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淝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淝河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境内,东濒南淝河,西连包河大道,南接包河经开区,北至东二环。2007年,由原义兴镇5个村居与原骆岗镇4个村居合并组建而成,是合肥市滨湖城市建设的中腹地带。淝河镇辖6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80433人(2017年),辖区面积26.5平方公里。淝河镇汽车制造、机械加工、水运物流、商业地产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板块、水岸经济板块、人文旅游板块、临港建材板块、商贸物流板块、工业经济板块等六大经济板块。淝河镇素有“水岸明珠、名将故里”美誉,是将领卫立煌的出生地,现有卫立煌故居唐大楼两处市文保单位。[1]

中文名称: 淝河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安徽省合肥市

下辖地区: 葛大店社区、贾大郢社区、老官塘社区、黄巷村、平塘王村等村

政府驻地: 太平湖路888号

电话区号: 0551

邮政区码: 230051

地理位置: 合肥市东南

面 积: 26.5平方公里

人 口: 80433人(2017年)

著名景点: 卫立煌故居、唐大楼、吴氏炮楼、宋氏祠堂

车牌代码:皖A

地理位置

淝河镇区位优势明显,距市中心4公里,骆岗机场2公里,素有合肥“黄金水道”之称的南淝河沿东北环绕而过,二环路近在咫尺,312国道横贯东西,淝河路与包河大道穿镇而过,花园路与金港湾连接东西,市政主干框架已然形成,南淝河沿东北环镇而过,千吨航道通向巢湖,经裕溪河可直达长江各口岸及沿海地区。

行政区划

为积极建设滨湖新区,打造“安徽浦东”,充分发挥区域功能作用,经研究决定,同意将本镇义兴、孙岗、院塘三个社区和施河村整建制划给骆岗街道管辖;同意骆岗街道的贾大郢、老官塘两个社区和平塘王、黄巷两个村整建制划归本镇管辖。在包河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范围进行综合调整的大前提下,原属本镇的义兴社区将整建制划归骆岗街道管辖,义兴镇原命名依据对象——义兴集也已不属本镇区域,且在包河工业区大发展中消亡。为充分彰显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经济发展特色,结合本镇毗邻南淝河流域的地理特点,经研究决定,将义兴镇更名为淝河镇。

风景名胜

宋氏故居(立志中学),位于淝河镇卫乡村。建于1918年,东部原为立志中学为宋世科所建,保留有效完好的大门和部分建筑,梁和檐口的木雕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门外留有防匪徒的枪眼、栓马孔(受到破坏)等设施,檐口开始塌落,屋脊出现较大缝隙。现状为卫村小学,急待拯救。南侧的三层楼为始建该校的宋世科的住宅,三层,有欧式风格,保存较好。吴氏炮楼,位于淝河镇卫乡村。建于30年代,经现场考查,应为大户人家为防强盗而建的“中式城堡”,沿墙四周向下及屋顶设有枪眼,门窗包有铁皮,沿村庄四周仍保留有壕沟,现作为住宅使用。建筑结构保存良好。应进一步考证。卫立煌故居,位于淝河镇卫乡村。建于30年代。仅留存一间,由其后人居住。唐大楼,位于包河区淝河镇黄巷村唐大楼村民组。唐氏住宅始建于1929年,90多年以前,唐大楼的唐氏“广”字辈四兄弟,唐广美、唐广香、唐广贵、唐广纯,早年曾在芜湖经商并取得商业成就,唐氏四兄弟富起来后便在包河区的淝河镇附近建起了唐大楼。

