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香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海州香薷(拉丁学名: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
直立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污黄紫色,被近2列疏柔毛,基部以上多分枝,分枝劲直开展,先端具花序,节间伸长,长2-12厘米。
产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生于山坡路旁或草丛中,海拔200-300米。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朝鲜。[1]
分布区域
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江西,浙江,广东。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污黄紫色,被近2列疏柔毛,基部以上多分枝,分枝劲直开展,先端具花序,节间伸长,长2-12厘米。叶卵状三角形,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或阔或狭楔形,下延至叶柄,边缘疏生锯齿,锯齿整齐,锐或稍钝,上面绿色,疏被小纤毛,脉上较密,下面较淡,沿脉上被小纤毛,密布凹陷腺点;叶柄在茎中部叶上较长,向上变短,长0.5-1.5厘米,腹凹背凸,腹面被短柔毛。穗状花序顶生,偏向一侧,长3.5-4.5厘米,由多数轮伞花序所组成;苞片近圆形或宽卵圆形,长约5毫米,宽6-7毫米,先端具尾状骤尖,尖头长1-1.5毫米,除边缘被小缘毛外余部无毛,极疏生腺点,染紫色;花梗长不及1毫米,近无毛,序轴被短柔毛。花萼钟形,长2-2.5毫米,外面被白色短硬毛,具腺点,萼齿5,三角形,近相等,先端刺芒尖头,边缘具缘毛。花冠玫瑰红紫色,长6-7毫米,微内弯,近漏斗形,外面密被柔毛,内面有毛环,冠筒基部宽约 0.5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不及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圆形,全缘,侧裂片截形或近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均伸出,花丝无毛。花柱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坚果长圆形,长1.5毫米,黑棕色,具小疣。花、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或草丛中,海拔200-300米。
分布范围
产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朝鲜。
繁殖方法
选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谷类、豆类、蔬菜为好。
整地:翻地20厘米,翻前施入农家肥,垄作行距40厘米~50厘米,或作成平畦。由于种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细。
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宜播方式有条播或撒播。具体播种时间由香薷上市时间来决定。春季播种在终霜结束前6天~8天为好,为了市场均衡供应,可以每10天~15天播种一批;为了冬季上市,播种时间应在初霜期前80天~90天。为了一次出全苗,播种的要保征土壤一定的湿度,覆土要浅,要镇压。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株距2厘米~5厘米;垄作的要及时中耕除草;撒播的、小行距条播的要及的人工拔草,也可用拿扑草净或禾草克化学除草剂防治禾本科染草;地力较高的地块可以不追肥,地力差的在苗高15厘米造硝酸被一次。干旱适当灌水。
种子采收
采种可以设采种田;也可以在生产田中选穗大健壮的母株,当上部花序的种子已经成熟,下部开始落地时,在早晨轻轻割掉,放在塑料上晾晒3天一5天即可脱粒。采种时间很重要,割早了种子没成熟,割晚了种子都落地了。每亩可产籽24公斤。
主要价值
药用功效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药理作用
- 解热作用:香薷挥发性油有发汗解热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 抑菌作用: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抗病毒作用:海州香薷的水煎剂有抗病毒作用。
- 利尿作用:香薷酊剂能刺激肾血管而使肾小球充血,滤过性增大而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