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混是一个中国汉字,多音字。有hún与hùn两个读音。形声,从水,昆声。本义:水势盛大。混还有浑浊,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等意思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混

拼音; hùn/hún

部首; 氵

字码; U+6DF7

五笔; IJXX

仓颉; EAPP

郑码; VKRR

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一一フノフ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上声十三阮,上平十三元

总笔画; 11

四角; 36112

注音; ㄏㄨㄣ

文字含义; ❶◎混hún

〈形〉 (1) (形声。从水,昆声。本义:水势盛大)

(2) 同本义 [torrent]

混,丰流也。--《说文》

汩乎混流。--司马相如《子虚赋》

或混沦乎泥沙。--郭璞《江赋》

(3) 又如:混沦(水旋转的样子);混澒(水流漫涌回旋的样子);混瀁(水大无边的样子)

(4) 浑浊,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 [muddy]

时混混兮浇饡。--《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注:"混混,浊也。"

玄混之中。--《文选·班固·典引》

(5) 又如:混混(浑浊);混秽(使混浊污秽);混浑(浑浊不清)

(6) 糊涂 [confused]。如:混混沌沌(迷糊不清醒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混混(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7) 胡乱 [careless]。如:混说八道(胡说八道);混说(胡说)

词性变化

◎混hún

〈副〉

(1) 全部。同"浑" [all]

辑政蹈故,混不加修。--明·方孝孺《张彦辉文集序》

(2) 整个。同"浑" [whole]

(3) 另见hùn

常用词组

混蛋 混球儿

❷◎混hùn

〈动〉

(1) 混同,混合掺杂 [mix]

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国语·周语下》

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管子·侈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

天下混而为一。--《淮南子·览冥》

六合既混。--《太玄·玄图》

混逐蔓延。--[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混融(混和。混和融合);混淆(混杂);混挠(混杂;搅乱);混缠(搅在一起;纠缠);混羼(混杂;搀杂)

(3) 用武力统一 [unite]。如:混并(合并;统一);混齐(统一;混同)

(4) 闹;搅乱 [make trouble]。如:混渎(胡乱纠缠);混践(打扰;糟踏);混扰(随意打扰);混搅(胡闹)

(5) 苟且度日;苟且谋取 [drift]。如:混穷(苟且度过穷困的日子);混营子(为谋生而当兵)

(6) 欺骗,企图蒙混过关 [fool]。如:混赖(用蒙骗的手段占为己有;蒙混抵赖);混冒(蒙混冒充)

(7) 冒充 [pass of as]。如:鱼目混珠;混他的招牌

(8) 埋伏,躲藏 [lurk]。如:混在其中的叛徒

(9) 另见hún

字型

字源演变; 从小篆到楷体的演变

字形对比;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胡本切《集韵》《韵会》戸衮切,$音倱。《说文》丰流也。一曰杂流。或作浑。

又混沌,元气未分也。《老子·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韵》胡昆切,音䰟。人名。汉有属国公孙昆邪,或作混。

又《集韵》《韵会》《正韵》$公浑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绲。通作昆。《诗·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昆。《周礼注》混沦,卽昆仑。

又《集韵》《韵会》《正韵》$古本切,音衮。与滚同。大水流貌。《孟子》原泉混混。

姓氏

混(读作kūn)姓,混【混、倱、绲、昆】

姓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盘古氏,出自上古第一帝浑敦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据史籍《三五历记》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在史籍《五运历年记》中亦记载:"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髡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盘古氏,又称浑敦氏,为上古第一帝,在史籍《庄子》中记载:"南海之帝为修,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修、忽乃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修与忽欲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中的浑沌,即浑敦,又曰混沌,字虽有异,但字音相同,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字音相同,字可以互假通用的原理。

浑敦氏在历史上又称"帝江"和"帝鸿氏"。在史籍《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释曰:"江读如鸿"。在史籍《春秋传》中也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匿,天下谓之浑敦是此"。显然,《庄子》的寓言来源于上述历史文化背景,而并非其虚构,因此浑敦氏所建的中央之国亦应存在。

盘古氏所建的中央之国,简称为"中国",立于天山汤谷,即今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藏语译为"高原上的山"。随着盘古氏族的迁徙脚步,天山一名亦移植于各地。中国古代时期的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仲山、中山、钟山、汤山、唐山、景山、常山、恒山、齐山、我山、殷山、阴山、白山、长白山、嵩山、商山、太山、泰山、华山等山皆称"天山",因此,这些山皆有中央之意,而以上述山名为国名的王国和王朝皆为中央王国或中央王朝。

