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淮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滨淮位于江苏省滨海东北隅,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距江淮名城盐城市11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80公里,西距周恩来故里淮安市90公里。全镇区域总面积201.3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总面积18万亩,下辖27个村(居)、2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459人(2017年),是盐城市9个面积超200平方公里、12个人口超10万的特大镇之一。[1]
交通版块
滨淮镇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位于废黄河故道北岸,北枕宋公堤,东与天然港滨海港接壤,南靠国家级重点镇八滩镇,西与八巨镇毗邻,S226、S327、X301、G228临海公路穿境而过,海港大道将连接沿海工业园与滨海医药产业园。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坐落境内,镇域面积201.3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13万亩,沿海滩涂面积3万亩,海岸线17.5公里,淡水养殖面积1.5万亩,全镇共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7459人(2017年)。2007年全镇以在“全县争一流,全市快进位,全省创特色”的目标定位,高扬发展旗帜,强化两个聚焦,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强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GDP5.2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财政收入4863万元,同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25%、25%、48.8%,实现2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5620元,同比增长15%。全县综合考核名列前列,连续3年荣获三个文明综合奖。
自然条件
属暖流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7℃ ,平均日照2340小时,平均降水量981.5毫米,全年无霜期223天。
行政区划
1951年,与八滩划分后成立东方人民公社,公社社址在沈滩;
1954年,因黄河夺淮而改名为滨淮人民公社,公社社址迁至小岭堆;
1985年,撤社建乡;
2000年12月28日,撤乡建镇,成立滨淮镇;
2001年5月,与头罾乡合并成立滨淮镇;
2011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滨淮樊集合并,成立滨淮镇。[2]
经济发展
以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为主抓手,2007年引进瓯华、南翔、永太、超威、三冠皮具等26个企业,生产红红火火。化工、机械、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滨淮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镇有定报企业16家,税收超千万元以上企业4家。
万亩优质棉基地,亩产皮棉80公斤以上;双万亩水稻,4.5万亩优质小麦、玉米,亩产700公斤以上。玉华、新生万亩高效养殖园区,南美白对虾,亩产值达3000元~5000元;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年饲养量达6万头。家禽突破100万羽。
在S226、S327沿线大力实施农业设施栽培,面积达万余亩。长兴、公玉、东罾、新生村农业设施栽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是市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东罾村是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推广村。
工业经济在做大做强中进一步提速。2008年1-6月份滨淮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同期增长19.5%;固定资产投入2.86亿元,增长51%,其中工业技改投入2亿元,增长45%。完成定报企业增加值13011万元,占年计划的72.3%,增长52.2%;利税5025万元,占年计划的70.1%,增长58.3%,其中超威电源、永太化工、瓯华化工等3家定报企业利税均突破800万元;工业用电量1861万千瓦时,占年计划的74.4%,增长79.5%。 财政收入在重培重管中进一步壮大。2008年1-6月份完成财政收入2300万元,占全年计划4500万元的51.2%,比2007年同期1331万元增长71.1%,其中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092万元,占全年计划2050万元的53.3%,同比增长63.7%。滨淮镇2008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国税1555.2万元,占年计划3100万元的50.2%,比2007年同期783.4万元增长98.5%;地税532.9万元,占年计划1050万元的50.8%,比2007年同期391.6万元增长36.1%,财政征收完成216.8万元,占年计划350万元的62%,比2007年同期165.7万元增长30.86%。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2%,居全县前列位置。
