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溪头秋海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溪头秋海棠
溪头秋海棠原图链接

中文名:溪头秋海棠

拼 音:xī tóu qiū hǎi táng

学 名:Begonia chitoensis T. S. Liu & M. J. Lai (1977)

界:植物界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 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 纲:蔷薇亚纲

超 目:蔷薇超目

目:葫芦目

科:秋海棠科

属:秋海棠属

种:溪头秋海棠

分布区域:台湾


溪头秋海棠c(学名:Begonia chitoensis Liu et Lai):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粗壮,高可达45厘米,叶片长柄,两侧不相等,轮廓斜卵状圆形,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齿,深红色;托叶卵形,花腋生淡粉色,花序梗细弱,有小苞片;花丝离生,蒴果3翅,6-10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台湾特有植物,已由人工引种至大陆许多地区栽培。该花花形,叶色柔媚。盆栽用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台、茶几等地方。 [1]

形态特征

草本 ,无毛或散生柔毛。茎粗壮,高45厘米,干时具沟,下部节间长约15厘米,上部节间长12厘米。叶具长柄;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 斜卵状圆形,长15-20厘米,宽10-1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齿,掌状8-9条脉;叶柄长10-12厘米,深红色;托叶卵形,长8-10毫米,先端渐尖。花淡粉色,少数,呈聚伞状,腋生;花序梗细弱,长约20厘米,有小苞片;雄花:花被片4,外面2枚大,宽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2厘米,内面2枚小,长约1.5厘米,宽约8毫米;雄蕊多数,花丝离生,长约1.5毫米,花药长约1毫米;雌花: 花被片5,外面的宽卵形;子房3室,具有不等3翅,花柱3,2裂,柱头外向螺旋状扭曲,并带刺状乳头。蒴果长约3厘米,直径1.5厘米, 具不等3翅,1翅伸长,长约20毫米;宽约13毫米,其余2翅窄。花期8个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于中部中低海拔以下山区,常见于道路边坡之林荫下。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台湾,中国台湾特有植物。

繁殖方法

播种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 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 ℃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栽培技术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 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病虫防治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由腐霉菌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症状:感染这种病菌后,扦插苗的根系弱、叶片发黄。诊断方法是茎部和根系出现黑色的糊状物,从插条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茎和叶片的部。根部和茎段的腐烂经常是成片发生,而通过栽植床,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插条。

控制方法: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从繁殖之初就使用无菌材料,对上盆基质和栽植床进行消毒处在栽种前后用杀真菌药剂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尽量减少水的灌溉量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促进根的长势。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症状:发病后有褐色的霉状物附着在病上。霉状物可以从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是由于植物根茎部长出的霉状物。立枯丝颜色常为红褐色,外形似蜘蛛网。

控制方法: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喷洒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由白绢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尽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