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淮北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淮北,简称“淮”,古称“相城”,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接萧县,南临亳州,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河南商丘。南北长15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2802平方千米,是安徽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2016年总人口216.5万人。辖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3个市辖区和濉溪县1个县。市政府驻相山区。[1]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风景名胜有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石板街、临涣古镇、隋唐运河古镇、大坊寺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等,被誉为皖北江南。淮北是运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国酒乡。口子窖名酒出产于此,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是中国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被评为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

淮北是“长三角城市群”、“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成员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智慧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文明城市[2]

2018年,淮北市地区生产总值970亿元、增长4%,财政收入12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944元、12598元。2019年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4′~ 117°03′、北纬33°16′~34°10′。地处皖、苏、豫3省交界处,北接萧县,“飞地”段园镇与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接壤;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省永城市。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108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濉溪县面积1987.5平方公里,市区行政区域面积753.5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相山区人民路208号。

地形地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5~40米之间,坡降为万分之十一。境内有相山(海拔342.8米)、老龙脊(海拔362.9米)及一些小山丘,其余为冲积平原,面积达23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平川广野是淮北市地貌的主要特征,以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濉、龙、岱、闸、沱、浍诸河贯穿而过,采煤塌陷而成的矿山湖点缀着市区。

气候

淮北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

春季(3至5月)温暖,平均气温为14.7℃,平均降水量为160.7毫米,天气多变,多吹东南风或东风,有利于春播和越冬作物生长。

夏季(6至9月)炎热多雨,多吹东南风或东风,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日照充足。夏季平均气温为26.5℃,最高气温达41.1℃。降水量历年平均475.3毫米,超过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为喜温作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秋季(9至11月)凉爽,降温快,日差大,多吹东北风。季平均气温为15.6℃,降水量为168.1毫米,有利于秋季作物成熟。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寒冷干燥,雨雪皆少,偏北风。季平均气温为1.7℃,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3.7℃,最低气温达-21.3℃。季平均降水量为50.7毫米,占全年5.8%,有利于越冬作物安全过冬。

水文

地表水 降水形成坡面径流,汇集进入沟渠、河道或人工村塘、塌陷洼地,形成地表水。市境内偏旱年和干旱年由于降水量减少,河道径流量大为减少,体现出境内河流均为雨源型河流,其资源枯丰完全依赖于降水补给的多寡。

地下水 淮北市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由第四系潜水和裂隙岩溶承压水构成,共分为相山、青龙山至王场和符离集3个水系。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队勘探结果,辖区内地下水开采模数累计为4.16~5.04万吨/小时,其中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开采模数为15~25万吨/年·平方公里,市区北部偏大,浅层水资源为2.6~3.4万吨/小时。浅层水主要来源于降水沿裸露基岩山区和基岩浅埋区上复松散层,以及平原区陆面入渗蓄存和向下越层补给形成的。这部分水资源属面上分布,难以集中开采,其水质主要受土壤和地表水质影响。岩溶承压水开采模数为1.56~1.64万吨/小时,它是全市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水源,由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出露组成的萧相背斜和闸河向斜共同组成淮北深层承压水含水构造体系。深层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靠萧相背斜裸露基岩接受降水入渗,以及第四系潜水的影响。这部分水的功能主要是全市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开采量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淮北市河道节制闸14座,蓄水总库容47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10万立方米。全市现有大沟140余条,长1539公里,中沟2190条,长3615公里,大、中沟上建有涵闸251处,蓄水总库容25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780万立方米。淮北市有山丘区中型水库—化(华)家湖水库,库容13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3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3座,总库容15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7.6万立方米。东北山丘区较大的塘坝有4处,库容1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6.3万立方米。但是山丘区水库、塘坝位于岩溶发育地带,渗漏较为严重,偏旱—干旱年份,基本干枯见底。

淮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34亿立方米, 可利用总量为4.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4.14亿立方米、岩溶裂隙水1.0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7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398立方米/年。2012年,淮北地下水资源量3.9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少27.1%。水资源总量5.4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少35.2%。人均水资源量约250立方米(不包含中深层孔隙水和岩溶水的静储量)。

土地资源

淮北市土地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988公顷,林地面积23266.67公顷,水域面积10000公顷,养殖水面8333公顷,荒沙、荒漠1466.67公顷。再生土地资源优势独特。综合复垦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已成为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自1958年以来,全市累计塌陷土地24万亩,截止2003年,全市复垦利用塌陷土地11.9万亩。

淮北市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原生植被已不存在,人工植被主要是农作物和各种树木。淮北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和砂礓黑土两大类。潮土类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地区,面积约为10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1.1%;砂礓黑土是淮北地区的古老耕作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约为144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4.8%。此外,境内石灰岩残丘地带有面积较小的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和棕壤分布。

矿产资源

淮北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48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0处,中型矿产地13处,小型矿点455处。在查明储量的16种矿产中,煤、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储量分别居全省第2、4、6、2、6、1位。其中,煤炭资源最具优势,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淮北矿区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广泛、矿床规模较大、综合效益凸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

植物资源

淮北植物主要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只有现存的少数石灰岩残丘上分布有次生林,主要森林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全市有野生植物800多种,其中乔木118种,灌木177种,竹类9种,藤木148种,植物类药材有571种。多数野生植物分布在相山、蔡里、龙脊山、北山等山区,如银杏、杨柳、紫穗槐、罗布麻 、黑三棱、菟丝子、盖草、半夏、芦苇、香蒲、白茅、眼子菜、菹草、白萍、黑藻、柴胡、玄胡、狼毒、酸枣、百合、枸杞、银花、甘草、车前草、盖母草、薄荷、小蓟、野菊花等。

动物资源

淮北市野生动物区系古北界华北区,陆栖脊椎野生动物种类贫乏。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兽类有20余种,优势种为草兔、北方刺猬、尖嘴老鼠、大仓鼠、小伏翼、地老鼠、貉、黄鼬、狗獾、猪獾、豹猫等。鸟类有50多种,优势种为猫头鹰、鹰、白鹭、麻雀、山雀、斑鸠、家燕、斑鸠嘴鸭、绿翅鸭、白骨顶、赤颈鸭、苍鹭、白尾雁、白尾鹞、杜鹃、啄木鸟、太平鸟、灰喜鹊、大嘴乌鸦、鹞子等。两栖爬行类有20余种,优势种为青蛙、花背蟾蜍、泥蛇、黑斑蛙、蝎子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有6种,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0余种。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淮北市户籍人口216.5万人,比2015年增加411人;常住人口220.8万人,比2015年增加2.9万人,增长1.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1%,比2015年提高2.0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1%,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83‰,比2015年上升0.5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44‰,比2015年下降0.2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39‰,比2015年上升0.81个千分点。

民族

淮北市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数非常小。建市之初,全市有回族、满族、侗族、蒙古族、畲族、苗族6个少数民族,人口394人,占总人口的0.5%。其中回族37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32个,未识别民族7个。人口3079人,其中回族2419人。截至2012年底,淮北市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34个少数民族,人口4723人,其中回族352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