工业经济以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为主抓手,2007年引进瓯华、南翔、永太、超威、三冠皮具等26个企业,生产红红火火。化工、机械、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滨淮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镇现有定报企业16家,税收超千万元以上企业4家。
农业经济万亩优质棉基地,亩产皮棉80公斤以上;双万亩水稻,4.5万亩优质小麦、玉米,亩产700公斤以上。玉华、新生万亩高效养殖园区,南美白对虾,亩产值达3000元~5000元;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年饲养量达6万头。家禽突破100万羽。
高效农业在S226、S327沿线大力实施农业设施栽培,面积达万余亩。长兴、公玉、东罾、新生村农业设施栽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是市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东罾村是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推广村。[3]
支柱产业
古老的废黄河孕育了灵秀的小镇,勤劳聪慧的滨淮人写下灿烂的业绩,培植壮大了林业、蔬菜业、草鹅业、滩涂养殖业四大支柱产业。
林业:拥有万亩连片意杨林8个,拥有意杨树木300万株,蓄积木材量120 立方米。
蔬菜业:绿参牌日本大根系列产品享誉中原,远销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8个省市。
滩涂养殖业;拥有滩涂万亩,高标准淡水养殖水面 1.5 万亩,盛产南北白对虾等水产品,畅销广东、福建、江西等10个省市。
草鹅业:拥有年养40万只的种草养鹅示范区1个,全镇全年可养草鹅80万只,市场供不应求。[4]
社会事业
2007年,新建8条39公里硬质路面,新建两幢敬老院公寓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全镇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入户率快速提升,教育事业一直领先,滨淮中学连续8年被评为县教育系统综合考评一等奖。
教育,镇内有初中1所,小学20所,教职员工520人,中级职称以上173人,在校学生近8125人,中心初中连续六年在县同类学校考核中位居榜首,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卫生、农村改水:中心卫生院拥有32名医生,先进医疗设备5台套,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已形成。农村有深水井15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9%。
园区建设
2008年初,滨淮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强化两个聚焦,打造崭新滨海”的工作理念,按照“全县争一流、全市进位次、全省创特色”的目标定位,把发展民营创业园,作为乡镇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举措来抓。滨淮镇着眼于策应沿海开发,接轨港口建设,配套县沿海工业园,助推工业化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推进”的方略,采取镇、村联办,全力构建滨淮民营创业园和东罾工业小区两个载体。在规模容量上,滨淮民营创业园沿S327线两侧分布,南枕S226线,规模建设用地1200亩,一期建设300亩,启动区100亩,2008年力争引进2至3个工业项目。东罾工业小区西接沿海工业园,占地650亩,已开发150亩。至2010年,这两个园区将引进工业项目10个以上。在项目载量上,滨淮民营创业园、东罾工业小区分别主攻5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上项目,确保“十一五”期末将这两个园区打造成“引20家企业,聚8亿投资,创15亿销售、1亿利税,容5000人就业”的市级乡镇工业园。在产业方向上,滨淮镇民营创业园注重引进纺织、服装、皮件、电子、玩具加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东罾工业小区主要招引机械、建材、物流仓储、化工研发等配套沿海工业园发展项目。在项目布局上,滨淮民营创业园与东罾工业小区将根据项目引进实际状况,着眼于项目循环、关联配套和形象求佳,通过严把项目投资强度关、项目安全环保关、项目进区选址关,确保项目分布专业化、衔接循序化、用地集约化、形象最优化。
在基础设施快速配套建设上,滨淮镇党委、政府坚持通过项目支撑基础设施,部门配合园区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设施,计划投资200万元,力争滨淮民营创业园年内建成千米水泥路面主干道,确保水、电、通讯全部覆盖到位,基本形成框架清晰、配套完善、标准较高的园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年内东罾工业小区投资200万元以上,完成新调整地段土地平整,新建桥梁1座,建成小区中心路1500米,基本形成两纵一横的园区干道主框架。尤其是加紧对接落实皮具加工、纺织项目,确保滨淮民营创业园年内2个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协助企业抓紧办结项目手续,协调处理矛盾,督促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确保东罾工业小区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力争1家以上企业竣工投产,滨海碧波源有限公司力争年底试投产。滨淮镇党委还对投产企业快速抓达效,主要是对东罾工业小区投产的4家企业,通过镇、村干部挂钩服务,帮助协调调度生产要素,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务求企业快投产、快达效,确保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创利税600万元以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