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满族荷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满族荷包

来自 中国文明网 的图片

满族荷包历史悠久,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没深山老林,同飞禽走兽打交道,因饮食无定,便在腰间挂一个用兽皮做成的囊袋,里面装着食物,上口用细细的皮带子抽紧。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先人走出了山林,开始了农耕生活,皮囊也演变成布囊,演变成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就的精致而小巧的佩饰,上面绣了花鸟虫鱼,成为后来的荷包。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满族荷包

批准时间:2007年

地理标志:满族聚集地

非遗级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简要介绍

在满语中,荷包被称为“法都”。

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没深山老林,同飞禽走兽打交道,因饮食无定,便在腰间挂一个用兽皮做成的囊袋,里面装着食物,上口用细细的皮带子抽紧。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先人走出了山林,开始了农耕生活,皮囊也演变成布囊,演变成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就的精致而小巧的佩饰,上面绣了花鸟虫鱼,成为后来的荷包。

历史起源

形式变了,内容也有所改变,一些荷包里不再装着充饥的食物,代之的是一些一饱口福的小零食。另有一些荷包,则装着香料、烟草。

装香料的荷包,又被称为香荷包,是满族青年的定情之物。一对男女相爱了,女方往往要送给男方一个荷包,那个荷包,一定是那个少女满含深情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绣成的。

烟荷包,有的是待嫁的少女做给未来的丈夫,有的是出嫁以后给丈夫做的。有趣的是,每个烟荷包上,都拴着一个烟荷包疙瘩,其形状如同传说中老寿星拐杖上的葫芦,只是比那葫芦要小许多,长只二寸许,一般为木制,上面刻着各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十分精美。烟荷包疙瘩的作用是防止烟荷包失落。因为当时人们扎的是布的裤腰带,连着烟荷包的葫芦疙瘩由下而上塞到裤腰带里,因为有了那个疙瘩的在上,烟荷包就不会从裤腰带中失落了。

在满族人中,或春节,或某人某家有了喜事,都有送荷包的习俗,以祝愿吉祥平安。满族男女老少都佩带荷包,但其佩带的方法的位置却是不同。男人的荷包,和解食刀、扇套、火镰等必备的小物品一起挂在腰带的两侧,女子的荷包,一般挂在旗袍上边的第二个纽扣上,年轻的女人或孩子,在挂荷包的同时,还常常挂些小怀镜、香串儿、玉牌之类物件。每年到了端午节,荷包就要更换了,更换后的荷包,里面要装雄黄和艾草,有些人,还要把小梳子、小篦子以及核桃、枣木等雕刻的小“五毒”配成一串挂在腰上,据说,可以避邪。

发展沿袭

是满族传统的民俗工艺品之一,沉淀着数千年来满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饱含丰富内涵,是清代满族服装上的主要佩饰之一。凤城满族荷包内装野生天然香料——灵香草,其香气可持续数年之久,随身佩带不仅能避秽除臭、健脑醒神、增强人体免疫力,而且在室内悬挂还有驱虫灭害之功效。独具民族特色的凤城满族荷包以其做工精致、香气袭人的特点,令人爱不释手,颇受国内外广大游客和收藏爱好者喜爱。

作为满族的聚居地,丹东地区制作和佩带荷包的习俗可追溯到满族入关前后,特别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满、蒙八旗的部分人口从北京抽调返迁辽东地区后,一直在丹东地区的民间世代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满族荷包属于手工艺品刺绣类,材质主要是绸缎,有几何图形、动植物形、器物形等造型,用手工刺绣花鸟鱼虫、吉祥用语、戏曲人物、神话传说、祥禽瑞兽、脸谱、古董等纹样,并配以珍珠、玛瑙、琥珀、玉石、流苏等装饰物件,广泛应用于婚恋定情、亲友馈赠、收藏把玩和装饰装潢。特别是端午节庆活动中,荷包用于消灾避邪、祈福呈祥,成为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民俗标志性工艺品。“满族荷包从功能上分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香囊,内装香草,几十年香味不尽;另一种是盛物式的实用性荷包,像烟荷包、钱荷包、首饰荷包等。满族荷包的规格也有多种,最小的1.5厘米×1.5厘米,最大的30厘米×24厘米。

相关评价

作为满族现存的“活态文化”之一,满族荷包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目前,凤城满族荷包已形成5大类产品,共20多个品种,成为丹东地区节庆活动和旅游纪念品中的标志性民间工艺品,先后4次荣获全国和省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银奖、优秀奖,并于2007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

参考文献

  1. 满族荷包风格初探道客巴巴网,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