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秧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陽秧歌 |
中文名;海陽秧歌 外文名;Big Yangko Haiyang 簡 介;是北方四大派秧歌之一 演出步驟;拜進、拜出,串街 |
海陽大秧歌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間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於山東半島南翼、黃海之濱的海陽市一帶。海陽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它遍布海陽的十餘處鄉鎮,並輻射至周邊地區。海陽大秧歌素以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於世。在表演形式上,分大場子和小場子兩種,大場子是群舞,鑼鼓鏗鏘、萬馬奔騰,宛若大河滔滔。小場子多是雙人舞、多人舞,恰似小橋流水,一波三折,美不勝收。海陽大秧歌獨具的優秀的民間藝術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了大批藝術家、學者及國內外遊客前來學習、觀賞。[1]
簡介
山東膠東半島的海陽地區,素以民間大秧歌而聞名天下。海陽大秧歌自成體系,是北方四大派秧歌之一,它之所以有如此顯赫的位置,一是它的歷史悠久,二是它的陣容強大,花樣繁多。 海陽大秧歌早在明清時期就已興起,後經當地民間藝人結合民間神話傳說與武術、舞蹈動作結合在一起,逐漸演變形成今天的「秧歌」陣勢,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隊走村竄巷,拜鄉新,「拉大場」,「擺陣勢」,扭得個風風火火,同時,村子裡有名望的人,還可以「點秧歌」(即點節目)。海陽秧歌除了扭擺出各種舞蹈姿勢外,還可以邊唱邊舞,有帶隊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熱鬧。因此,「點秧歌」的人除了可以點舞蹈陣勢外,還可以點唱。諧趣橫生的民間小舞劇形式還可以把你帶到一個童話世界。
往年,進村時鳴三眼槍三響,示禮報信,村會率領村民擊樂相迎。秧歌隊的"樂大夫"則指揮樂隊,演員由慢到快,熱烈起舞,行「三出三進」禮,每番趨步向前,雙手抱拳托傘,躬身行禮,然後進村"拉場"走陣,經"點歌""點陣"後,"樂大夫"致答謝詞後,率隊行「二龍吐須」、「三出三進」禮告別該村,再到別處演出。
發展歷史
海陽秧歌的歷史,據現有資料可追溯到明初。鳳城鎮建設村趙炳書家藏《趙氏譜書》記載:「二世祖趙(通)世襲(大嵩衛)指揮鎮舞誥封武略將軍。明洪熙一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賜'七葉行祥'金額,懸匾穀旦,諸位指揮偕縉紳光臨賜賀,樂舞生聞韶率其創練之秧歌,舞唱於庭,其樂融融」。洪熙一年為公元1425年,可見當時已有秧歌活動於今海陽鳳城。據上所述,海陽秧歌是源於漢,創於明,興於大嵩衛(今鳳城)。 海陽秧歌的興盛時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衛設海陽縣以後。海陽舊縣城鳳城,依山傍水,海運方便,是當時海陽經濟文化的中心,這勢必促進了民間藝術的發展。當地有這樣一首民謠:「鄉下秧歌進了城,先拜娘娘後耍景;正月十五不進城,過日來了攆出城。」說明秧歌當時已成為慶賀節日不可少的活動內容,而鳳城已是四鄉秧歌的活動中心。
海陽秧歌得以逐步發展、日趨成熟,重要因素之一是它能不斷地吸收各種外來藝術的精華,如乾隆三十五年海陽柳樹莊人陳英弼編寫的秧歌劇《陳老喜勸子跑四川》序中所述:「余隨胡公廷章供職邛州,甚愛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由此可見,早在二百多年前,海陽秧歌的音樂唱腔就已經借鑑蜀歌了。另外,海陽秧歌中"樂大夫"俗有「螳螂門」、「八卦門」之分,即是指他的舞蹈基本動作汲取了不同拳術套路而形成各自的風格。
演出步驟
