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火尾太阳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火尾太阳鸟

中文学名: 火尾太阳鸟
拉丁学名:Aethopyga ignicauda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太阳鸟科
属;太阳鸟属
种: 火尾太阳鸟
亚种: 16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1837
英文名称: Fire-tailed Sunbird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火尾太阳鸟[1](学名:Aethopyga ignicauda)为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体长20厘米,色彩艳丽。雄鸟红色,具形长的艳猩红色中央尾羽。头顶金属蓝色,眼先和头侧黑色,喉及髭纹金属紫色。下体黄色,胸具艳丽的橘黄色块斑。雌鸟灰橄榄色,腰黄,体型比雄鸟小许多。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3000米间的山地、沟谷或村寨附近的次生阔叶林、开花的灌丛中,有时也见于芭蕉树上。火尾太阳鸟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美丽,活鸟可供观赏,羽毛供装饰,也可作羽毛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分布于印度至缅甸以及中国的西藏、云南等地。

外形特征

雄鸟前额,头顶辉蓝色,并由两侧向下延伸至整个颏、喉亦为辉蓝色,耳以后头顶两侧、枕、后颈、颈侧、背、肩和尾上覆羽概为火红色。中央一对尾羽概为火色,外侧尾羽外翈火红色,内翈褐色。腰亮红色,两翅褐色,飞羽羽缘橄榄黄色。眼先、颊、耳羽黑色,胸鲜黄色,胸中部缀有桔红色,腹和尾下覆羽淡黄沾绿色。

雌鸟上体灰绿或橄榄黄绿色,背部较鲜亮,腰和尾上覆羽缀有黄色,两翅与雄鸟同色。中央尾羽棕褐色,不特性延长,其上隐现暗色横斑,外侧尾羽内翈黑褐色,外翈羽缘棕褐色,羽端淡色。颏、喉、胸灰绿色,其余下体黄绿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黑褐色[2]

生活习性

不甚罕见的垂直迁移的候鸟,常结集成小群活动。鸣叫时展翅跷尾。喜用细长的嘴在各种花朵中吮吸花蜜和啄食花蕊、花叶。剖检8月和11月采自云南的11只鸟胃,胃内容物除花蕊外,还有花叶,种籽和鞘翅目昆虫等。叫声为轻声颤音shweet,鸣声为单调的dzidzi-dzidzidzidzi声。

栖息环境

火尾太阳鸟是一种高山鸟类,夏季主要栖息于海拔1900米以上的中、高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杜鹃灌丛中,冬季多下到海拔1500米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有时甚至进到果园,农地和村寨附近的小林内。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营巢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火尾太阳鸟还是筑巢的高手,并且它们非常懂得享受。“硬板床”它们是绝对不肯躺的,就算是为了幼鸟它们也要准备一个松软舒服的巢穴。为此火尾太阳鸟会去寻找细嫩的草业、其他鸟类的羽毛、干的苔藓或者是其他动物的毛发等来铺垫自己的巢穴。巢呈梨形,内垫有兽毛、细草茎、花和羽毛。每窝产卵2-3枚,卵白色、被有粉褐色斑点,也有呈乳粉色或灰粉色而被有紫红色斑点的。卵的大小为14.3-18.8×11.0-12.5毫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在印度、不丹、中国、缅甸、泰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都维持着极为稳定的繁衍状态。

分布状况:不甚罕见的垂直迁移的候鸟,见于中国西南及西藏南部的亚高山针叶林至林线的林间空地。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2012 火尾太阳鸟缅甸亚种 Aethopyga ignicauda flavescens Baker, 1921
2011 火尾太阳鸟指名亚种 Aethopyga ignicauda ignicauda Hodgson, 1836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三级保护动物[3]

视频

迷你版的凤凰,很有仙气的火尾太阳鸟

参考资料

  1. 火尾太阳鸟,搜狐,2018-02-08
  2. 火尾太阳鸟外形特征,百问中文,2017-06-20
  3.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单学习网,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