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滇栲,高达12米。幼枝稍被毛。叶革质,卵伏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3—18厘米,宽4.5—7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楔形,不对称,全缘,两面同色或背面稍带灰绿色,侧脉12—15对,背面显著凸起,近叶缘处网结,二次侧脉明显;叶柄长1—1.5厘米,有短疏毛或无毛。果序长15—20厘米,轴径3-4毫米。总苞近球形,连刺直径3—4厘米,高约2—3厘米;苞片针刺形,疏生,基部结合成短刺轴,上部分为4—6叉,长0.5—0.9厘米。坚果1个,卵形,直径1—1.5厘米,被绢毛,果脐与坚果基部几等大,但不规整。

目录

分布范围

产西畴、富宁等地;分布于我国广西及广东的海南岛。越南亦有。

形态特征

滇栲多为耐荫性树种,但不同种类的耐荫程度有所差异。刺栲较耐荫,其幼苗常能生于常绿阔叶树林下;而青钩栲不甚耐荫,其幼苗、幼树多生于林缘。萌芽力强,伐根上的萌条可长成大树。育苗的越南栲种子可随采随播,也可混湿砂贮藏。喜温暖,不耐寒,印度栲(C.indica)则需更温暖的环境才能正常生长。喜湿润气候,滇栲(C.delavayi)则较耐旱。不耐盐碱。生长速度因树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福建三明市小湖区青钩栲人工林10年生平均高8.77米,平均胸径12.25厘米; 广东黧蒴栲7年生平均高8~9米,胸径14厘米。寿命长达数百年。萌芽力强,伐根上的萌条可成长大树.木材坚重,耐湿耐腐,可供建筑、桥梁等用材;坚果的种仁可食用或酿酒;壳斗和树皮是栲胶的原料。黧蒴栲等生长快,萌芽力强,为优良的薪炭林。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600—1800米山地阔叶林中。[1]

主要价值

造林 

有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两种方法。如采用植苗造林一般在果实成熟、 壳斗裂开、种子散落时采种,随采随播,也可混湿砂贮藏。春播比秋播鼠害少。条播行距15~18厘米,播种沟每米播20~40粒,播种时果脐向下,覆土厚 2厘米。播种行东西向有利苗木互相庇荫,光照强的圃地需搭荫棚。造林宜在冬末春初新叶未展开以前进行,将苗木枝叶修去2/3和剪去过长的主根,随起苗、随修剪、随打浆、随栽植。根系应舒展,覆土踏实,再盖一层松土以利保墒。播种造林需注意防鼠、兽为害。主要病害为叶褐斑病,为害当年新叶,造成叶枯焦脱落。害虫有栎实象幼虫蛀食果实,造成落果或种仁大部分被吃掉。金龟成虫食叶,幼虫啃根。

用途 

滇栲类木材坚重、抗压力强、耐腐朽、水湿,供建筑、桥梁、坑柱、家具等用材。黧蒴栲等生长快、萌芽力强,为优良薪炭材。栲树类坚果的种仁多可食用或酿酒。壳斗和树皮是栲胶原料。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