党政建设

现辖6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80433人(2017年),辖区面积26.5平方公里。镇党委下设6个村党总支、2个社区党总支、1个社区党委、5个企事业党支部、985名党员。新镇成立后面对新形势、新空间、新布局,我镇党委立足新起点,找准新思路,全力推进新跨越,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统筹全镇之力,取得了建镇后的辉煌开局。在过去的一年中,该镇先后荣获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市(区)计划生育先进乡镇、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包河区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大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猛推进,为我镇在“十一五”期间的强势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现就我镇党委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强化党建核心,强筑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建工作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坚强组织保证。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充分彰显“两个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培养一流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本镇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镇党委班子成员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团结、开拓、创造的工作团队。镇党委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和程序,重大的事情、事关原则的问题都由党委集体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博取众长,使党委的决策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本镇还特别强调团结协作,注重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书记、镇长相互支持、配合默契,在团结上起到了表率作用,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补台,认真履职尽责,讲团结求合力,办实事求实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是牢固树立人本理念,不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本。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镇党委实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以多种学习教育方式,使每年干部培训达到30天,党员培训达到15天。大力加强机关干部和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实行党员干部目标考核管理,以考核查不足、督自律、促先进、聚贤能。2007年,本镇着力做好“大考核、大评价、大锻炼”三大工程,即对镇机关干部和村(居)两委成员,分批进行全面的测评、考核和谈话;邀请村(居)民组长、党员代表和企业代表等对镇机关和村(居)工作进行细致评价、征求意见;结合区滨湖先锋工程和抗雪救灾、秸秆禁烧等工作,在一线培养、锻炼、考察干部。注重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市场经济、法律和科技等知识,培养提高他们团结共事的能力、创业致富的能力、执行落实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促进党员干部素质的大提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顺利完成镇人大选举和区代表选举等工作,组织意图和代表意志得到完美结合,树立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三是紧密把握时代脉搏,大力促进基层党建载体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淝河镇拥有6个村3个社区,在农村党建方面,镇党委一方面大力推行卫乡村的“小三创”,即由党总支抓党支部、党支部抓党小组、党小组抓党员的动力传递系统,权责利一起下放,村级所有工作由支部承担,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通过“小三创”的实施,卫乡村成为全区唯一“税收过千万村”。另一方面,作为全市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源地,镇党委更是高度重视,进一步巩固提升,积极为党员创造参与村(组)务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和载体,切实激发了党员履岗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区党建方面,继续强化标准,严格要求。认领公益性岗位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由此,全镇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本镇的党建工作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不但获得了省、市、区的多项表彰,更值得骄傲的是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分别于2007年8月3日、11月11日专程到本镇葛大店社区和卫乡村视察指导工作四是重点突破非公党建,扩大延伸党组工作辐射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全区的“三大布局”调整之后,本镇在抓好社区党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组织工作的精神,对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实施了重点突改,相继成立了天成混凝土、明利房地产等6家非公企业党支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组织在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下,对非公企业的管理力度,实现两个百分百,即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党支部100%、企业党员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率100%,极大激发了企业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东环置业党支部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第一时间向四川灾区捐款5万余元,并积极缴纳特殊党费9800元。通过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力度,逐步形成了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相互融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利格局。

坚定发展信念,坚持科学统筹

发展引领一切,发展高于一切。在2007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以后,本镇党委积极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势发展为目标,统筹辖区资源、人力、物力,奋力实现突破发展,重点抓住“四个突出”,为全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筑牢了基石。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狠抓功能分布。镇党委从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定位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布局出发,深入谋划,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4468”发展战略,即依托葛大店物流园、卫乡物流园等四大园区,打造商贸物流、专业市场,临港建材和人文旅游四大经济板块,主攻商贸、物流等六种产业形态,建设和推进华中汽配物流基地,安徽国际五金机电商贸城等八个重点项目。这种突出区域空间功能分布的战略,明确了每一个板块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培育方向,突破了行政管理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肘,形成了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的经济格局,极大促进了行政区和功能区的有机统一。二是突出开放开发,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中的“第一要事”,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以汽车配套、商贸物流、城市开发、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大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力度,实行招商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抓中部博览会,徽商大会等契机,通过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瞄准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引进一大批有实力、有形象的知名企业到淝河来投资发展,实现了全镇招商引资的大跨越。2007年全年引进市外资金7.24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43亿元,实际到位外资603万美元,工业引资3.24亿元,分别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20.7%、147.7%、120.6%和101.25%。三是突出有效投入,狠抓项目建设。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按照“精细化管理、扁平化推进、制度化服务”的要求,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制作全镇“项目建设电子地图”,强力推进项目滚动发展,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增强项目对投资、财税、就业的支撑和贡献。建立健全项目编报制、重大项目包联制等“六大制度”,组建服务小组实行无限责任服务,对牵动性的重大开工项目全部纳入巡视范围。2007年全年共引进项目36个,新开工项目37个,竣工投产项目14个。做大做强板块经济,如在打造新型建材生产基地方面,全镇已有混凝土企业28家,年生产能力占全市混凝土年产量的半壁江山。四是突出协税扩税,狠抓财政收入。牢固强化税源经济意识,大力加强税源建设,坚持开放与开发并举,培育新的税收生成点和增长点。积极应对市、区财税体制改革,夯实税源基础,严格税源监管,跟踪税源服务,在全镇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网格化协税护税工作机制,确保实观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坚持“勤俭节约、集中财力”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新增财力向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力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公共服务和保障功能。2007年共实现入库税金6660万元,区级收入1992万元,占年计划的143%,超额完成区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提倡和谐惠民,提升发展境界