海陽秧歌的演出步驟有:拜進、拜出,串街、走大陣,耍小場、跑陣式,演場。「拜進」與「拜出」主要是用於秧歌隊與接受單位的聯繫和告別;而顯示秧歌隊陣容、技藝和進入表演場地開闢表演區域、拉大場的表演叫「串街」、「走大陣」;「耍小場」和「跑陣式」為秧歌隊中幾種角色的重複表演和各種圖案變換的默契配合,猶如眾星捧月;「演場」則是以上幾種形式的「煞板收勢」。秧歌隊按逆時針方向走大圓場,指揮樂大夫舞至中間點報節目,各種秧歌小戲舞蹈節目依次亮相表演,其他演員蹲地小憩 。
動作要求
海陽秧歌的動作,要求全身都要「活泛」,要「渾身會說話」。動作非常講究內在力量的擴張,而擴張要靠呼吸來帶動,呼吸聚散着內在力量,作用到胸部、胯部,擴展到全身,控制着動作的力度和幅度。男演員講求「鋪身剎架」、「腳底生根」、剛柔相濟,給人一種沉重、穩健之感覺。女演員講究心態的表露,追求舒展飄逸,特別強調腰部的靈活性,從而形成海陽秧歌男「提沉」,女「抻拉」的特有韻律和豐富內涵。
海陽秧歌還注重塑造各種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善於從生活中提煉豐富的舞蹈語彙,從不同角度、用逼真動人、惟妙惟肖的舞蹈語彙抨擊邪惡、讚頌真善美。
藝術特點
海陽大秧歌表演內容豐富,隊伍結構嚴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出行時排在最前列的是執事部分,其次是樂隊,隨後是舞隊。舞隊有各類角色幾十人。秧歌隊常用陣式有「二龍吐須」、「八卦斗」、「龍擺尾」、「龍盤尾」、「二龍絞柱」、「三魚爭頭」、「眾星捧月」等。海陽秧歌舞蹈動作的突出特點是跑扭結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動,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活潑大方;男性顫步晃頭、揮臂換肩,爽朗風趣。
歌隊
海陽身歌隊陣容強大,組合多樣,由「執事、樂隊、舞隊」三部分組成。其次是樂隊,有大鼓、大鑼、大鈸、小鈸、堂鑼等。隨後是舞隊,一般扮有各類角色幾十人,其中又分為指揮者--樂大夫;集體表演者--花鼓、小女曼;雙人表演者--貨郎與翠花,箍漏匠與王大娘,丑婆與傻小子,老頭與老婆,相公與媳婦等;秧歌劇及戲出雜扮者。並且,各有各的演法,各有各的唱詞,令人叫絕稱快。
六大特點
老百姓總結了它的六大特點:一是舞隊龐大,歌舞單逗。二是結構嚴謹,禮儀深重。三是舞則純舞,唱則逗情。四是即興扭舞,多樣統一。五是走陣多變,布陣巧妙。六是鼓樂清純,快慢適度。根據這些特點,海陽秧歌形成了形式、內容極其豐富的民間舞蹈藝術。它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精粹,也是百姓過大年時一道豐盛的"大菜"。海陽秧歌在膠東這片熱土上,紅紅火火,蓬勃發展起來。
隊伍組成
海陽秧歌的隊伍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出行時排在最前列的是執事部分,由三眼銃、彩旗、香盤(由會首或副會首端捧)、大鑼組成。
樂大夫是舞隊的指揮,左手抱傘,右手執甩子,關於其身份,民間傳說不一,有說是一看場佬,反穿皮襖是為禦寒,手抱雨傘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也有說是一過路大夫,手執馬甩是為了消病去邪。
花鼓一般由十六至二十四名男青年組成,武生扮相,排在隊伍前列,為秧歌隊開路和打場,單手擊鼓,左手雖持鼓槌但不擊鼓,只隨節奏相應地做動作。
小女曼作鄉間姑娘扮相,原與花鼓結對表演,後逐漸脫離花鼓而獨立表演。
貨郎與翠花。表現鄉間小商人串鄉走村,村姑挑挑買小百貨的生活情節。
箍漏匠與王大娘。民間傳說;王大娘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旱魃所變,她私自下凡,變成村婦王大娘。箍漏匠是南天門土地神變化,受玉皇大帝之命,到凡間捉拿王大娘歸天。藝人選取二人相遇後戲逗打鬧、相互周旋的情節,編排成一段雙人舞蹈,既可以串街走陣,又可以在演場時單獨表演。
丑婆與傻小子。丑婆是鄉間老婦扮相,傻小子則是頑皮孩童扮相。二人在秧歌隊中不受局限,可隨意跑動,逗鬧嬉笑,取悅觀眾
音樂
海陽秧歌的音樂由鑼鼓和歌曲兩部分組成,以鑼鼓伴奏為主。打擊樂由大鼓、大鑼、大鈸、小鈸、堂鑼等組成。兩種主要的鑼鼓曲譜慢走陣與快走陣,只是速度不則,而節奏型基本相同,都是三鼓一鑼(一板三眼)。歌曲多為民間小調,演唱時,中間進有打擊樂插入,其代表曲目為《大夫調》、《跑四川》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笛子、笙、二胡等樂器伴奏。
