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厅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澎湖厅城,因马公市古名妈宫,故亦称妈宫城[1] 、又因兴建年代为大清光绪年间,亦作光绪城。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码头区,澎湖厅城为砖石城,由澎湖水师镇首任总兵官吴宏洛负责督造,光绪十三年(1887年)动工、光绪十五年(1889年)落成,耗资23537两,是台湾清领时期最后一座军事防御性的城池。[2]:32-35
建筑历史
- 澎湖厅城原有六座城门,大半部分在日治时期因都市改正计画被阶段性拆除,用以填海造港,剩馀城垣因位处军事要地及驻军考量,尚有大西门、小西门(顺承门)及西侧城墙保留迄今[3]。
- 民国74年(1985年)8月19日被公告为“国定古迹”[4],现另作观光旅游之用途[5]。
历史沿革
- 大清光绪八年(1882年),清廷与法国因“越南问题”僵持不下,遂在越南、云南边境交战,史称清法战争。战火持续延烧至光绪十年(1884年)年底,法国舰队进犯台湾北部,引发一系列西仔反战役,并于光绪十一年农历二月十三(新历1885年3月29日)发动澎湖之役,法军仅以三日之功便占领位于台湾外海的澎湖群岛,双方几经谈判,终于在农历四月廿七(新历6月27日)缔结“中法新约”,法军才将军队逐批撤出澎湖。[6]<ref>德约翰(John Dodd).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战争台湾外记》. 陈政三(译著) 二版. 台北市: 五南. 2015. ISBN 9789571181837 (Chinese (Taiwan)).
- 清法战平之后,清廷有感台湾之海防地位日益重要,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建省之前,以澎湖在清法战役中轻易失陷为殷鉴,计画加强当地防务。战后闽浙总督杨昌濬及刘铭传(淮军)亲自来澎湖勘察时,见全澎重兵集中于妈宫港区,火炮布局不完整,地理更是“四面莅海,形势散漫,无险可守”,加上澎湖绅民亦奏请建城的情况下,获得朝廷首肯。
- 除了决议兴筑城池和炮台之外,光绪十二年(1886年)复将澎湖水师协与海坛镇水师的编制对调,原澎湖水师协编制调升为澎湖水师镇,最高军事长官从副将改置为总兵,淮军出身的吴宏洛原为海坛镇总兵官,因此调任澎湖,成为澎湖镇首位总兵官,并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十一月实际赴任。
- 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十二月,妈宫城开始建造,由吴宏洛择址督造于妈宫社,并委乡绅黄济时训导,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十月竣工。妈宫城兴建因当地工役不足,参与筑城的主体多是军士。
- 由于官方全力督造,未及两年间,便将妈宫城与周遭附属行政和军事设施一并完工,总计耗费23537两,款项由台湾善后局全数支付。
- 二次世战之后,城西的军事机构改为澎湖防卫司令部,将西门及西侧城垣纳入军管范围;又名顺承门的小西门,经修复古迹,重现旧观,是妈宫古城硕果仅存的城楼,也是澎湖筑城史的见证。
参考文献
- ↑ 妈宫古城,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 陈, 英俊; 高, 启进; 林, 文镇; 郭, 金龙. 《2010澎湖县文化资产手册》.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010. ISBN 9789860262797 (Chinese (Taiwan)).
- ↑ 张, 志远. 《台湾的古城》. 台北县: 远足文化. 2009. ISBN 9789866731006 (Chinese (Taiwan)).
- ↑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妈宫古城〉. 国家文化资产网 (Chinese (Taiwan)).
- ↑ 刘, 禹庆. 〈顺承门重新开放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办活动昭告天下〉. 自由时报. 201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Chinese (Taiwan)).
- ↑ 许, 毓良. 〈清法战争〉.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