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湖北山楂 |
中文学名 湖北山楂 门 被子植物门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亚目 蔷薇亚目 亚科 苹果亚科 种 湖北山楂 |
湖北山楂为乔木或灌木,高达3—5米,枝条开展;刺少,直立,也常无刺;小枝圆柱形,无毛,紫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二年生枝条灰褐色;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无毛或仅下部脉腋有髯毛;花瓣卵形,白色;果实近球形,深红色,有斑点,萼片宿存,反折,两侧平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山楂果色鲜红、亮丽,结果大年满树红果十分壮观,可用于园林绿化的观果树种,也是上佳的盆景材料。果可食或作山楂糕及酿酒,在湖北、江西等地作山楂入药。[1]
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生长在海拔500-2000米发山坡灌木丛中。
信息
拉丁学名 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
别称 猴楂子(湖北土名),酸枣、大山枣(江西土名)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属 山楂属
命名者及年代 Sarg, 1912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达3-5米,枝条开展;刺少,直立,长约1.5厘米,也常无刺;小枝圆柱形,无毛,紫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二年生枝条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无毛,紫褐色。
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9厘米,宽4-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上半部具2-4对浅裂片,裂片卵形,先端短渐尖,无毛或仅下部脉腋有髯毛;叶柄长3.5-5厘米,无毛;托叶草质,披针形或镰刀形,边缘具腺齿,早落。
伞房花序,直径3-4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4-5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齿,早落;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全缘,长3-4毫米,稍短于萼筒,内外两面皆无毛;花瓣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白色;雄蕊20,花药紫色,比花瓣稍短;花柱5,基部被白色绒毛,柱头头状。
果实近球形,直径2.5厘米,深红色,有斑点,萼片宿存,反折;小核5,两侧平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1]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500-2000米发山坡灌木丛中。[1]山楂的生长对环境要求不严,山坡、岗地都可栽种。抗寒,抗风能力强,一般无冻害问题。选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丘陵和山地缓坡地段,以东南坡向最宜,次为北坡、东北坡。要注意蓄水、排灌与防旱。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陕西、山西、河南。[1]
主要价值
山楂果色鲜红、亮丽,结果大年满树红果十分壮观,可用于园林绿化的观果树种,也是上佳的盆景材料。果可食或作山楂糕及酿酒,在湖北、江西等地作山楂入药。
果实:酸、甘,微温。破气散瘀,消积,化痰。用于痢疾,产后瘀痛,绦虫病,高血压症,肉食积滞,肝脾肿大,血脂偏高。
【土家药】山棠梨:果实治食积,肚腹胀满,食欲不振《土家药》。
性味
山楂性温,比较偏中性,既不属于热性也不属于凉性。山楂的营养丰富,口感比较酸,因为是中性的食物,比较适合大多数人食用,注意适量即可。[2]
山楂属描述
Crataegus L. 山楂属,蔷薇科,约1000种,分布于北温带,北美最盛,我国约有17种,各省均产之,其中山渣C. pinnatifida Bunge北部常见栽培,果供鲜食或作蜜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具刺;叶互生,单叶,通常分裂,稀不裂,有托叶;花为顶生的伞房花序;萼钟状,5裂;花瓣5;雄蕊5-25;子房下位,1-5室,有中轴胎座,每室有发育的胚珠1颗;果为一梨果,有1-5个具1种子的小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