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淡彩濃情峽江魂(闕惠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淡彩濃情峽江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淡彩濃情峽江魂》中國當代作家闕惠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淡彩濃情峽江魂

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我們依戀長江,我們讚美長江。長江,養育了無數中華兒女;長江,是無數中華兒女畢生的追隨!長江岸邊,一位以「三峽縴夫」享譽我國水彩畫畫壇的馮中衡先生,當數萬千兒女中的名輩。他,被載入了《中國美術史》和《中國水彩畫史》,他的藝術成就出類拔萃。

在馮先生的水彩世界裡,長江是他永恆的選題。他往往選取三峽兩岸為視點,透視出長江景觀的一個面,並運用「近實遠虛」的手法,展示長江的壯麗,每一幅畫作都能「小中見大」。長江的宏大氣勢,《大江東去》《不盡長江滾滾來》;長江的喜怒哀樂,《清風》《驟雨》《墨趣》;長江的萬千氣象,《深秋》《雨韻》《晨霧》;長江的為民福祉,《黃金水道》《峽江船運》《魚汛》;長江邊人民的勞作,《宜昌港舊貌》《峽江船運》《集材場》《激流放伐》《背桔姑娘》,成了他妙筆生花的不竭源泉。

馮先生的長江情思是與生俱來的。1921年,先生出生在湖北省宜昌猇亭。祖父、父輩多從事教育工作,伯父馮兆南是明末清初湖北著名畫家。先生生前說道,他學業有成後回到家鄉,並將畢生的繪畫主題定為「長江」,是源於他年輕時的一次行程。他在從宜昌前往江津的船上,先生看着身後的萬重山及兩岸的風光,對那些眼前掠過的神奇的山川和壯麗的景色久久不能忘懷,長久地令他心馳神往。他認定,他的目的地就是故鄉,也只有故鄉! 馮先生早年就讀於武昌藝專。在我國藝術教育發展的歷程中,武昌藝專的作用舉足輕重。大名鼎鼎的藝術家賀綠汀、唐一禾、馮法祀都曾在那裡任教。據說該校的校歌,也出自聞一多先生之手。上世紀40年代,馮先生正是從這所當時首屈一指的校園走出,步入藝術世界的。「馮中衡先生師承著名畫家馮法祀」。馮法祀先生(1914—2009)是我國的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的大弟子。馮中衡先生得名校的薰陶和嚴師的教誨,成了一名高徒。據記載,先生的水彩畫早在1941年他只有20歲時就入選由同盟國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世界反法西斯畫展」。之後,由於他用油畫和水彩畫技法表現長江三峽的題材是填補了畫界的空白,而得到了恩師馮法祀先生的讚賞,稱他「為現今中國大陸用油畫和水彩以及現實主義手法全面系統表現三峽的第一人」。

馮先生徒步在長江沿岸採風

馮先生完成了學業,奠定了堅實的繪畫基礎。之後轉而選擇水彩畫。業界人士認為,馮先生是既承繼了老一輩藝術家的繪畫傳統理論,又揉合了中華民族文化,既有「寫實」,又有「寫意」,他可算是建構起自己獨特的水彩畫體系的人。他也因此而「成為中國水彩畫史上的'革新和現代形態的形成時期』中國水彩畫的代表人物。」

有記載:「在武昌藝專,水彩畫家倪怡德的加入,使大家對水彩畫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武昌藝專培養了一批從事美術教育與創作的年青人才,如魏正起、馮中衡、金家齊。他們後來成為了湖北水彩畫的先驅者」。原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教授寧璘對馮中衡先生回憶道:「我在1943年入校,那時我還是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在高年級有一位名叫馮中衡的同學。他畫的水彩畫是用比較細緻的手法把自然界各種形體結構用線勾出很有層次的輪廓,然後一塊塊去着色。唐老師很注意這種畫法,也肯定這種畫法。他認為馮中衡同學的水彩畫法很結實,能充分地表現對象,很可取。」可見,當時的馮先生就已經開始了用水彩畫技法來展示他眼中世界的嘗試。

走進他的水彩世界,好似步入了一個夢幻世界。空中雲遮霧照,江上雲蒸霞蔚,兩岸景物朦朧,給人的感覺亦真亦幻。更神奇的是,夢幻中,民族文化的先賢翩翩而至……《屈子魂》《魂歸》《神女在望來》《雄關》。它們,似在傾訴;它們,教人領悟;它們,叩擊心靈。「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九章·涉江)。畫面,彰顯着中華民族的人格與氣節,展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通過他的作品,我們更能深切地感到:他把對長江的魂牽夢縈,迸發在他的五彩筆下;他把對長江的萬千情愫,揮灑在他的水彩畫裡;他把對長江的情感,對長江的眷戀,對長江的嚮往,當作尋根,視作孝宗。這一切,就是他的水彩世界的魂。[1]

作者簡介

闕惠玲,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副研究館員。宜昌市作協會員,市美協會員,市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