浑敦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浑敦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后省文简化为浑氏、混氏、敦氏等。

第二个渊源:源于古混夷族,出自西周时期西戎族,属于以国名为氏。

混夷,氏西周时期对西戎的另一称呼,亦称作绲夷,后来通作昆夷。有汉化者按汉俗称作混氏、绲氏、昆氏者。

第三个渊源:源于古昆邪国,出自汉朝时期属国公孙昆邪,属于以国名为氏。

汉朝初期有属国,名为公孙昆邪,亦作混邪国。在汉景帝灭了作乱七国之后,混邪国亦被撤消,其国民有以其国名为姓氏者,称混邪氏,后省文简化为混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古混沦,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混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混沦山,即昆仑山。有许多西北民族以其为部落、氏族称谓,后逐渐成为姓氏。汉化称混沦氏,省文简称为混氏、沦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古扶南国,出自南亚古扶南国君主混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扶南",是常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一个南亚古国名,明朝以后的汉史将它改译为"柬埔寨"。

公元一世纪末,扶南国正处于部落阶段晚期,向早期国家阶段转化。从"激国"来了一个叫混填的人,他率领一支军队从海上航行至湄公河口,逆水而上,突然出现在扶南国的腹地。柳叶女王仓促率军应战,但混填的军队弓箭手英勇强悍,能战善射,结果,柳叶败北,被迫投降。降服后的柳叶嫁给了混填为妻,两人共治扶南国。

柳叶和混填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后,柳叶催促丈夫给他们分封城邑,令其各自称王,并派遣其第二子、第五子到东汉王朝的都城学习汉礼、政治、军事和儒学。后来,七个儿子分别领兵扩张作战,兼并了周边数国。

经过数代,扶南国再辟土数千里,其疆域大体相当于今日的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基本奠定了当代柬埔寨的领土基础。

混填与柳叶的七个儿子各分封王,治理七邑。后来其中一位邑王叫混盘况,运用计谋离间其余六位邑王,让他们互相猜疑,然后起兵逐一将六个邑王消灭,然后派遣自己的几个子孙来分治各邑,称为小王。

混盘况年高至九十余岁逝世,立中子混盘盘继位为扶南王,将以国事委任大将范蔓管理。混盘盘在位三年逝世,扶南国人共同推举大将范蔓为王。范蔓勇健有权略,以兵威攻伐邻国,各邻国都服属扶南国,范蔓自号为"扶南大王"。

混氏族人此后迁徙到交趾(今越南)地区和中国西南部地区生息繁衍,按汉俗称混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地区。

各支始祖 迁徙分布:

扶南国:

"扶南",是常出现在中国史籍中的一个南亚古国名,明朝以后将它改译为"柬埔寨"。如今的柬埔寨就是古代扶南国的一部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一直以来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在刚兴起时与一个女子的命运紧密相连。

扶南国,汉史书籍又称为夫南、跋南,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印度化古国,建国于公元1世纪,《汉书》中称为究不事,遗址在今柬埔寨境内,奉印度教为国教,受印度文化影响甚深。扶南王国国都在公元五世纪在毗耶陀补罗城(Vyadhapura,梵文:猎人城),在今巴南(Banam)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高棉语中扶南国王叫"山帝"(Kurung bnam),Kurung(帝)bnam(山)。扶南是高棉语bnam(山)的对音。

公元一世纪末,扶南国正处于部落阶段晚期,向早期国家阶段转化。当时,扶南国的许多部落之间征伐不断,民不聊生,人们都期待着救世主的降临。此时,一位名叫柳叶的女子脱颖而出。她年少美貌、体格健壮,天生睿智,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当时的扶南国社会还留有母系氏族制特征,妇女地位相当高。于是,各部落一致推举柳叶为领袖。这样,柳叶就成了柬埔寨历史上第一位国王。

成为一国之君后,柳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治国有方,颇有建树。但没多久,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扶南国军备松弛,国力有所下降。

据史籍《南齐书》记载,扶南国之南,有徼国,有人名混填。有一天夜里,混填梦见天神赐弓,早晨起来,便到庙中神树下,果然得到一把神弓,随即按照梦中指示,率领一支军队从海上航行至湄公河口,逆水而上,突然出现在扶南国的腹地。

常用词组

混编 混沌 混饭 混纺 混汞 混号 混合 混合物 混混儿 混迹 混交 混交林 混进 混乱 混茫 混蒙 混名,混名儿 混凝土 混日子 混入 混世魔王 混事 混同 混为一谈 混淆 混淆黑白 混淆视听 混淆是非 混血儿 混一 混杂 混战 混账 混浊 混子 混作[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