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温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温造(766年-835年7月22日),宇简舆,号水南山人,并州祁县(今山西太原市祁县)人。唐朝大臣,礼部尚书温大雅五世孙。

温造早年酷爱读书,隐居于王屋山。成为张建封幕僚,奉命出使幽州,事后隐居于东都。唐穆宗继位,出任京兆司录参军,出使宣慰河朔,转殿中侍御史。酒后得罪宰相,出任郎州刺史,励精图治。开通灌田“右史渠”,使百姓获利,历任侍御史、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册封祁县开国子,赐金紫。唐文宗即位,历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兵部侍郎、东都留守、河阳怀州节度使、礼部尚书。在此期间,平定兴元兵变,开浚了怀州古泰渠枋口堰。

大和九年(835年),去世,终年七十岁,获赠右仆射。

信息

中文名:温造

主要成就:治理郎州,平定兴元兵变

所处时代:唐朝

逝世日期:逝世日期329年

出生日期:766年

逝世日期:835年7月22日

人物生平

温造青少年时英俊潇洒,酷爱读书。他目睹唐中期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自负节概,少所降志,隐居王屋,以渔钓逍遥为事”,过着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时人称其居所为“处士墅”,有“水南山人”之称。后来,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声名,致书超请他为自己谋方划略,温造认为张建封是值得为之献计献策的人物,于是欣然前往。张建封待若上宾,动静咨询,但不敢靡以职任。贞元四年(788年),张建封升任徐州节度使,温造辞归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有高天下之心”。张建封认为温造确是颇有谋略的难得人才,惟恐一旦失去温造,就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唐代后期藩镇纷纷叛乱,拥兵自立。唐德宗在饱经忧患之后,开始加强中央禁军对京畿附近各地的控制,并考虑裁抑藩镇之策。时卢龙节度使刘济向朝廷表示忠诚,唐德宗密诏张建封选择“特达识略”之士前往,“尽选朝廷倚赖之意”。张建封经慎重考虑,强行任命温造为节度参谋,出使幽州。富有谋略长于文辞的温造不负重托,委婉而全面地转达了唐德宗的旨意,话还没说完,刘济就俯伏流涕,表示“愿得率先诸侯,效以死节”,温造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张建封因之向唐德宗介绍了温造,唐德宗召其驰驲入奏,经过交谈,对他的才略颇为赏识,准备让他做朝廷谏官,但因语泄未果。温造离开京师,隐居东都。

长庆元年(821年),温造被任命为京兆府司录参军。是年,卢龙节度使刘总请以所部九州归附朝廷。唐穆宗认为温造“识机应变”,任命他为起居舍人,太原、镇州、幽州宣谕使,出使河朔,宣达朝廷旨意。温造行至范阳,刘总櫜鞬郊迎。温造宣读圣旨之后向他开示祸福,刘总诚惶诚恐,若兵在颈。不久,刘总就藉所部九州入觐,朝廷以张弘正取而代之。温造归朝后,因功升为殿中侍御史。

长庆二年(822年),谏议大夫李景俭酒后谒见宰相,温造因与其共饮,出为郎州(今湖南桃源以东沅江流域)刺史。温造赴任后,关心农业生产,修筑后农渠九十七里,溉田两千顷。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改渠名为右史渠。

四年后,温造又被召入京师,任命为侍御史,掌监察执法。时李祐自夏州入拜金吾,违制进马一百五十匹(一作二百五十匹),温造正衙弹奏,李祐股战汗流。事后,李祐私下对别人说:“吾夜逾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落胆于温御史。”由于温造恪守职责,不久迁左司郎中,又官拜御史中丞,时“朝廷有丧不以礼,配不以类者,悉劾之”。以后,又被擢为尚书右丞,加大中大夫,封祁县开国子,赐金紫。

大和四年(830年),兴元军募卒发生叛乱,杀害兴元节度使李绛。唐文宗以温造“气豪嫉恶”,授其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兴元尹、山南东道节度使,前往平定叛乱。温造赴镇详细了解了兴元军叛乱的情况,上报皇帝,唐文宗许以便宜从事,授其手诏四通,并命神策行营将董重质、河中都将温德彝、郃阳都将刘士和等,均听命于温造。温造冒着风险赶赴兴元,运用计谋围杀了发动叛乱的教练丘铸及参加叛乱的官健千人,因功加检校礼部尚书。

大和五年(831年)四月,温造改任兵部侍郎。七月,检校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九月,制改授河阳、怀州节度观察等使。在此期间,温造鉴于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土地肥沃,但民户凋瘵,奏请开浚了怀州古泰渠枋口堰,役工4万。工程完成后,灌溉济源、河内、温县、武陟4县农田,受益面积逃5000余顷。大和七年(833年),温造入为御史大夫。

大和九年(835年)五月,转礼部尚书。其年六月二十三日(7月22日),温造病卒,终年70岁,赠尚书右仆射。

个人作品

全唐文》录有温造的作品两篇:《瞿童述》、《自请罚奏》。[1]全唐文新编》补录一篇:《害李绛贼斩乞奏》。

历代评价

李祐:吾夜逾蔡州城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吁,可畏哉! [2]

白居易:尝纠天府不旷官,驰轺车不辱命,况为人外和内决,以兼济为心,拔居殿中,以备时使。[3]

舒元褒:温造蔑朝廷典礼,凌陛下侍臣,恣行胸臆,曾无畏忌。 [4]

李昂:风度端雅,质量闳厚,立朝正色,直道当官。自登周行,蔼有休称,前在宪府,爰持国纲。人所未能,心已独至,听言尽主於忠信,指事必根於理化。岂彼尝意,自谓知人。洎南宫提领右辖,郎曹承式,体要宏通。[5]

刘禹锡:旌旗入境犬无声,戮尽鲸鲵汉水清。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6]

刘昫:①温、柳二公,以文行饰躬,砥砺名节,当官守法,侃侃有大臣之节,而竟不登三事,位止正卿。所以知公辅之量,以和为贵。②搏击为优,弥纶则隘。

孙何:历代将帅多出儒者,臣不敢援引三代,请以炎汉之后言之。光武有邓禹,刘备有诸葛亮,西晋有羊祜、杜预,东晋有祖逖、谢玄,苻坚则有王猛,后魏则有崔浩,梁则有谢艾,隋则有高熲。至于唐室儒将尤多,若郭元振之镇陇右、狄仁杰之帅河北、裴度之平淮蔡、温造之定兴元。此数臣者,皆有尊主庇民之功,善始令终之德,一时武臣,未有出其右者。

王十朋:谁坐绣衣石,曾落金吾胆。不戮拥靴人,至今有余憾。

彭孙贻:温造劾李祐违诏献马,人多称其刚直。不知其入兴元军,斩乱兵之杀李绛者八万人(此处有误),一军摄服不敢动,其胆略谋勇尤出人数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