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深衣 |
深衣,属于汉服一种制式,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 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中华地区的汉服来推广,作为汉族文化的代表。
简介
深衣(shēn yī)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 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记·玉藻》 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 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著襕及裙,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 宋代又有仿古礼制作的深衣,为士大夫祭祀冠服的礼服。 深衣作为一种服饰制度在礼法慎重的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郑玄曰:"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评价
深衣由苎麻布制成。在《诗经·蜉蝣》中的"麻衣如雪"中,郑玄注:"麻衣,深衣也。"据史料记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冠,下讫草服。"苎麻所织的布被称为夏布。 幅宽周尺二尺二寸(33厘米-50厘米)。苎麻成布之后,需加灰锻濯漂白, 制成白纻、白纻细布, 即朱熹所说的白细布。 深衣主体用布料一匹(12米),以为匹夫之称。纯(或缘)及腰带用布料两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