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浣溪沙·漠漠轻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浣溪沙·漠漠轻寒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浣溪沙·漠漠轻寒 北宋秦观词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轻轻寂寞。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全词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 幽渺含蓄有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浣溪沙·漠漠轻寒 [1]

作者 秦观

文学体裁 词

创作年代 北宋

基本信息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词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全词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

作品原文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

②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

④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⑤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⑥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⑦幽:意境悠远。

⑧丝雨:细雨。

⑨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⑩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白话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地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全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诅咒了一声"无赖"。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 。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名家点评

南宋词人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试观此作,谁谓不然?"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的《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参考来源