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消费金融公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保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6家消费金融公司大盘点!

2020年5月30日,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正式开业,这是继平安消费金融后,今年第二家正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标志着国内持牌消费金融正式开业的公司达到了26家。

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从2010年银监会批准建立首批试点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以来,我国的持牌消费金融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过去了,国内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发展如何?

笔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各家持牌消金2019年的经营数据、业务结构、融资情况和行业动态等,来为读者揭开他们的面纱。

目前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6家的注册资金达到了20亿元,这是银保监会对民营银行的最低注册资金的要求;其中捷信招联、马上和平安消费金融的注册资金已经超过30亿。

上海作为国内的金融中心,也是消费金融公司注册最多的城市,中银尚诚平安消费金融都在上海注册成立。北京和重庆各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他持牌消金均分布在国内19个不同的城市。

在26家消费金融公司中,超过八成的公司股东方有银行背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流量巨头的介入,超过两成的持牌消金股东方引入了互联网基因。

自营业务

消金公司的自营业务以个人无抵押贷款为主,仅北银、锦程、中银和湖北消金有开展房抵业务。但受限于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的贷款余额最高不得超过20万的限制,像房抵这种偏向大额的资产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拓展空间十分有限。

给个人客户发放现金贷是消费金融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各家公司线上现金贷产品与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高度相似,线下现金贷产品类似于传统银行的地推模式获客、通过客户经理收集资料后办理,客户授信的额度一般比线上现金贷高。但线下模式获客成本高、流程繁琐,尤其是线上模式逐渐成熟后,各家公司都在往线上转型,缩减线下业务。目前仅中银和兴业消金仍以线下获客为主。[1]

捷信海尔苏宁等公司有比较成熟的自营消费场景,但大部分公司主要还是选择和各细分领域的助贷机构合作,开展场景消费分期。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开展场景业务,不仅要控制C端客户的风险,还要建立起对B端商户和消费场景的风控体系。自从3C、医美、教育和家装等场景相继发生商户联合客户欺诈或商户跑路等现象后,消费金融公司近2年在场景这一块的规模都有所收缩。尤其是今年疫情爆发,大部分人员选择居家隔离、减少外出,场景业务的获客展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自建线上分期商城,也是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的新尝试,其本质是把线下消费搬到了线上。由于传统互联网营销巨头都早已布局线上商品的销售分期,消费金融公司线上商城的产品、价格等缺乏竞争优势,很难在这一领域抢占市场。

助贷业务

基于牌照的优势,助贷业务还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除锦程、捷信、长银五八、中信消费金融未看到和助贷机构合作,其他公司都纷纷选择和各业务细分领域的龙头或互联网巨头合作,为其导流。随着2017年141号文《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和今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对合作机构进行管理,并在授信审批、合同签订等核心风控环节独立有效开展,不能简单成为助贷机构的资金“批发方”。

联合贷款

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有贷款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能在获客营销、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等方面进行互补,实现相互借力。一些传统渠道获客能力比较强的机构,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方面相对逊色,通过联合贷款的方式可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招联和天津银行在19年11月推出了一款名为“天天贷”的联合贷款产品,两家机构按照5:5的比例共同出资,由天津银行负责获客,招联利用其金融科技的优势进行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