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火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采用火攻战法击敌的问题。

《火战》选自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1]。它认为,对于在草莽地带扎营之敌,或者对敌人的粮草屯所,可利用干燥天气“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就可以打败敌人。实施火攻击敌,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一种对敌作战手段。本篇这里所说的“火攻”,实际上是用火焚之法辅助部队攻击敌人的问题,也就是《孙子兵法·火攻篇》所阐明的“以火佐攻”的意思。

目录

译文

大凡作战中,如果敌人驻扎在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其营舍是用茅竹搭盖而成,又囤积大批马草和粮食,如遇燥热干旱天气,就可借助风力放火焚烧它,选派精锐部队进攻它。这样,敌人便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对敌采用火攻战法,必须具备一定客观条件。”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各统一军),进讨黄巾军(于颍川),朱儁与黄巾军首领波才所部交战而失败,波才遂乘胜挥军包围了退保长社的皇甫嵩。波才军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安营扎寨。是时,正赶上刮大风,皇甫嵩便命令部队捆好火把登上城墙,又派精锐士卒偷偷越出包围圈,于城外黄巾军营地纵放大火并狂呼乱叫,城上的汉军则点燃火把与之紧密策应,皇甫嵩乘机率军击鼓而出城,直奔波才营阵冲杀过去,波才军猝不及防,惊慌四散。此时,汉灵帝所派曹操援兵恰好赶到,与皇甫嵩、朱儁所部协力合战,大败波才,击斩其军数万人。

原文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①

汉灵帝②中平元年,皇甫嵩③讨黄巾④,汉将朱儁与贼波才战,败,贼遂围嵩于长社。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束苣⑧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注释

①行火必有因:语出《孙子兵法·火攻篇》。

②汉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公元168—189年在位。

③皇甫嵩:东汉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字义真。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起义军,后官至太尉,封槐里侯。

④黄巾:即黄巾起义军,因起义者以黄巾裹头,故名。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温,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3]”。

作品介绍

《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4]

视频

火战 相关视频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一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概述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二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续

参考文献

  1. 《百战奇略》简介,快照页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悲剧性结局,朱元璋第一谋臣刘基为何被毒死,人民网,2006-11-10
  3. 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华典藏
  4. 百战奇法,豆丁网,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