良的人們對長棗的喜愛、精神追求和文化內涵。在嘉慶《靈州志跡》四時儀節中,有重陽節「食糕,飲菊酒」,除夕「閨中以棗、柿、芝麻及雜果堆滿盞著茶葉,奉翁姑及尊客」等多種風俗禮節。千百年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是幸福的,大紅大紫的棗子帶給他們紅紅火火的生活,過春節有蒸棗糕,端午節有棗粽子,八月十五以棗果拜月,臘八節吃紅棗臘八粥,孩子滿月、過生日吃棗糕,結婚「催妝」時包紅棗「封子」、撒紅棗等;這裡居住着50%的回族,他們喜好的八寶蓋碗茶中,紅棗從來不缺。現如今,靈武長棗除新鮮生吃以外,深加工成棗干、棗泥、酒棗、棗汁飲料、棗酒等,多元化開發產品,拓展市場產業鏈,促進地方經濟豐富人民生活。千百年來,靈武人與長紅棗結下不解之緣,樹養人,人養樹,人樹合一,息息相生。

晉代為官的靈武人傅玄在《棗賦》中寫道:「斐斐素華,離離朱實」;杜甫回憶童年貪吃棗的情景曾寫出「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這些佳句是靈武長棗豐收季節最好的應景。秋天到了,"中秋""國慶"雙節將近,靈武長棗紅滿園,惹得八方賓客來。約起,唱着徐千雅金曲《走咧走咧去寧夏》,嘗嘗鮮脆的靈武長棗。[1]

作者簡介

賽馬,原名馬福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