镇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惠民,着力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认同度,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建设和发展的成果。一是固本强基,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建设上,多方筹措资金对原有市政道路框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仅仅在“村村通”工程就投入了1500万元。在抗洪防汛方面,制定了防台风应急预案和防汛预案,完成南淝河小关镇段100米浆砌石护坡工程,恢复和沟通312国道拓宽后的水系。在拆迁复建上,克服规划多次调整、资金严重紧缺等困难和瓶颈,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快速推进仁和佳园5幢小高层复建楼主体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心系百姓,全面启动民生保障工程。启动实施了“十二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2007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9个,121名下岗失业人员和84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本镇关镇村成立全市首家村级劳动服务公司,更加便于群众就业,村级致富;大力实施“全民医保”工程,全镇l0651名居民、村民参保,超额30%完成区下达的任务;“五保”供养扩面提标,全镇共发放五保老人生活费17.8万元;低保工作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全镇1460人事受低保待遇,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4万元,城市低保金167万元;筹集资金100多万元,解决村村通自来水问题,全镇9个居村已有8个居村实现了通自来水。三是百花齐放,高度繁荣社会文化事业。新镇成立以后,本镇在快速融合,加大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开展了“庆六一”文艺汇演、“迎七一,庆港归”唱响滨湖文艺演出,“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不仅团结了全镇干群的意志,提升了群众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品位,更为本镇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吹响了振兴崛起、发力突破的集结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单元,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本镇党委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实施“三大推进”,奋发进取,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项目

商贸物流水岸建材商住旅游二环路商贸物流带逐步形成,即将开业的项目有五金机电城一期、二期,京华家居展示中心、华中汽配基地一期、葛大店物流园一、二期建成市场面积39.5万㎡,正在全面招商中,意向入驻项目有中国线缆城、台湾汽摩配市场、红太阳建材城等。水岸建材基地正在建设,已入驻企业29家,其中沥青搅拌站6家,总投资8.7亿元,预计可实现产值4.6亿元,税收2300万元,年生产混凝土能力420万m³,沥青170万吨,三分之一产量用于合肥大建设和滨湖新区项目。商住旅游启动实施,皖浙洽谈会港湾项目占地3020亩,首个精品项目别墅区A1地块67幢241套,建筑面积7.8万㎡,计划投资达2亿元,是合肥市区内仅存绝版的别墅,销售形势火爆,下一步的五星级酒店和娱乐游项目正在报建中。

绿色港湾项目

绿色港湾项目——主要经营水上乐园、休闲、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截止06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07年计划投资1.5亿元,该项目主体工程一期住宅方案已审批完毕,单体规划许可证正在办理之中,预计5月份全面开工;造景、挖湖、修路等相关设施也已全面启动,预计年底前,中心公园雏形将基本显现。

经济建设

专业市场板块,已建成的国强钢材市场,京华家具展示中心,在建的五金机电城和在洽谈的台湾水果批发市场为主体,打造专业市场版块。水岸经济版块,以卫乡、关镇、黄巷三个货运码头为主体,依托南淝河黄金水道,发展水运经济,已初显成效。人文旅游版块,以卫乡立煌故居,吴氏炮楼、宋世科故居三个市级保护单位,挖掘历史资源,整合包装推介,结合皖浙洽谈会上最大的签约项目,占地3000余亩的绿色港湾项目,全力发展旅游休闲经济。混凝土经济版块,以卫乡、黄巷为主体,充分发挥临水临港优势,主动承接混凝土产业资本转移,把扶持混凝土产业发展作为水岸经济延伸,进一步做大做强水文章,引领合肥水形态,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混凝土生产基地。商贸物流版块,内依托高铁片区,以大店旧城改造为契机,整合大店物流园,打造合肥南片客运、物流、商贸为一体的经济版块。工业经济版块,以打造“小车谷”为主旨,以汽车配套产业为龙头。以平塘王汽车配套区为带动,建设500亩的项目集聚区,发展汽车配套,力争成为合肥地区的安凯最大的配套园区。新淝河呼唤新宏图,我们将努力将淝河镇成为新老城区的桥梁,商贾云集的要地,物流桑华的重地,汽配建材的基地,通江达湾的口岸,滨湖新区的花园。

视频

淝河镇卫乡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