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镜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潘镜芙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30年1月20日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科研工作者 |
潘镜芙,男,汉族,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船舶工程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潘镜芙毕业于浙江大学;1952年-1955年,担任华东电工局电器设计处工程师;1955年-1961年,担任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一产品设计室副科长;1961年-1964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电气科科长;1964年-1981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1981年-1983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1983年-1991年,担任中国船舶总公司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副所长[3]。
人物简介
潘镜芙(1930.01.20- )。船舶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驱逐舰总设计师。
作为舰艇设计专家,成功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大量开拓性工作。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首次将舰对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水面舰艇,并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制作了开创性工作。在主持设计第二代新型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做到舰船综合性能兼优,实现了作战指挥自动化,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装备选型上,采用国内新技术成果与引进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促进了我国造船、机电、电子等工业的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及二等奖两项[4]。
潘镜芙长期从事舰船总体设计研究工作。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履历
1947年至1948年在同济大学新生院学习,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5年起,潘镜芙一直在舰船设计部门工作;1955年至1991年,任第七O一研究所技术员、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等职;
1966年,潘镜芙以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身份,开始主持设计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
1968年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首制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经过近4年的艰苦攻关,首制舰于1971年12月顺利交付海军服役。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使中国驱逐舰进入导弹时代。曾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中国第一代三种型号驱逐舰,是新型驱逐舰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
1994年和1996年,由潘镜芙主持设计的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和青岛舰交付人民海军。该型舰性能达到当时世界同类舰的先进水平,作战效能大大提高。此后,潘镜芙逐渐退居二线,不再具体负责舰船设计工作,但至今仍然担任国产军舰设计的顾问,为新型驱逐舰的继续改进做了许多幕后工作。
1995年,潘镜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就荣誉
新型驱逐舰是战术技术性能先进、高新技术密集的水面舰艇,他在主持设计该型舰中的成就是:提出战术技术性能优越的舰总体方案,实现了完整的作战指挥自动化,实现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装舰等新技术取得成功,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更新设计观念,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将平台与负载作为一个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不追求单项指标先进,而要求达到全舰有机协调,实现全舰综合性能兼优,要求舰的总体性能达到国际90年代同类舰先进水平,舰上良好的居住性保证了舰员在海上能长期生活和执行任务。在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和电磁兼容等新技术领域作了开拓性工作,将舰上十余个分系统组成综合系统,可做到早期预警、集中指挥控制,使我国水面舰艇指挥控制功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电子和特种装备系统的设计方法。
在研制中统筹安排模型仿真试验、系统陆上试验、系泊航行试验,确定新研制系统设备必须经过陆上试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装舰,将质量第一思想贯彻于研制工作全过程。正是这种严格要求,他主持设计新型驱逐舰首制舰(哈尔滨号驱逐舰)1997年横渡太平洋,访问美洲四国;2号舰(青岛号驱逐舰)2002年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作环球航行,顺利完成出访和环球航行任务,经受了严格考验。该型驱逐舰研制成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其研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潘镜芙院士也是中国最新型导弹驱逐舰170、171的总设计师。
