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漁礁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海底不大的隆起部,作為漁場而利用的場所。在這樣的隆起部附近,受地形影響而產生上升流和下降流等,使得海水循環活躍,因此這裡營養鹽類豐富。並由於水淺,日光也易於透過,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大量繁殖,使洄游魚為索取食餌在這附近停留。利用魚類喜歡匯集在海底隆起處的這種性質,人們造成了人造漁礁,從而來提高漁場的生產。為此,向海底投入岩石、木材,土袋子、廢船,特別是近年來,製作了混凝土塊狀體向海底投入以造成人造漁礁。
魚礁是適合魚類群集棲息、生長繁殖的海底礁石或其他隆起物。其周圍海流將海底的有機物和近海底的營養鹽類帶到海水中上層,促進各種餌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長,為魚類等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和索餌繁殖場所,使魚類聚集而形成漁場。常選擇適宜的海區,投放石塊、樹木、廢車船、廢輪胎和鋼筋水泥預製塊等,以形成人工礁,可誘集和增加定棲性、洄游性的底層和中上層魚類資源,形成相對穩定的人工魚礁漁場。
構造原理
對於魚礁的作用原理尚未達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一種理論認為,魚礁使水流向上運動,形成上升流,把營養豐富的海水帶上來,吸引魚群前來覓食;另一種理論為為,魚礁能產生陰影,許多魚類喜歡陰影,故願意游過來;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魚礁能給魚兒提供躲避風浪和天敵的藏身之地。
類型
人工魚礁漁是保護和增殖近海漁業資源的一項有效的技術措施。有以下類型:
按建礁功能
1.養殖型魚礁:以養殖為目的,根據養殖對象的生活習性來設計和設置的魚礁。
2.誘集型魚礁:以提高漁獲量為目的而設置的魚礁
3.增殖型魚礁:以增殖生物資源改善魚類種群結構為主要目的而設置的魚礁。一般投放於淺海水域,主要放養海參、鮑、扇貝、龍蝦等品種,起到增殖作用。
4.游釣型魚礁:為旅遊者提供垂釣等休閒娛樂活動而設置的魚礁。
5.保護型魚礁:設置魚礁的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態環境,有效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全瀕危珍稀物種。防止大型漁具作業,使拖網、圍網和刺網等網漁具避開魚礁區。魚礁區成為禁漁區和魚類避難所。
按造礁材料
1.水泥礁:水泥可製成各種不同形狀的礁體。
2.船、車礁:利用廢舊船舶和車輛作為人工魚礁礁體,這種人工魚礁可以使廢品得到利用,且成本低。
3.輪胎礁:將廢舊輪胎綑紮成塔形、方形等所需的形狀,投放於預定海域作為人工魚礁,實現廢物利用。但綑紮的方法和用材要牢固經久耐腐蝕。
4.石料礁:以天然石塊作為礁體,直接投放于海底堆疊成一定形狀的魚礁,如海參魚礁。
5.塑料礁:以塑料構件為原材料製成的魚礁。此類材料大多數應用於浮式魚礁,因為浮式魚礁要求礁體又輕又耐用。
6.鋼材礁:鋼質材料製成的框架式魚礁。一般為大型、多投放在外海,水深40-100m左右,日本使用較多,用以誘集金槍魚、鰹魚等。
7.按礁體所處水層:底層魚礁、中層和表層魚礁。
8.按礁體結構:方形魚礁、十字形魚礁、三角形魚礁、圓台型魚礁、半圓形魚礁、框架型魚礁、梯形魚礁、船型魚礁、綜合型魚礁。
參考文獻
-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搜狐,2020-10-19
- ↑ 精美絕倫的藝術瑪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