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门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门话

中文名: 海门话

外文名: Haimen dialect

所属语言: 吴语

所属语片: 太湖片

所属小片: 苏沪嘉小片,毗陵小片

海门话,包括两种吴语方言,分别为沙地话及通东话,其均属于吴语太湖片。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境内通行两种方言,均属吴语,一种是海门方言,即沙地话;另一种通东方言,即通东话,为旧南通县东部地区的方言,又称“江北话”。此两种方言分界线为通海界河。四甲方言区包括四甲、包场、余东、正余镇等区域,土地总面积为370.9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29%。其他乡镇都是沙地方言区。[1] 海门方言有30个声母。 四甲方言有29个声母。

韵母

海门方言有50个韵母。 四甲方言有48个韵母。

声调

海门方言有8个声调。   四甲方言有8个声调。

方言地理

海门境内人民的使用语言,包含海门方言和四甲(四甲为海门的一个镇)方言两种。 以海门方言为母语的人是18世纪初以后陆续来到海门的崇明移民的后裔,所以海门方言即是崇明方言,崇启海方言基本无区别。海门方言主要通行于海界河以南地区,在海界河之北,也有一片沙地人分布区。 四甲方言是海门区境北部地区的主要方言。它通行于老运盐河之北及河之南老通吕公路两侧地区,包括货隆、王浩、正余、新余、东兴、东灶等乡镇和国强、四甲、树勋、余东、包场、刘浩等乡镇大部分地区,以及万年乡北部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多系古海门县(958-1672)属地。早在公元7世纪初,这一带人的先民即已来到这里从事盐业生产。五代时,其地属浙西晋陵郡、古代晋陵属地,即今在江南常州及其附近地区。四甲方言为古常州一带吴语。明代初年又有一批江南移民迁来海门,使方言有了新的发展。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裁县,其地并入通州,自此四甲方言又被称为通东方言。 海门方言和四甲方言同属太湖片吴语,二者有差异。前者属以苏州话、上海话和嘉兴话为代表的苏沪嘉方言小片,后者则一般认为属以常州话为代表的毗陵方言小片。但从方言的特点来看,四甲方言与毗陵小片的其他方言有差异。四甲先辈于南北朝时期来自于常州一带地区。尽管与江南隔阂时间之长,却鲜遭下江官话的影响,能与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和毗陵小片吴语部分交流,而与下江官话之间不能互通。 海门方言以县治海门镇为代表点,四甲方言则以四甲镇为代表点。 海门方言和四甲方言是海门境内两种不同的方言。

参考来源

  1. [1],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