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火炬花 |
火炬花 名也叫紅火棒[1]、火把蓮。(學名:Kniphofia uvaria (L.) Oken) 是百合科,火把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20厘米,莖直立。葉叢生、草質、劍形。葉片中部或中上部開始向下彎曲下垂,很少有直立;總狀花序着生數百朵筒狀小花,呈火炬形,花冠橘紅色,種子棕黑色,成不規則三角形。6-10月開花。9月結果。
原產於非洲的東部與南部。該種栽培品種多數為園藝雜交種。
火炬花喜溫暖,宜生長於疏鬆肥沃的沙壤土中。可叢植於草坪之中或植於假山石旁,用作配景。
簡介
火炬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自地下莖的節位上發出,一般壽命為1-2年。莖着生於地下短縮,因而整棵植株的地下部分形成一個較龐大的根莖群。短縮莖的頂芽常孕育為花芽,側芽容易萌發,形成許多分
櫱。大量側芽與老根莖潛伏芽的萌芽期。
- 莖[2]: 草本,植株高約 2~5 公尺,也有可達 5 公尺以上;莖稈被葉鞘所包;根莖肥厚,成塊狀,肉質,淡黃色,外被紅色鱗片,橫走,多分枝,具芳香及辛辣味。
- 葉:
葉互生,2 行排列,葉片綠色,線狀披針形至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葉長 30~60 公分,光滑,有光澤;基部略狹,先端漸尖,全緣,無毛。
- 花: 花為基生的頭狀花序,圓錐形毬果狀,似熊熊燃燒的火炬,故名火炬薑;花序在春夏秋三季從地下莖抽出,高可達 1~2 公尺,直徑約為 15~20 公分,花莖粗壯;苞片粉紅色,肥厚,瓷質或蠟質,有光澤,層層疊嶂;外圍苞片為較大,中心苞片較小呈現類似菊花的覆蓋瓦片般的重疊,開鮮紅色小花,花唇鮮紅且邊緣為黃色;花上部唇瓣金黃色,十分妖嬈豔麗,又似含苞待放的玫瑰,故又名瓷玫瑰。火炬薑常年可看到花朵的盛花期為 5~10 月。
- 果實: 果實為蒴果。
生長環境
火炬花生長在海拔1800-3000米高山及沿海岸浸潤線的岩石泥炭層上,生長強健、耐寒,有的品種能耐短期-20℃低溫,華北地區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可以露地越冬。長江流域可作常綠植物栽培,在-5℃條件下,上部葉片會出現干凍狀況。喜溫暖與陽光充足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忌雨澇積水。
分布範圍
原產非洲的南部地區,中國廣泛種植。
繁殖方法
播種:
火炬花播種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通常在春季和秋季進行,也可隨采隨播。1月溫室播種育苗,4月露地定植,當年秋季可開花。春、秋季將櫱芽帶根分切栽植,可獨立成株。栽培地應施用適量腐熟有機肥,株行距30×40厘米。自然溫度播種的,第二年就能開花。
分株:
火炬花分株多在秋季進行,時間可選擇在秋季花期過後,先挖起整個母株,由根頸處每2-3個萌櫱芽切下分為一株進行栽植,並至少帶有2-3條根。株行距30-40厘米,定植後澆水即可。地栽後必須加強水肥管理,第二年即可抽出2-3個花葶,翌年正常開花生長。
栽培技術
土壤:
火炬花定植前深耕土地並施入一些腐熟的有機肥,盆栽要求土層深厚、肥沃及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陽光:
火炬花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如盆栽植株長期放置於蔭蔽處,就會因光照不足而引起葉片發黃。
溫度:
火炬花生長強健,比較耐寒,冬季可放在5℃以上溫度中越冬,有的品種甚至能耐短期-20℃低溫。
澆水:
火炬花澆水要特別注意,冬春乾旱地區在上凍前要灌透水,並用乾草或落葉粗蓋植株,防止干、凍死亡。
施肥:
火炬花的花莖出現時,應進行2-3次磷酸二氫鉀的根外追肥,濃度為0.1%,每次間隔7-10天。
修剪:
火炬花在養殖過程中藥注意修剪,花後應儘早剪除殘花枝不使其結實,以免消耗養分。
病害防治
火炬花主要有鏽病危害葉片和花莖,發病初期用石灰硫磺合劑或用25%萎銹靈乳油400倍液噴灑防治。 花期如遭遇[[[金龜子]]咬食花朵,可用0.21%氧化樂果噴灑。
主要價值
火炬花的花形、花色猶如燃燒的火把,點綴於翠葉叢中,具有獨特的園林風韻。在園林綠化布局中常用於路旁、街心花園、成片綠地中,成行成片種植;也有在庭院、花境中作背景栽植或作點綴叢植。一些大型花品種,花枝可用於切花。通常在花序完全着色,下部小花初開時切取花枝,切花根據花枝長度分為50厘米、60厘米、70厘米等3級;貯運溫度調控在2-4℃,切花水養期約有5-7天。家庭栽培可用於庭院叢植或盆栽,盆栽宜用口徑22厘米以上大盆,並選擇矮化品種。
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