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游击队之歌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1]


游击队之歌》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之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游击队之歌》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游击队之歌
                填词         贺绿汀
                谱曲         贺绿汀
                音乐风格         进行曲
                所属专辑         正义之声-100首优秀抗战歌曲集
                发行时间         1937年


创作背景

1937年冬,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南京武汉到达山西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为抗日部队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贺绿汀的创作热情,年底,他们到达山西重镇临汾。在城郊的一个八路军办事处(现在临汾尧都区刘村镇),他们与指战员有了更直接的接触,并对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在听取了朱德任弼时贺龙等首长的报告,从而,对抗日战争的形势和策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不仅要靠正规战,也要靠运动战、游击战。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贺绿汀对着小小的油灯,将那些零碎、片断的音乐形象一下子缀成一个整体,连词带曲,一气呵成创作出了歌曲《游击队之歌》。他将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的名义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 1938 年初,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召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首演。[2]


由于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更接近红军游击战法,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两句与会议的主题还十分贴近,故受到与会的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认为当时部队正需要这样的歌曲。


抗日战争初期,红军挺进华北、华中,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所谓"游击战争",即"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首《游击队之歌》用歌曲的形式为红军游击战法作了一个形象的注脚。但可惜的是,《游击队之歌》的第二段歌词后来未保留。


歌词

        第一段

        我们都是神枪手[3]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第二段

        哪怕日本强盗凶

        我们的弟兄打起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

        找不到我们的踪和影

        让敌人乱冲闯

        我们的阵地建立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的战线越延长

        我们的队伍越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

        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分党,不分派

        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

        日本强盗正在走向灭亡

        待到最后胜利日

        世界的和平见曙光


作者简介

贺绿汀 著名音乐家。1903年生,原名贺楷,邵东县人。1926年入党,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4年以《牧童短笛 》获“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第一奖。


抗战爆发后,参加救亡演剧一队。1937年创作著名歌曲《游击队之歌》。1938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总干事。1941年赴延安,在鲁艺执教。毛泽东对他说:“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1949年,任北师大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十年动乱中,他受到“四人帮”迫害。在“四人帮”的淫威下,他铁骨铮铮,大义凛然,被人们誉为“硬骨头音乐家”。粉碎“四人帮”后,他继续担任上海音学院院长,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他一生谱写了3部大合唱,5首钢琴曲,200首歌曲,45首合唱曲。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9年病逝,享年96岁。


贺绿汀 先生是位杰出的音乐家,如果说《牧童短笛 》《森吉德玛 》《晚会 》等是先生陶醉于妙不可言的民族音乐的神来之笔,《四季歌 》《天涯歌女 》《春天里 》等是先生处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深切感受、同情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势力的呐喊,那么,《游击队之歌 》则是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熏陶下创作的最为成功、永垂不朽的红色歌曲。它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它浪漫乐观、举重若轻。由此,这首抗日战歌迅速传遍全国城乡,甚至在敌占区,人们也广泛传唱。它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像阳光一样驱散了人们心中恐惧强敌的阴影,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夺取胜利的斗志和信心。


歌曲鉴赏

《游击队之歌》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游击队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游击队之歌》其旋律部分来自于《英国掷弹兵进行曲》。它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全曲音域集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游击队之歌》融入了作曲家对抗日将士的真挚情感,对敌军的愤懑与藐视,对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创作上,作者做了精心的构思与安排:先将节奏写出来,然后按节奏谱写旋律,再依曲填词。富有弹性的小军鼓节奏,轻快活泼的小乐句,唱起来琅琅上口,适合部队行进时边走边唱;对比统一的曲式结构,西方作曲技巧的应用,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与曲调高度协调一致,使得乐曲和谐而完美,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的机智勇敢性格,紧张愉快的生活场景跃然谱上,战斗性的内容,群众性的语言,朝气蓬勃的音调,无论是合唱亦或独唱,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赏者,都会被歌曲的乐观情绪所感染,都能感受到革命与集体的无穷力量,从而信心倍增,奋勇杀敌。


歌曲欣赏


        杨洪基带领全场演唱《游击队之歌》 这才是真正的重量级![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军乐团合唱《游击队之歌》,震撼[5]

        杨坤一曲《游击队之歌》燃爆全场!嗨翻了[6]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精彩片段,歌舞《游击队之歌》[7]

        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游击队之歌》,经久不衰的经典[8]


视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游击队之歌》耳熟能详的一首经典老歌![9]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