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子街镇

海子街镇为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七星关区东北部,现为七星关碧海新区,距区中心13公里,辖38个行政村,312个村民组73384人,现有国土面积127.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耕地38550亩,水田10100亩,旱地28450亩,是毕节市第一农业大镇,现为黔西北工业园区驻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支柱。[1]

目录

概述

海子街镇地域辽阔,耕地形式多样,现属农业产出大镇。工业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后发优势不明显。因此,海子街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在推进第一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如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的发展,从而促进镇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把海子街镇打造成特色农业大镇,生态旅游大镇和绿色人居大镇,海子街镇始终坚持立足镇情,突出重点,精心布局,按照“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夯实基础、突出效益”的原则,以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适应市场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农业的道路。在种植业上,充分利用海子街镇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扩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扩大水果生产规模,大力发展优质蚕桑。

海子街镇基础设施完善,海龙(场)公路、海小(坝)公路和“704”县道网络交错,穿境而过;主产玉米、小麦、洋芋,特产有菊花茶、蚕桑、食用菌、特色蔬菜等,盛产有全市闻名的“烧杠大米”;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荒山、草坡及林地,储藏有较为丰富的煤矿、建筑建材用灰岩、页岩,存有尚待开发的“白马山森林公园”、热水田村温泉和店子村矿泉水等。随着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个体专业户和村办实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建筑、建材等行业在全市遥遥领先,各产业项目的发展体现了“一村一色”的生产发展格局。[2]

自然气候

海子街镇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平均温度12.9℃,年降雨量980毫米,无霜期237天,海拔高度在1470—1742.2之间,尤为适宜农作物生长。全镇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麦、洋芋为主,盛产有全市闻名的“烧杠大米”,其色美味浓,深受广大群众青睐,经济作物已形成油菜籽生产和苗圃、药材、果蔬开发等多种发展势头。

海子街镇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荒山、草坡及林地,储藏有较为丰富的煤源和少量铁矿,同时拥有尚待开发的丁家寨村“白马山庄”、红堰村“农家乐”等旅游景点和热水田村温泉以及店子村矿泉水。

海子街古镇简介

海子街镇是七星关区第一大镇,因历史上高原湿地(海子)较多而得名。距市中心13公里,全镇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312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白、彝等15个民族,人口73933人。该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是黔西北商贸重镇。清末着名的女诗人、书画家周婉如就出生在该镇的周家桥村,其父周凤冈为道光年间翰林,曾任四川绵州知州。周婉如擅长诗词,精于书画,与大定女诗人、书画家陈枕云并称为“贵州两絮才”。贵州第一份日报《黔报》的创始人、辛亥革命时期贵州革命领导者之一的周素园先生也是海子街人。周素园先生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曾先后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为充分挖掘海子街古镇历史文化,展示现代文明,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集商贸、 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古式风格建筑群,七星关区2011年3月初开始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该镇沿街进行改造,目前已累计改造沿街立面21000平方米。涉及临街住户413户,改造沿街门面475个,全长为1700米,改造立面25000平方米,侧面40000平方米。在建筑风格上主要是按照黔西北彝、苗、白等民族文化元素和民居风格建设,门窗全用木料制作,立面有木柱、木结构穿斗、木结构美人靠等。屋檐及房屋顶部用木结构框架,盖仿古小青瓦,沿口安装吊沿和木制吊饰,门窗颜色因彝族崇拜“火”为红棕色。高层房屋两侧砌烽火墙,侧墙为仿古砖,在风貌上突出一个“古”字的蕴涵。未改造前,单个门面的租金约6000元,改造后单个门面租金上涨至14000元左右,净增租金8000元左右,既提升了该镇的品质,又增加住户的收入。

海子街古镇东接黔西北产业园区,西抵毕节主城区,南托白马山森林公园,北邻碧海温泉度假村,山水秀美、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古镇改造的顺利完工,将加快“灵山”、“秀水”、“田园”三位一体和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的形成,使海子街逐步成为城区居民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古镇建设既提升了居住品质,又增加了群众收入,探索了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为毕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3]  

历史文化

明初于南部设毕节卫前守御千户所,清于今街区设塘铺,名海子铺。为县境中部较大农贸集市。有农机修理、铸造、酿酒等厂社。海子街1949年属八寨乡和张新乡。1954年析设海子街、福集、观音、烧缸箐、邵官铺、沙地、王张、滥泥、十三亩、鸭子塘等乡。1958年撤乡建海子街公社。1961年后原各乡分出各置公社。1984年改置海子街镇及烧杠、沙邵、烂泥、观音桥、鸭子塘、迎宾、王张、十三亩8乡。1991年合并置海子街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