潘镜芙院士长期从事舰船总体设计研究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主持人之一,新型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兼作战系统主任设计师。在舰船总体设计中,他着眼全舰综合技战术性能优化设计,采用作战指挥自动化、电子对抗、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新技术并获得成功;在作战系统电磁兼容等领域作了开拓性工作,使全舰能实现早期预警、集中指挥、软硬武器综合使用。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镜芙主持设计中国第一代三种型号驱逐舰亦获得成功。第一代驱逐舰首次将导弹武器系统装备水面舰艇,其研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舰队编队指挥舰增大远程通信和编队指挥能力,加装海上油水补给装置,使舰具有远航能力,参加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试验,出色完成护航驱逐舰编队指挥任务,其研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代驱逐舰改进型首次将各分系统组成综合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舰的战术技术能力,其研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数十年来为舰船研制竭尽全力,经常深入科研、生产、实验第一线,他主持设计两代四型驱逐舰,每一型舰在技术上均有新的突破,都成为中国的主战舰艇,这些舰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的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潘镜芙的名字,一直以来是跟中国自主研发的导弹驱逐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极其薄弱的科研基础上做出的许多开拓性工作,不仅让这一主力舰种迈进了国际先进行列,更有力地带动了整个中国人民海军装备的发展 。
潘镜芙 | |
---|---|
“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40余年铸造大国战舰 |
潘镜芙院士主持设计中国第一代三种型号导弹驱逐舰1980年参加中国向南太平洋产发射远程火箭试验,出色的完成了护航驱逐舰编队指挥任务;1985年首次代表中国海军出访南亚三国。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装备组成全武器作战系统,为新型舰船设计发展打下了基础。潘镜芙院士在主持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把国内新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组合,以系统工程观点更新设计理念,做到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有效的提高了作战能力,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新型驱逐舰首制舰(哈尔滨号)1995、1996年参加二次海上演习,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评价。1997年哈尔滨号横渡太平洋,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该型2号舰访问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在国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98年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奖 [5]。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6]。
个人生活
名字由来
潘镜芙的名字中“镜芙”二字,出自《酉阳杂俎》中的“人镜芙蓉”这一典故,寓意考试高中第一,“这个名字是我外祖父给我取的,虽然有这个用意,但外祖父更是在提醒我,不能像镜子里的花一样,要脚踏实地地做事。”
梦想起点
1930年1月,潘镜芙出生于浙江湖州,抗战爆发后,为躲避战乱,七岁的潘镜芙不得不同家人一道乘着小船逃往上海。“到黄浦江的时候是晚上,我看见了一片灯光,都是日本的军舰和外国的大船,没有我们自己的大船、军舰。当时虽然年纪很小,可是我想,如果长大以后能够造军舰多好啊!”这成为潘镜芙“铸舰梦”的起点。
特殊习惯
1970年底,潘镜芙与来自701所的一帮设计师一直吃住在船上,当时所有设计人员都有一个特殊习惯:大家的外套上口袋都特别多。出去跟船实验时,一二十个人,每人都是一个口袋装苹果,一个口袋装咸菜,一个口袋装饼干,另外一个口袋装面包,都是吃的。原来,当时很多实验都是选在海面出现台风、风浪高的天气,这个时候,专家们一上船不久就会晕船,不断地呕吐,为了防止把自己的胃液吐尽,他们都是把肚子里东西一吐光,立刻吃点随身带的食物;再吐,吐完后又强迫自己继续吃。
爱好文学
尽管工作很忙,但青少年时代对文学的爱好,潘镜芙从未放下,在他家客厅、餐厅、卧室的书柜里,珍藏着大量文学、历史类书籍。他涉猎很广,喜欢《红楼梦》,喜欢巴金、林语堂,也喜欢金庸、琼瑶。他还喜欢中国古典音乐,如古筝、琵琶和京剧,当年他就是因为经常参加单位的合唱等文娱活动,才与同为文艺爱好者的妻子许瑾相识相恋。潘镜芙家里,最抢眼的是客厅、餐厅和卧室里的3个书柜,大部分珍藏的是中外历史上那些大文豪的著作。看那些藏书,不知底细者,还以为潘老是一位专攻文史的学者。潘镜芙的休闲方式多是读书、写诗,还有欣赏音乐,每当他攻克了一道技术难题,总会拿起一把口琴,轻轻地吹上一曲浪漫又深情的《军港之夜》。
家庭生活
1966年到1992年20多年里,潘镜芙与妻子几乎过着分居的生活,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才能回到上海的家。“我对妻子和孩子真的很愧疚。分隔两地的那些年,我和家人都是通过写信相互支撑的。”直到1992年,潘镜芙的工作移回上海,这场马拉松式的亲情割舍,才算重新得以“焊接”。
潘镜芙家里,最抢眼的是客厅、餐厅和卧室里的3个书柜,大部分珍藏的是中外历史上那些大文豪的著作。看那些藏书,不知底细者,还以为潘老是一位专攻文史的学者。
他的休闲方式多是读书、写诗,还有欣赏音乐,每当他攻克了一道技术难题,总会拿起一把口琴,轻轻地吹上一曲浪漫又深情的《军港之夜》。
2018年,潘镜芙步履蹒跚,无法再登上舰艇。不过,每隔一段时间,潘镜芙都要到701所转转,和年轻的技术人员聊聊天,只有这样,他的心里才会觉得踏实。他说:"搞了一辈子海军装备,我最牵挂的是海军官兵们。官兵在舰上生活得舒心,才更有精力提高训练质量。"
人物评价
潘镜芙在作战系统电磁兼容等领域作了开拓性工作,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评)
在驱逐舰研制和舰载作战系统、电磁兼容等新技术领域,潘镜芙均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 。(《解放军报》 评) 潘镜芙半个多世纪以来呕心沥血,为中国研制两代四型驱逐舰和中国进入世界舰艇强国之林作出巨大贡献,为母校光辉的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潘镜芙以对中国舰艇杰出的贡献,实现了他的人生格言“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 (浙江大学校史研究员熊家钰、上海校友会副秘书长张迎华 评)
在国弱民敝的战乱年代里,潘镜芙在漂泊的小船上立下宏伟的志向——为国造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岁月中,他隐姓埋名投入到新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设计之中;他把自己和导弹驱逐舰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深蓝的大海里,不断创新,一生践行 。(《湖州晚报》 评)
视频
潘镜芙:驶向深蓝
潘镜芙:逐梦深蓝||TELL+DREAM演讲实录
参考来源
- ↑ 每日一星|船舶工程专家 潘镜芙 ,个人图书馆, 2019-12-23
- ↑ 潘镜芙 ,中国工程院
- ↑ 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工程专家潘镜芙:精益求精铸造大国战舰 ,搜狐, 2018-06-12
- ↑ 科技报国薪火传——“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 ,腾讯网
- ↑ 潘镜芙 ,名人简历网
- ↑ 中国梦实践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工程专家潘镜芙 ,法制网,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