流派
海陽秧歌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流派風格。即「大架子秧歌」與「小架子秧歌」。「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陽秧歌的基本風格特點,主要流傳在海陽東部和南部地區,以顏明玉、王發為優秀代表。「小架子秧歌」流傳為海陽西北部地區,除打擊樂伴奏外,還配有嗩吶、笙、笛等樂器。舞蹈動作不多,以跑陣式為主,俗有「跑秧歌」之說。舞蹈步法主要是「三步一隔」,即走三步、踏一步,當秧歌隊串街走陣時,主要是以兩豎排隊相互交叉走「三步一隔」貫串始終。
發展傳承
隨着社會發展,海陽秧歌的形式與內容不斷變化,然而,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卻始終沒有變,人們素以看秧歌、演秧歌為生活中一大樂事。正月間,每當秧歌鑼鼓一響,男女老少便蜂擁而至,爭相觀看,牆頭、屋頂、樹上……處處擠滿人群,"沒有秧歌不叫年",已成為群眾的一句口頭禪。人們的喜愛為海陽秧歌的延續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海陽秧歌也因而經久不衰,得以繼承和發展。幾十年來,海陽大秧歌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學者的重視和支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賦予了新的活力。1983年北京舞蹈學院舞蹈系,把海陽大秧歌正式列為中國民間舞蹈必修教材,登上了高等學府的講壇。
海陽大秧歌在藝術專家、學者、文化工作者及民間老藝術人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地得到了繼承、發展、改革和繁榮,在一系列的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1994年應邀參加了第四屆"中國瀋陽國際民間(秧歌)舞蹈節",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質樸豪放的風格和精湛的技藝,在數十個國內外強隊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了大賽最高獎--金玫瑰獎。同年12月又榮獲了全國"群星獎"銀獎。12月份又奉調加了山東省第五屆文化藝術節幕式的演出,受到趙志浩、李春亭等省五大班子領導的新切接見和讚揚。1996年12月在山東省首屆農民藝術節舞蹈比賽中榮獲金獎,96、97年連續二年參加了山東省春節聯歡晚會的拍攝演出,1997年海陽市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海陽大秧歌是海陽人民集體智慧和創造精神的體現,在現實中,海陽秧歌鮮明地展現了海陽農村百姓的精神風貌和性格特徵,是一方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對於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海陽大秧歌現已被編列為傳統舞蹈教材之一。1996年,海陽市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海陽大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4月,海陽大秧歌榮獲CCTV電視舞蹈大賽「最受觀眾喜愛節目」獎。
2008年8月,受邀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之前的暖場演出。
2012年,海陽大秧歌參演了亞沙會開幕式。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海陽藝術瑰寶:大秧歌,海陽人民政府 ,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